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粹撿便宜 Lexar NM620 2TB SSD開箱與實測心得

(本文會介紹NM620 SSD以及伽利略PCIE轉卡)

 

是說最近SSD(Solid-State Drive,固態硬碟)真的殺得很凶狠。

還記得今年三月的時候才買了一顆Acer的sata SSD

( 開箱文:https://endthezonesoldier.blogspot.com/2023/03/acer-re100-2t-ssd.html )

 

那時候售價是2799新台幣,本來想說撿了個便宜,

但實際上,真正的價格殺戮戰場是M.2(NVMe)介面的SSD。

2T、4T全部殺得比老sata介面的SSD還要便宜 or 同價位,要知道這兩種傳輸介面速度天差地遠。

但是本天兵的主機板太~~~舊了,沒辦法直上M.2 SSD。

所以當初才想說先買sata介面,不過也還好是買到還值得信任的解決方案。

 

好死不死,剛好最近電腦家不小心(?)設定錯誤價格,意外的讓本文主角的價格打了五五折。

原價2699的2TB SSD變成1499,現省了1200,這還不衝嗎?!

沒有M2插槽?那就轉接!從光華陸橋時期一路玩電腦零件到現在的本天兵還怕轉不過去?!

打折能使鬼推磨,就算買轉接卡,加起來的價格也不到2000元,完全不需要猶豫!

 

所以我們就來開箱吧!


本文主角:Lexar 雷克沙 NM620 M.2 2280 PCIe Gen3x4 NVMe 2TB 固態硬碟

 

外盒背面


寫滿了警語與一點點的產品特色,必須說這外盒設計還蠻簡陋的。

 

開箱


內容物非常簡單,SSD本體(用兩片塑膠盒固定)、多國語言簡易說明書螺絲(用膠帶貼在塑膠盒上)。

相較起來Acer RE100真的包得有夠豪華絢麗。

 

本體


因為是單面顆粒的關係只有正面有東西,背面是序號貼紙就不拍了。

NM620商品內盒並沒有附上簡易的散熱片 or 散熱膠,各大德可以自由發揮。

 


也因為外盒根本沒寫規格的關係所以本天兵寫在這邊。

硬碟規格:NVMe M.2 2280

傳輸規格:PCIe Gen3x4(PCIe 3.0 x4)

容量:2TB(單面顆粒)

HMB容量:32MB

DRAM:none

表定傳輸速度:Write 3,500MB/s、Read 3,000MB/s

記憶體顆粒:3D TLC(YMTC長江存儲)

主控制器:聯芸(Maxio),應該是MAP1202

TBW:1000TB(2TB產品)

工作溫度:0 ~ 70度C

保固:購買日起五年(上網查發現目前是捷元提供保固,序號查的到)


 

這牌子唯一的好處是他把規格都寫在廣告文宣裡面,除了flash用YMTC沒寫以外,其他的都白紙黑字寫出來了。

缺點,或者該說爭論點倒是頗大條,不過這點本天兵在買之前就知道了。

那就是YMTC x2-9060顆粒的0e問題,以及read disturb問題

這支就是使用YMTC(長江存儲) x2-9060顆粒的公版產品

 

首先0e問題,NVMe介面才會有(所以sata的都不用擔心),簡單講就是只要出現了就代表這SSD掛了。

(2023年0e問題代表:三星冷筍)

目前統計結果似乎是以前這一款顆粒的某一批產品才會有這個問題,之後的很少看到。

 

接著read disturb問題,這個其實是冷儲存,要詳細解釋的話很多國內外廠商都有介紹。

簡單講重點就是不通電後一段時間(可能90天或半年),存放在裡面的資料會消失 or 錯誤。

這問題最直接影響到的就是當外接硬碟來用的用戶。

一樣,這議題也是吵一吵後實際回報的受災戶並不多,所以也是列入觀察。

另外有未確認文件指出YMTC有針對這個問題做韌體改進,所以到底怎樣也是不清楚。

 

另外還有一個缺點是:沒有標明出廠(製造)日期。保固是從購買日開始算。

不過這也是買回來才知道沒標。

 

為什麼本天兵敢買這疑慮一堆的產品?其實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便宜。

另外,採用這個解決方案(solution)的產品不是只有這一款,

像是ANACOMDA i3、Acer GM3500、Team MP33 or 其他產品都有使用到YMTC x2-9060顆粒的版本。

換句話說會爆炸的話早就像三星冷筍一樣到處噴發了,但事實上我們只看到韓國筍。

 

反正還是一句話:多備份,不要相信一顆硬碟打天下

 

 


看完SSD後,接著是轉卡開箱。

這次購買的是伽利略PCI-E 1x M.2(NVMe) 1埠 SSD轉接卡


包裝真的超簡單,類公版瓦楞紙盒包一包,所有資訊也是一張貼紙搞定。

 

開箱


一共有:轉卡短擋板螺絲包散熱貼

至少伽利略這牌子還算有良心,願意包一組散熱貼片進去。

 

本體


接孔是PCI-E x1(規格寫支援PCI-E 4.0,也就是Gen4),只能裝一埠,所以短短一節而已,背面沒有任何東西。

這張轉接卡是有燈號顯示的,他有焊LED在2260螺絲孔位的上方,過電的時候會亮藍燈。

 

SSD上座


 

好,開機!

不過要注意的是,主機板如果太老了的話,是不支援當開機碟的。

本天兵的電腦老到處理器才Intel 6代,現在2023年都13代了,晶片組B150是不支援NVMe開機的。

(印象中有些主機板可以,但我也懶得改BIOS刷進去)

所以進到BIOS裡面,會看到BIOS會發現主機板多一顆硬碟,但是資訊卻是N/A,也就是未知。

不過不用擔心,Windows 8.1(含)以上都內建NVMe驅動。我們只要開進windows就會看到未配置硬碟了。

 

另外應該也有大德注意到,這張轉卡是PCI-E x1,也就是一倍(單通道)而已。

本天兵的老主機板只有PCI-E 3.0,傳輸速度上限是8 Gbs (Gbit/s) = 984.6 MB/s(PCI-E 3.0規範),x4、x8等等就是把這個數字乘上倍數。

雖然跑不到這支SSD的速度上限,但是這速度已經是SATA的兩倍了,對本天兵來說根本綽綽有餘。

只要比傳統SATA硬碟快,拿來當遊戲碟、工作暫存碟,都是大升級。

 

Crystal Disk Info資訊


這支的韌體版本是9846。支援S.M.A.R.T.、Trim、ViolatileWriteCache。

另外格式完後從檔案總管內看到的可用空間約1.86TB。

 

見公婆時間


驗明正身顆粒就是YMTC x2-9060。

 

測速


seq(1M Q8T1):Read 863.78MB/s、Write 866.68MB/s

rnd(4K Q1T1):Read 61.07MB/s、Write 157.9MB/s

基本上都能跑到x1速度上限左右,當然要滿足理論值984.6 MB/s是不可能的。

至少這速度已經是SATA速度的兩倍,這樣就滿足了。

其實主機板還有一條X8可以用(這張主機板可以切X16、X8雙模同時跑),等以後4TB或是更大容量的SSD降價了再說。

 

另外,這支的規格跟巨蟒ANACOMDA i3是完全一樣的,只差在巨蟒有內附散熱片,Lexar沒有。

所以如果要更詳細的測試數據可以參考網友測試的ANACOMDA i3開箱文。

 

溫度部分,這支的強項就在這。

室溫31度下,待機溫度約34度,運作時最高約43度,Maxio主控溫度真的很低。

(注意,這個是速度受限下測得的溫度,不等同於全速時的溫度)

M.2 SSD有個好處是只要在待機狀態下,溫度就降得很快。傳統硬碟降溫就很慢。

 

結論:便宜就上,會怕就多碟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