雙A組合,尚可戰否? 藍寶石RX9060XT PULSE 16G顯示卡開箱與一點心得

給那些厭惡標題黨卻只看標題的網友一個簡單答覆:可!

至於為什麼可,就讓本天兵娓娓道來。

 


話先說前頭:

本文中所有介紹的設備包含主機顯卡等皆為本天兵自費購買。

無任何廠商或任何店家以任何形式贊助。

 

如果你有在字裡文間內產生任何強烈的反向意見,你是對的,快去掏錢買一張來自爽,乖。


 

這故事要說,還得從去年年初時的電腦汰換規劃開始。

 

去年年初的時候,本天兵就發現陪伴已久的電腦開始不太穩定,主要症狀是難開機、主機板有過電但開不進BIOS。

這症頭本天兵已經老經驗了,因為過往的電腦都是因為這個原因而汰換升級的。

而原因的源頭,就是主機板!

 

主機板元件的老化、生鏽等,造成電源鍵按下去,風扇等都啟動了,電腦卻打不開。

這問題你換電源供應器(POWER)是沒用的。

 

好,既然知道藥方是換主機板,問題是LGA1151腳位的主機板都太老了,處理器也是Intel 6代的Skylake老核心,不如直接換一套新的。

 

於是有了這兩篇開箱文

機殼開箱文與心得:

https://endthezonesoldier.blogspot.com/2024/12/sama-sak2851.html

 

組裝開箱與心得:

https://endthezonesoldier.blogspot.com/2024/12/2025zen4amd-zen4.html

 

那時候就有提到,因為顯卡還沒出,所以更新計畫暫時停頓下來。

只是沒想到這一等就等了半年......。

 


 

讓我們把時間再拉回到去年Computex Taipei。

去年的Computex前,NV(NVIDIA / 輝達)的老大老黃(黃仁勳)已經推出了Ada核心的改良版"RTX 40x0 Super"系列顯示卡,而AMD的蘇媽(蘇姿丰)的產品線還在"RX7x00"(RDNA3)系列,並未推出新品顯示卡迎戰。

加上各路小道消息指出老黃已經準備要在明年(2025)推出新一代的"RTX 50x0"系列顯卡,效能會更加強大。

 

所以那時候本天兵就決定要等到老黃的新卡出了再來換顯卡。

時間點錨定,只是沒想到一等就等超過一年。

 

去年(2024年)雙11(11月11日)的時候,本天兵在經過各種推演後,暫定將會以"RX 7700 XT 12GB"這張AMD的RDNA3架構顯卡作為採購目標,結果沒想到,賣方將商品下架...所以沒機會趁活動撿便宜。

 

推演內容其實很現實,RX7700XT 12GB這張卡的光柵效能滿足其價位13990新台幣的售價。可以輕鬆暢打老黃的RTX4060Ti,價格又能低上數千元

再上去一階的RX7800XT耗電過高之外,光柵效能也僅壓過RTX4070,但售價卻拉不開差距。

更別提AMD的RDNA3架構,在光追環境下是完全無法跟NV的Ada架構相抗衡,甚至可說是被老黃一方輾壓。

 

不過本天兵算過,即使光追效能有差距,實際能玩的遊戲也沒幾款能開光追

啊要說戰未來,RTX4070S跟RX7800XT都沒啥未來性,顯卡更替是兩年一更,你現在也看不到有誰說RTX30x0系可以爽玩支援光追的遊戲了。

 

去年雙11沒搶到RX7700XT後,本來想說乾脆等老黃blackwell架構的"RTX 50x0"系列上市再看看。

剛好又有消息指出老黃會在一月的美國CES展上發表新顯卡,於是就從11月等到隔年一月。

 


 

2025年一月,老黃如期在CES上發表blackwell架構的50系顯卡,讓我們這些等卡的消費者驚豔的不是只有校能增進,而是全部的官方參考價格都比40系要便宜,

5070不用兩萬(549美金,換算約為18000新台幣出頭),

5070TI不用兩萬五(749美金,換算約為24700新台幣出頭),

5080不用三萬五(999美金,換算約為33000新台幣出頭),

5090更是壓到七萬以下(1999美金,換算約為66000新台幣)。

(以上匯率皆為1美金對33元新台幣)

 

這下好啦,全世界的遊戲玩家、AI運算玩家等無不興喜若狂,因為這定價太有競爭力!

初始定價就直接比前一代還要低,根本違反市場經驗法則。

 

結果沒想到,這售價,僅夢裡相隨......。

 


 

老黃的50系顯卡首發的是RTX5080RTX5090,結果5080實際售價根本不是三萬五以下,而是四萬二起跳。5090更不用說連看都沒看到。

而且因為首批貨量有限,台灣連鎖通路(欣亞、原價屋 等)開始玩起了"限組"招式,也就是僅限購買整套電腦零組件的買家可選購50系顯卡,不開放零售

線上通路如PCHome、MOMO更是推出"大禮包"玩法,也就是一張顯卡要綁一堆不相干的昂貴電腦零件才可以選購,使得一張顯卡購入成本從原本數萬元變成數十萬元

 

所以2025年上半年台灣電腦DIY圈最流行的話是"極缺!限組,不收網單",也就是不接受線上開單組裝服務,必須到店家實體門市詢問到貨情況才能買整套電腦零件。

之後又因為綁整機銷售的營業額不夠高,甚至還變本加厲的要求買家必須搭配高價主機板等其他高額零件才能配售顯卡的情況,也就是"禁止低單高配"。

 


 

一番亂象下,AMD在2025年推出了基於RDNA4架構的新顯卡"RX 90x0"系列。

首發的RX9070XT趁著第一批到貨數量高的優勢,把老黃的通路商策略殺的措手不及,逼老黃把量放更大出來。

 

但很可惜的是,這幾年AMD的市場銷售策略極端偏向中華人民共和國。

RX9070XT首發的貨銷售一空後,後續補貨的速度遠低於老黃50系顯卡,變成全球市場缺卡清單除了RTX5090、RTX5080、RTX5070TI以外,還多了個AMD的RX9070XT與RX9070這兩張A卡。

 

但是中共市場卻未見明顯的A卡短缺朝,

因為諷刺的是,AMD雖然大力推廣中共市場,不只供貨量穩定充足,還特地出了中共市場特規的GRE(Great Radeon Edition)系列,但中共消費市場極端偏向競技類網遊與N卡深度合作的光追遊戲(如"黑神話 悟空"),這兩項都是N卡擅長的領域。

加上中共自媒體市場很喜歡每天鬥數據高低(那邊管叫"賽博鬥蛐蛐"),跑分差個一兩趴也能吹成巨大鴻溝優勢,自然影響到不利競技網遊與光追遊戲的A卡銷售了。

 

而N卡市場也在AMD大力追趕下,僅數個月就拉起備貨數量,台灣市場本來也在極缺限組清單內的"RTX5070"在上市後沒多久就都不缺了。

而高階顯卡在國外銷售量不高,開始出現庫存,變成中華民國國內玩家開始透過國外網購服務如德國亞馬遜、中共京東等,自行從國外進口顯卡來自用,畢竟國外買卡不只價差可達數萬元新台幣之外,還不會遇到"極缺!限組,不收網單"這種荒唐事。

要面臨的風險只有購買渠道複雜、待貨時間略長、出問題無法退貨、保固曖昧不明等。

 


 

講完歷史背景後,回到本天兵的顯卡選購風雲。

本來要買的RX7700XT沒買成,在50系推出後便鎖定RTX5070TI,因為顯卡記憶體有16GB之外,效能也遠滿足一般遊戲玩家所需,而且官方參考售價還比前代更低,怎麼算都超划算對吧。

 

但在經歷了上述的荒唐歷史事件後,RTX5070TI一張的售價依舊保持在三萬到三萬五左右,還限組!

德國亞馬遜管道還要等審查過個人資料才能購買,多一道不確定性(過審率非100%,我當初買美亞連審都不審就直接打包上機送台灣,哪有德亞這麼麻煩!)

京東、拚多多這類管道只能買AMD的卡(中共市場在5070TI以上還是加價賣,A卡是沒人要才買的到)。但是若沒配合到優惠就只能原價購入,相比國內銷售渠道只有免限組這個優勢而已。

換句話說,在2025 Computex以前,本天兵買顯卡都是難上加難。

 

時間點解錨,這一等是真的等超過一年。

 

幸好老黃在5070(含)以下的卡都不缺了,也可以用線上購物優惠券的方式購入。

所以本天兵轉而鎖定5070,但這張卡有個問題:顯卡記憶體(VRAM)只有12GB

 

老黃很故意的把顯卡記憶體作為等級劃分的標定,因為老黃知道AI大語言模型與生成模型都需要大容量的記憶體做暫存,12GB的顯卡記憶體根本不夠用。

但是老黃又照前一代慣例的推出了"RTX5060TI 16GB",這張記憶體有16GB,但GPU無法負荷遊戲內高解析材質貼圖處理,AI生成速度也低於5070。

而12GB的顯卡記憶體容量遇到高解析材質貼圖時又有可能出現容量不足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如果RTX5060TI顯卡記憶體是12GB、RTX5070是16GB的話,兩邊就會是最理想的狀態

老黃當然也知道這件事,所以他不給你!想要足夠的效能,請升級RTX5070TI,老黃就能賺更多!沒錢或是買不到就乖乖被老黃砍一刀!

 

加上RTX5060TIRTX5060這兩張的PCI-E bus都是5.0 x8,不是x16,而且是物理上少一半,直接砍金手指。

套在PCI-E 4.0就變成必須以4.0 x8去跑,理論頻寬從31.508 GB/s(5.0 x8)變成15.754 GB/s(4.0 x8)。

 

差在哪?差在顯卡記憶體的資料填充效率。

原本速度下如果剛好可以滿足軟體需求(例如遊戲),頻寬砍半後可能會來不及替換記憶體內GPU所需資料,進而變成卡頓(因為GPU要等資料搬進搬出顯卡記憶體才能開始做事),也就是1% low Frame的產生。

 

所以各位可以看到,老黃在RTX5070TI以下的產品都故意左砍一大刀、右剁一大塊,理想完全體真的只有RTX5070TI而已。

(但RTX5070TI其實應該塞入更多的記憶體才對,給個18GB~24GB會更好,一樣,老黃不給!)

 

這時候,蘇媽出手了!

 


 

多虧於RDNA4出色的光柵效能,以及與上代比幾乎增倍的光追效能,RX90x0系在玩家口中獲得了巨大的好評。

雖然AI運算上還不如NV耕耘已久的CUDA生態圈,不過對暢打遊戲的玩家來說,AMD這一棋已經是暢打NV的巨大一步。

 

於是在RX9070XT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後,AMD緊接著規劃了對標RTX5060TI的產品。也就是"RX 9060 XT"。

幸好推出的時間點已經是老黃大量鋪貨後,所以市場上對於這一等級的顯卡基本上已經不會出現搶購潮的風氣。

加上中共市場為了消化大量NV 5060系顯卡庫存,自媒體店家(你在B站看到的硬體測試自媒體絕大多數都是來帶貨的,老王賣瓜)自然就不會去吹捧不受市場歡迎又不太擔心庫存壓力的RX9060XT。

(為什麼不太擔心?因為從一開始就不拉貨備存了啊XD)

 

所以你在中共自媒體圈裡看不太到RX9060XT左踢5060、右搏5060ti的影片。

但在歐美的自媒體圈,RX9060XT可火了!

 

因為RX9060XT的效能就是只差5060TI 16GB一些而已,但是售價卻低不少,甚至出現AMD拿9060XT 16GB價格對標5060TI 8GB的情況。

歐美測試的結果,就是5060TI 16GB >= 9060XT 16GB > 5060TI 8GB >> 5060 8GB

記憶體造成的差異就是高解析度下1% Low Frame的嚴重程度會較明顯,8GB的問題在未來即使不開光追也有可能出現爆顯卡記憶體的遊戲。

(其實現在就有了,魔物獵人 荒野(Monter Hunter Wilds),就是一款沒16GB顯卡記憶體會無法開高解析材質的遊戲)

 

RX9060XT唯一的缺點是依舊有8GB顯卡記憶體的版本,這在歐美高道德自媒體圈裡面是比較不能接受的。

除此之外,都是優點。

 


 

到這邊終於是把超過萬字的歷史都講完了,接著就是顯卡實際購入歷程

 

2025年6月初,RX9060XT顯卡上市,剛好趕上618網購促銷活動。

所以本天兵透過活動期間各種優惠累加的方式,把本文的顯卡售價壓在一萬元新台幣以內(原售價:12490元新台幣)購入,也就是不到萬元買一張RX9060XT 16GB,對標的RTX5060TI 16GB還要將近一萬八台票,真正的CP值封王產品。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當然這句話是偏激了點,畢竟一萬元再怎麼通膨也是錢,只是相較於動不動跨洋跨海排隊限組極缺的情況下,本天兵入手管道就輕鬆非常多了。

不過你應該很少有機會看到RX9060XT還要啟動(京東啟動、德亞啟動)之類的,畢竟價差幾乎是沒有,也沒有什麼奇怪的限購規定,就沒必要這麼辛苦了。

 

不過本天兵倒是對這張顯卡的生產廠商有些微詞

EX1YQB.jpg

這就是傳說中的藍寶石RX9060XT PULSE 16G顯示卡外盒正面。

 

顯卡官網:https://www.sapphiretech.com/en/consumer/pulse-radeon-rx-9060-xt-16g-gddr6

 

老牌AMD顯卡生產廠商"港商藍寶石(Sapphire Technology)"一開始是趁著RX9070XT(他們家只做AMD的卡)大缺貨限組的時候跳進來說要做單卡銷售,玩家本來以為可以解決顯卡缺貨的現況,沒想到港商藍寶石明明是生產廠商(而且還是AMD一線廠),雖然不加價賣但也一樣缺貨,且只能在官網購買,導致玩家還是一樣買不到顯卡。比喻下來就是等於是雖然多了一條通路,但一樣窄到過不去。

 

然後自己做代理一段時間後又說不做了,銷售要交給其他代理商,所以本天兵才會在其他網購渠道買到他們家的顯卡。

總之,商品買了,微詞也講了,繼續開箱吧。

 

翻到背面

EX199E.jpg

可以看到代理商是威建。順帶一提,根據網上搜尋的資料,外盒印著簡體藍寶石三個字的應該是中國內供版的設計,歐美自媒體開箱的同款產品在外盒上都沒有印刷簡體中文的藍寶石字樣。

換句話說,港商藍寶石連盒子都懶得改就把中國內需版的拿過來賣,誠意嚴重缺乏。

 

開箱

EX1W1G.jpg

馬上就看到簡體中文說明書,還有一張白色的多國語言說明書在底下。

不過看到那本簡中說明書就十之八九證實了這卡真的是拿中共市場的貨出到中華民國市場來賣,還好殺價殺得夠大力,不然這種廠商真的越看心裡越發寒。

 

幸好這張卡不管在哪個地區、哪個市場,其商品都是一樣的,只有包裝不同而已。

 

本體現身

EX1AH9.jpg

內容物真的只有顯卡,以及兩本說明書而已,沒有顯卡支架也沒有送HDMI線之類的。

說明書也沒說明什麼,只簡單交代安裝資訊而已。

 

顯卡背面

EX148M.jpg

背蓋是金屬材質,印刷的蠻漂亮的。

順帶一提,這張卡完全不會發光,什麼RGB、ARGB全部都沒有,連固定燈光也沒有,甚至連過電指示燈也沒有。

 

端子一覽

EX1RV5.jpg

或許該慶幸的是至少有附輸出端子保護套。

端子從左到右分別是DP2.1a、HDMI、HDMI。RX9060XT全系列標配只有三個輸出端子,有需要四輸出的要注意一下。

 

8 Pin電源插槽

EX10L2.jpg

這張卡最高耗電僅170W,插一個8 Pin就好。

 

從鏤空背蓋拍一下散熱器跟熱管

EX1C9D.jpg

就三熱管,官方介紹寫得很清楚。另外還有使用Honeywell PTM7950 TIM高效導熱墊,比起技嘉用導熱膏要好清好換多了。

 

另外一些一般人比較少或沒注意到的點一併寫在這邊:

1. 無BIOS switch切換功能,沒有什麼超頻安靜之類的檔位可以切,就一檔。

2. 完全無光,上面講過了這邊再強調一次,真的全黑,所以也沒有4-1 pin需要插。

3. 顯卡實測厚度不足55mm,官方寫46mm,約兩槽多一點不足兩槽半(50mm)。

4. 長度只有240mm,散熱器寬度108mm(官網有標示總寬為110mm),放眼現在算是一張很小巧的卡。

5. 總重官網沒寫,本天兵手抓一抓感覺不太重,大概跟其他家雙風扇產品差不多。

 

最後,上機

EX1TQV.jpg

電腦組裝的最後一塊拼圖終於完成了。顯卡跟風扇的高度剛好可以塞一隻護唇膏當支架,在塞進去之前只是一隻很普通的護唇膏,但在撐起顯卡之後,他就是一支電競護唇膏支架了。

 

簡單過一下規格

產品名稱:Sapphire PULSE RX 9060 XT OC 16GB

GPU:RDNA4(Navi 44)

製程:TSMC 4nm

ROPs:64

Shaders:2048

VRAM:GDDR6 16GB

Bus:PCI-E 5.0 x16

GPU Clock:2700MHz/3290MHz(Boost)

VRAM Clock:2518MHz

 


 

接著是效能測試與溫度表現

 

首先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遊戲:3D Mark

EXCNHB.jpg

TimeSpy顯卡分數:3984分!

 

啊對不起那是RX570的分數。

 

這才是RX9060XT的分數

EXCK1E.jpg

TimeSpy顯卡分數:16136分!

超過一萬分以上的差距,低於萬元的售價,值了值了!

 

另外再測一下Steel Nomad分數

EXCXVG.jpg

這一項主要是測顯卡光追的,總分3687分,FPS數36.87。

這次不會搞混了因為RX570無法測這項......Orz。

 

好了,跑完3dmark就可以把卡收起來了......什麼你說這不是遊戲只是跑分軟體???

 

 

好了別鬧了,跑一些時下熱門的遊戲吧

首先是魔物獵人 荒野Demo

EXCSX5.jpg

預設開啟FSR,2K解析度,畫值全開,關閉幀生成,分數是23452分,平均幀率68.91,可非常順暢地遊玩。

負載最大的大草原區fps數最低會降到50上下,大約在55左右來回波動。

慶幸的是至少不是變成奇行種方塊人。

 

關掉FSR其餘不變

EXCU9M.jpg

分數是20271分,平均幀率59.46,可非常順暢地遊玩。

基本上2K解析跑魔物獵人荒野大致上沒有太大的問題,除非你的眼睛無法容納100fps以下的畫面,如果是,就開啟幀生成(AFMF2)。

順帶一提,16GB可以開最高材質,雖然我也看不太出來差異就是了。

 

打開FSR4 Quality、開啟畫格生成(幀生成、Frame Generation,AFMF2)、光追開到最高,2K解析,其餘選項一律最高

EXC8A9.jpg

分數是17916分,平均幀率104.96,可順暢地遊玩。

大草原那段fps數會降到70~80之間跳動,原生幀率推測應該還有4X FPS,所以基本上不會有太大影響。

 

打開FSR4 Performance、開啟畫格生成(幀生成、Frame Generation,AFMF2)、光追開到最高,2K解析,其餘選項一律最高

EXCHQ2.jpg

分數是20035分,平均幀率117.58,可非常順暢地遊玩。

大草原那段fps數會降到90以上跳動,原生幀率推測應該還有4X~5X FPS,所以基本上不會有太大影響。

順帶一提FSR4效能優先(Performance)不是最低的檔位,再下去還有個非常高效。

講詳細一點就是FSR4一共有五個檔位Native(只用FSR做反鋸齒,不對全畫面做超採樣)、QualityBalancedPerformanceUltra Performance

越低檔位FPS數越高,但畫質越低,越高檔位就相反。

再多嘴一下FSR是超採樣技術,也就是先讓顯卡畫一張原生低解析度的畫面,再透過AI或是其他計算單元把這畫面放大到指定解析度,講更簡單一點就是把一個低於1080P解析的畫面放大到1080P這樣。

 

 

繼續是劍星Demo,因為沒有跑分功能所以只能給各位看一下2K畫值全開、開啟FSR3.1後顯卡記憶體用量

EXC31D.jpg

11.43GB,基本上拿9070GRE、RTX5070這類12GB顯卡也許會捉襟見肘。

流暢度部分,本天兵螢幕是60Hz,所以只要不是跑分而是遊戲實際體驗的話,就只能上到60fps,再上去會嚴重卡頓。

 

螢幕更新率(Hz數)跟fps數的關係是遊戲時fps數不能超過Hz數,否則會導致螢幕嚴重跟不上顯卡畫面

變成螢幕剛顯示一幀,顯卡已經送三幀,螢幕還在處理這兩幀的時候,顯卡又繼續送了六幀過來,造成螢幕顯示嚴重卡頓。

換個角度說,螢幕沒辦法把超過Hz數的fps數過濾掉,而是嚴重堵車造成卡頓。

那為什麼MHWs Demo的fps數可以輕鬆破百?因為那個是後臺計算出來的,實際跑測試時螢幕只會收到60fps的訊號。

 

而劍星Demo 2K畫值全開再開FSR3.1後,全程60fps沒有問題,順得很。

 

 

繼續是職棒野球魂2024-2025,寫在測試圖前兩句話讓我說一下。

1. 這遊戲沒有benchmark測試功能,只能進遊戲實戰,而且這遊戲限制最高fps數是60fps。

2. FYK,這遊戲玩起來流程跟體驗都非常死板!要不是因為只有這款有日職授權否則我根本不會買!

EXMJ55.jpg

這遊戲用手機拍重點就好,2K解析畫值全開,打開FSR,fps數大約5X~60,GPU 100%、VRAM 61%。

顯卡記憶體有61%代表已經超過8GB了,這遊戲優化還真FYK你說是吧。

 


 

3A(?)遊戲測完了,接著是網遊

什麼你說為什麼沒有Cyberpunk2077?為什麼沒有黑神話悟空?為什麼沒有古墓奇兵?為什麼沒有刺客教條?

因為我沒買啊大哥,我又不是去B站開自媒體帶貨,當然只會測我有在玩的遊戲。

而且黑神話悟空根本不用測都知道爛,這家根本和NV深度綁定,非N卡就一旁隨便玩玩會動就好。

 

 

網遊主要是米哈遊三大桶跟鳴潮。本天兵不打競技類網遊很多年了。

 

首先是原神,先說我沒破解fps限制,我還想玩遊戲啊大哥

EXM7VE.jpg

開壺(洞天)進去拍照比較安全,壺塞滿、2K解析畫質全開後GPU 61%、VRAM 27%、FPS 60,相較起來算是低壓力的,畢竟是五年前的遊戲了。

但我知道玩的人還是很多,所以幫各位測一下,得證壓力很低不用擔心。

順帶一提,中共自媒體必跑測的須彌城跑圖,用RX570也可以2K解析跑60fps,畫質調低一點就好,各位新手不需要還沒開始玩就被嚇個半死。

 

繼續是崩壞星穹鐵道,一樣沒破解fps限制,我一介開服元老還想繼續玩啊大哥

EXMLXG.jpg

這張是我故意測最高壓的區域:奧赫瑪大浴池,一樣2K解析畫質全開,GPU 96%、VRAM 46% FPS 60

這遊戲差點把8GB顯卡記憶體塞滿,不只手機上壓力大,搬到電腦上壓力也不小。

以前用RX570在這邊會嚴重lag卡成智障,一樣設定我跑匹諾康尼都還不會,在這一定得調低,現在終於可以全開了。

順帶一提,即使畫質全開,差異上也只是大浴池的水體會變成立體的,其他沒差太多,所以不全開也沒關係,米哈遊真的很體諒低硬體規格玩家的遊戲體驗。

 

米哈遊最後一桶是絕區零,這遊戲不用破解就可以超過60fps,最高是無限制

EXMIAB.jpg

測試地圖一樣是B站各大自媒體最愛的光映廣場,一樣2K解析畫質全開,GPU 45%、VRAM 45%,FPS 60

為什麼只有60fps?因為我螢幕就是60Hz,一開始開無限制的時候畫面卡到完全不能玩,但AMD驅動統計出來的數據高達120fps,只是我完全沒辦法玩XD。

而且畫質全開其實也看不太出來什麼明顯差異,米哈遊的遊戲不用擔心這個。

值得一提的是,每次絕區零更新幾乎都會遇到卡頓,通常是更新後第一次到的地圖,或是第一次跑出來的BOSS會卡一下,完全就是軟體最佳化的問題,跟硬體無關。

 

 

最後是鳴潮,這遊戲也是標準的A黑,因為只有N卡可以開光追

EXMFI9.jpg

拍這張的時候七丘還在卡優化問題,怕有誤差所以飛回拉古那城拍,一樣2K解析畫質全開,GPU 38%、VRAM 34%,FPS 60

說到七丘優化問題,2.4剛上線的時候七丘直接卡成智障,而且還不是全遊戲都卡,是只有七丘卡!只要飛到七丘就卡!一離開七丘就不卡!

西對岸一堆玩家衝上B站罵到臭頭,反倒是台灣玩家討論區幾乎沒看到啥卡頓問題,那時候我都在懷疑台灣玩家是不是人均5090顯卡?啊我用RX570不是人?

結果後來越改越順,但是畫質也越改越差,七丘一些建築風格設計我就不講了,光是剛上線就把玩家卡到難以過主線就是最大的問題了不是嗎?所以我對庫洛的評價不是很好,開服就被糊了一臉叮噹玲瓏獸到現在去七丘又被搞一次,唉...。

 

用手機拍一下鳴潮的光影特效

EXCOHV.jpg

用截圖的會更漂亮,但我用手機拍才有唯一性

 

鳴潮很強調他們的畫面表現,不過這邊還是讓本天兵說兩點:

1. 畫質比較永遠沒有盡頭,友商換個遊戲引擎出新遊戲就一定能超過你,這跟你超過原神的方式是一樣的。

2. 那麼強調畫面,就讓A卡也可以開光追吧,老是限制東限制西的很沒有意思。

 

 

效能部分在最後,相信有些玩家會對FSR4有興趣,畢竟是RDNA4架構才有官方支援的超採樣技術。

FSR4跟FSR3比起來最大的差異在於,FSR4在角色邊緣如髮絲等比較不會出現圖像破碎、點狀、鋸齒感等問題。至於材質貼圖老實說看不太出來,可能要用Performance檔位設定才有差異,Quality檔位設定下基本上沒啥明顯差異。

AMD的幀生成(Frame Generation)功能"AFMF2"效果相當出色,開啟後就是提供約2x的FG能力。至少在非競技類網遊上都有著夠用的表現,更仔細的對比還得等本天兵哪天換了高螢幕更新率的螢幕後才能確定。

 


 

測完遊戲後繼續是溫度表現,提醒一下這顯卡只有兩風扇三熱管而已,機殼是海景房款式,上面有提到。

 

Furmark2,室溫27度

EXMV1M.jpg

熱點82度C,溫度60度C,VRAM 76度C,顯卡風扇轉速2108 rpm(51%),溫度控制表現得很好。

而且噪音很低,基本上聽不太到風扇聲音,除非你裸機還把顯卡放你桌邊。

順帶一提這時候顯卡耗電是170W

 

另外還測了跑3D Mark TimeSpy時的溫度

EXMDH2.jpg

熱點60度C,溫度56度C,VRAM 59度C,顯卡風扇轉速1367 rpm,比跑Furmark2還低。

測這個主要是模擬跑遊戲時實際的溫度表現,可以看到基本上沒啥問題,涼的很。

順帶一提,顯卡記憶體供應商是三星。

 

實測下來RX9060XT並沒有RX9070XT那樣遇到顯卡記憶體溫度超高的情況,雙風扇三熱管實戰下還是能達到理想的散熱效果。

 


 

最後是總結:

雙A配置(CPU、GPU都是AMD)其實在2025年已經變成不少玩家的主流配置了,若無強烈CUDA生態圈需求,雙A組合都能滿足一般玩家的標準。

RX9060XT 16GB能夠滿足2K玩家需求,在預算有限 or 不想花太多錢買顯卡又需要多少能暢打一下遊戲的話,這張卡是一張很好的選擇。

有些歐美自媒體甚至評論這張卡就是光追更好更省電的RX7700XT,沒想到去年沒買到的顯卡,今年不只買到還升級了XD。

只是藍寶石這廠商的後續要注意,希望不會連保固都開始失去熱情而擺爛。

 

補充:

GAMERS NEXUS測試RX9060XT時用的卡就是這張藍寶石PULSE 16GB,有疑問可以看GN影片來參考

 

 

至於AI功能,大語言模型本天兵沒研究。

AI算圖的話,AMUSE AI就是基於Stable Diffusion計畫下給AMD的AI圖像生成軟體,可以透過DirectML算圖。

繪圖速度可以從CPU的一張兩分半,變成畫四張總共30秒,有效率多了。

 


 

壓箱底的彩蛋,就來張疊疊樂

EXM2VD.jpg

RX570RX9060XT,剛好是第四代GCN(Graphics Core Next)架構與第四代RDNA(Radeon DNA)架構。有趣的是GCN有五代(Vega),而RDNA4則是絕響了(下一代照AMD規劃是UDNA)。RX570還是4GB VRAM版的,相較於16GB真的天差地遠,也讓我體驗到什麼叫"爆顯存(爆VRAM)"的情境,真的就是1% Low Frame會超明顯。

但是RX570一張卡才賣不到五千,還用了6年,還是ROG Strix版本,真的沒什麼怨言。

所以本天兵對現在顯卡出8GB版本其實抱持開放態度。只要夠便宜、價差有做出來,爆顯存什麼的就隨他去了,因為真的是一個能玩一個不能玩的差別。

如果真的畫質降到最低還爆顯存,那就是遊戲公司的問題,這年頭的PC Game都不太考慮最佳化調教了,這無疑是對玩家的一大打擊。

也希望中低預算的玩家能夠有不被顯卡供需與價格束縛住的那天到來,現在的顯卡真的太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