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前導讀>
因為這機殼跟裡面所有的電腦零件都是本天兵自費購買的,無任何廠商以任何形式贊助。
所以本天兵會很直白的跟你講這機殼的好與壞,以及一些你不知道的情報。
照慣例的還是要先廢話一下。
本天兵這次退役下來的主機就是之前那台拿來臭打"魔物獵人 荒野"公測活動的十年老古董。
如果還沒看過文章的,這邊有:https://endthezonesoldier.blogspot.com/2024/11/pcobt.html
處理器是Intel的六代目Skylake,也是一代經典了,四核八線程在以前是多核心處理器首選,現在則是連單核效能都不太能撐Youtube播放。
機殼年紀則更久,海盜船(Corsair)的Carbide 500R,至少用超過十年了。當初買這咖就是衝著黑白簡約配色一口氣衝到頂,結果上方預留的240水冷排槽位一次都沒用過,但是硬碟架倒是給了六個相當大方。
總之,在這麼多年後,也差不多是該升級一點硬體了。
既然要升級,就從機殼開始開箱吧!
這篇主要會先以SAMA SAK2851曲境界的心得為主,包含開箱與裝機的部分。
其他零件等下一篇再分享。(放心我不會在裡面裝Skylake的)
首先先來做一點事前功課,
SAMA SAK2851曲境界其實就是2024 Computex上FSP全漢攤位所展出的那咖"M580",兩者都是拿SAMA提供的公版加加減減弄出來的商品。
所以兩者的長寬高、配置與基本重量幾乎都是一樣的。只差在M580是3+1個ARGB風扇+無接縫玻璃,而SAK2851給了6+1個風扇+有接縫玻璃。
SAK2851的長寬高分別是475mm x 285mm x 398 mm。是一個雙艙海景房機殼的設計。
而M580是460mm x 285mm x 398 mm,其實這個尺寸也是對的,不管是M580或是SAK2851,兩者在上蓋的長度的確是460mm,這點本天兵是直接拿尺量的。
但是M580跟小一號的S380其實都少算了後方作為PCI檔板鎖點的鐵片的長度,這一片加上去就變成475mm。所以475mm才是這三咖機殼的正確長度。
M580跟SAK2851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消費市場都是作為先馬(SAMA)的產品來銷售,這兩款的名稱都叫做"先馬 軌跡"。
對,不用懷疑,SAMA從一開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機殼品牌,但很殘酷的是如果對這點很敏感的話你只剩沒幾個機殼可以選了。
而FSP S380則是"先馬 軌跡mini"。先馬是不是也拿代工廠的公版殼來銷售這點我無法證明,不過先馬的軌跡系列、SAMA的SAK2851、FSP M580/S380都是同一系列出來的。
你只要知道這幾個都是同一個媽生出來的就是了。
(再偷偷跟你說,類似的殼不是只有這幾款,西對岸還有很多兄弟姊妹。)
而小一號的FSP S380很明顯的就是把M580的高度降低三公分變成M-ATX的尺寸。
不過S380雖然很便宜,但是要注意底下的風扇位其實離顯卡很近,這會造成風切噪音,而且側邊進風扇的數量也變成兩個。與其選這種看起來像閹割版的殼,不如直接上完整版,這也是為什麼本天兵選SAK2851的原因。
再說以M-ATX機殼尺寸來說,S380其實已經太大咖了(475mm x 285mm x 368 mm),將近48L的體積說真的不差這三公分高度,而且M580/SAK2851的散熱還更好。
好啦,開箱!

代理商視博通基本上已經把所有的零配件都放在機殼裡面了,所以打開箱子只會看到本體與固定用的保麗龍而已。
上方IO一覽

從下到上分別是"開機鍵"、"重開機鍵"、"USB 3.0 Type-A母座"、"3.5mm耳機孔"、"3.5mm mic孔"、"USB 3.0 Type-A母座"、"USB3.1 Gen 2 Type-C母座"、"LED切換鍵"。
這顆LED切換鍵"不具備"關燈功能,他只能依序切換機殼內附的ARGB兼PWM HUB的燈光而已。
繼續拍重點

最下方的PCI檔板"會"跟底下的12CM風扇衝突,一般25mm高度的120風扇保證擋PCI,除非你花大錢用薄扇。
內建風扇拍一張

品牌很直接地寫了SAMA,型號應該是CC12025SM。上網比對了一下在視博通官網的確有販售,一顆定價是199。這咖機殼送了6+1個扇,換算下來送了等值1393元新台幣。
風扇規格如下:
額定電壓:12V (DC)
工作電壓:10.8V 〜13.2 V (DC)
額定電流:0.16A
額定功率:1.2 W
風扇轉速:1000 RPM+/-
啟動電壓:7 V (DC)
最大風流量:~56m³/h (~45 CFM)
最大風壓:1.53 mm-H²O
噪音值:22 dB (A)
軸承種類:油封式軸承
接頭 : 大4Pin / 小3Pin
重量:121 g
尺寸:120 x 120 x 25 mm(長x 寬x高)
千萬要注意的是,這一款風扇是"定轉",他不是PWM,所以轉速"無法"透過主機板做PWM調整。會在意的建議另外規劃一筆預算去替換。
所以他的風扇接頭是"小3Pin",ARGB則是標準的4-1Pin。
還有就是七顆風扇一起吹其實蠻吵的,如果你的環境是夜深人靜的圖書館等級的話啦。
七個扇一起22dB還是會有一個噪音在那,日常白天生活噪音是可以壓制這七扇共奏,但如果你晚上睡覺不關機的話...要不就關機睡覺,抑或是找沒風扇的殼挑戰無風扇電腦。
底部最靠近前方的風扇位可以拔掉變成硬碟位


這邊試裝一下3.5吋硬碟。如果你底部要兩顆扇的話硬碟只能這樣擺,轉90度會卡到風扇,除非你吃飽沒事把硬碟墊高。
不過本天兵其實很推薦把硬碟放這邊,因為可以讓風扇直吹硬碟散熱吹到他比夏天的鬼故事還要透心涼。外觀什麼的放一尊Figure或是剛普拉就搞定了,硬碟當平台還比較穩勒。
另外,本天兵還研究過試著把雙層硬碟架鎖上去。理論上是可以的,但是硬碟的走線要留意一下。
ARGB與PWM風扇雙功能集線盒(HUB)

雖然送的風扇是定轉,但是這個集線盒是實實在在的支援PWM與ARGB。
一共10組插孔,以SATA電源供電,除了有標準的ARGB 4-1Pin插頭可以插電腦以外,還有另外連接一條控制線到機殼的LED切換鍵。
背部則是有一片軟磁鐵可以讓你吸附在機殼上。
本天兵最在意的硬碟架

預設是可以同時裝3.5吋一顆、2.5吋兩顆。
這邊我先不多說,先給各位看一下裝上硬碟後的樣子

而這個硬碟架其實可以這樣玩

對,可以整個反裝!這樣比較熱的3.5吋硬碟就不會被悶在裡面了。本天兵當初在做功課的時候就有在猜這架子是不是可以反裝,實際測試的確如我所預料。
而且硬碟架反裝後,硬碟排線也不會有擋到的問題,彷彿這個架子本來就可以反裝一樣。
反裝的硬碟架會不會跟側板衝突呢?

答案是不會,測試的硬碟高度是26.1mm,與機殼的距離還可以塞下一本SAK2851機殼的說明手冊,可以放心使用。
所以SAK2851/M580這咖機殼的總硬碟安裝槽位其實是2.5吋x2,3.5吋x(1+1+1+~~~),看你要不要另外買多層硬碟槽鎖在風扇位。
PCI檔板"不是"一次性的

只是不知道為什麼還要另外設計一個垂直的鐵片去固定,一般來說這片多出來的鐵片都是為了直立式顯卡安裝時要拆檔板所設計的,但是這款機殼很難放上直立顯卡架。
配件一覽

螺絲盒(簡稱阿嬤藥盒)、說明書、遙控器。
這咖很有趣的是有附一個遙控器讓你調整燈光。除了調發光模式以外還可以調燈光變化速度(可能會影響到風扇轉速),要關燈也可以用遙控器關燈。
海景房玻璃接縫

這咖的海景玻璃不是一體式的,好處就是玻璃要炸只會炸一片,而且玻璃側板的重量會輕很多,壞處就是接縫處或多或少無法完美密合。
雖然一開始不是想要組海景房(我一開始規畫的是全網孔機殼,一片玻璃都不要),實際裝了海景房後才發現,海景房有個好處是主機板的除錯燈號可以不用開側板就可以直接看,要搞超頻或是除錯的時候很方便XD。
另外機殼上下方的通風孔都有附上與機殼同色的磁吸濾網

磁吸濾網跟通風孔之間可不可以夾冷氣濾網來加強過濾?答案是可以的。
看完開箱,來裝機啦。
不過本文只會針對機殼的部分做解說,裝了什麼料就請待下回分曉。
一般這種海景房機殼,風冷方案的風扇配置最佳化(簡稱風道規劃)都是這樣排的

底下、側邊都是進風(這款機殼配的是反向風扇,所以這樣裝是進風),後方與上方各裝一個出風扇(後方是正向扇,上方的反向扇我反過來裝所以變成出風)。
這樣就能達到機殼正壓之外,熱氣也能迅速地排出。
上方出風扇要放在主機板供電處上方,這樣CPU的風扇把熱空氣吹出散熱器後,熱空氣就能迅速的被抽走。
這樣的配置法就是把握一個原則:機殼內的風道要盡量流暢的走最遠距離。這樣就能保證進來的空氣溫度夠低,同時也能順利的流過熱源帶走熱量。
如果不是海景房機殼而是一般正面進風的殼,風道規劃也是一樣的。
只是要注意,抽風扇旁邊不要擺進風扇,最少最少也要隔一格。
另外CPU散熱器正上方的位置不要裝進風扇,因為熱空氣對流是往上走的,你硬裝一顆進風去吹他反而造成熱空氣被吹回散熱器,進而讓CPU散熱效果降低。
本天兵了解這年頭很多裝機YTer都教你把所有的風扇位都裝好裝滿,而且水冷不僅必備,同時水幫浦頭也是各種花招。
但實際上,風冷方案在機殼上方的風扇位真的只要裝一個當出風扇就好,裝三個出風扇反而會把側邊(或是正面)剛吸進來的冷空氣給抽離,達不到散熱效果。
那為什麼那些你管裝機仔要裝好裝滿呢?因為那絕大多數都是業配影片啊朋友。CPU發熱量沒有那麼高的情況下何必裝一個平均壽命只能撐三~四年又貴森森的水冷呢,你吹到CPU重感冒都不會有額外的隱藏效能的朋友。
只是後來覺得附贈的風扇最高轉速僅1000rpm出頭實在太弱,就把上方的出風扇從後方移到前方做進風扇,原本上方出風扇的位置換成一顆Arctic P12 PWM,這顆的風扇轉速就比原裝的要好上很多,而且隔一個風扇位也不會互相影響。
不過其實換不換都無所謂,六顆風扇的風量都相當足夠。
本天兵實測下,室溫25度單跑Cities Skyline(城市 天際線一代),連操一整天主機板溫度也不過上升10度(從3X度到4X度),處理器因為是上雙塔散本來就Over Cooling所以不參考。
除非你裝了一顆會噴火的CPU(例如Intel 13代/14代那幾顆雙塔風冷都壓不住的怪物),或是你開電腦只為了雙烤CPU跟顯卡一整天把主機烤到操灰答,否則這咖機殼的散熱基本上都夠用。
主機板離機殼頂部的高度有6公分

這個是量給那些需要上水冷排的網友,雖然說只有6公分,但是這咖機殼是"雙艙設計",風扇固定位置與主機板是有一定距離的偏移,冷排跟風扇不會剛好直擊主機板,給各位參考。
所有零組件上機後的整線空間十分充裕

POWER是14cm的ATX電源,線材則是POWER內附的白色編織線,不是額外購買的訂製線。可以看到即使裝16cm長的power,線材的空間都十分充足。power上方還有空間讓你收線。另外固定主機板的背板四周也開了很多孔洞讓你走線。
另外CPU散熱器高度限制是160mm,就真的是160mm一點餘裕都沒有。本天兵裝的雙塔散熱器高度是157mm,視覺上來看就真的是貼著玻璃側板相當一敗的程度,但不會真的撞到玻璃側板。
簡單看完裝機實戰的心得分享,來提優缺點。
先講缺點:
1. 機殼的兩片玻璃沒有完美密合(對比價位,這點是吹毛求疵)。
2. 側板通風孔沒有磁吸濾網。
3. 玻璃側板的拆與裝都會因為防墜落設計而顯得不甚順手。
4. 風扇無法停轉所以半夜不關機睡覺會有底躁。
5. 附贈的風扇轉速最高僅1000rpm之外,還無法透過主機板PWM調控。只能依靠遙控器調整燈光速度來改變轉速。
6. 即使能改變轉速,也不過就三段調整(800轉、900轉、1000轉)。
7. 側板螺絲沒有防墜落設計。
8. 官方不支援直立式顯卡安裝方式,看你要不要大力出奇蹟。
9. 側邊最上方的風扇螺絲鎖孔在拆裝時會跟機殼按鍵的線材衝突。
10.主機板後方硬碟架的主動散熱能力是趨近於0。
11.風扇ARGB燈的開關只能依靠遙控器。
12.SAMA商標放在側板玻璃上實在有點明顯,FSP把商標藏在前玻璃下方的內側機殼上就很聰明。
13.最底下的PCI槽位會跟風扇衝突。
再講優點:
1. 官方定價3090元新台幣含7個199元的風扇(六反向一正向),等於機殼只花了你不到一千七百元新台幣,幾乎是半買半相送了。
2. 199元風扇再爛也還是ARGB風扇,功能雖少,至少還是讓你無腦使用。
3. 隨機附贈十個插座的ARGB兼PWM調控功能的集線控制盒,又省一筆。
4. 上下通風孔都有附贈同色磁吸濾網,再省一筆!
5. 螺絲都收納在阿嬤藥盒裡面,裝完機還可以拿去裝藥,一兼二顧!
6. 內部空間有夠大,線材整理非常輕鬆。
7. 高度夠低,相較於其他標準ATX機殼來看就是一個小小大機殼。
8. 也因為內部空間足夠,應付零組件發熱比起小機殼要輕鬆太多。
9. 少有的雙艙設計但價格親民。
10.純正270度海景房機殼設計,玻璃無打孔。
11.現今機殼界內少見的實實在在2+2硬碟位設計。
12.其中一個硬碟位就在風扇正前方,幾乎就是硬碟的急凍位了。
13.支援背插式主機板設計,雖然這次我沒用到。
14.有硬碟讀寫指示燈,這個現在很多殼都偷掉了。
最後是裝機後心得雜感:
在選這款機殼以前本天兵也是那種"搞什麼ARGB電子花車!一堆玻璃只會影響散熱!"的傳統教義派XD。
但是在巡過一圈現今的機殼市場後,
發現你要避開玻璃側板又要有良好機能與設計,又不能太大,又要裝一堆硬碟,能選的真的屈指可數。
像是ASUS AP201,設計有點單調就算了,硬碟位限制還一大堆,根本不是設計給你裝硬碟的。
LIAN LI A3-mATX,尺寸很好但是硬碟位也是一堆限制,電源也得選SFX尺寸的才能有比較理想的整線與散熱空間。
ssupd Meshroom D,螺絲一大堆之外,很多硬體要裝上去也是一堆限制。千萬別看他支援度很高就以為什麼都裝的上去,什麼都可裝不等於什麼都可一起裝上去,光整線就搞死人。
Jonsbo D32Pro,機能很好但是裝不了幾顆硬碟之外,喬家慣例的小缺憾也是一堆,這家的殼你就不要想搞什麼把戲,能裝的套路大概就那麼一兩種。
西對岸的閃鱗家機殼群,選這家就是要放棄3.5吋硬碟之外,品質與做工也是略遜一籌,發熱與整線更是會讓你非常頭痛。
DeepCool CH160,最經典的MATX尺寸ITX主機板機殼,這咖機殼一開始就是設計成專門為了放他們家的風冷散熱器用的。
挑來挑去只剩下FSP CST352這款,在西對岸叫做趣造二,歐美地區則是以IM-2 Expander (SAMA IM01 Pro)販售,同樣也是先馬的殼。
這一咖的優點在於引入拓展倉的概念,上下都可以無限加蓋空間給硬碟、風扇、水冷等你塞的進去的設備。
不過說實在話,這個概念其實也是抄ssupd的拓展倉,只是差在ssupd只能裝一個倉,CST352可以無限加裝。另外全網孔無玻璃側蓋的機殼外表相信也是參考自ssupd。
聽起來這咖CST352好像不錯,那為什麼不選呢?
其實很簡單,這咖機殼有許多地方的設計其實抄並不完整,反倒有點像四不像。
最直接的就是拓展倉,無限加蓋這概念雖然好,但是每一倉用來固定裝置的支架設計的太密了,很明顯的影響風扇進風,拿來鎖硬碟又嫌鎖點太多用不到。ssupd的拓展倉就直接簍空之外還可以裝更大一號的主機板,CST352要裝大一號的主機板就一定得切支架削邊框,只能說當初想的太狹隘了反倒在使用時變得綁手綁腳。
第二個是電源鍵模組,雖然設計成可以上下對調,但是對調時方向是固定的(沒記錯要對稱轉180度才裝得下,因為會卡前面板)之外,POWER裝在上方時電源鍵模組就只能在下方,反之亦然。這年頭因為顯卡太長所以大家都把POWER上移來盡量利用空間,導致CST352給了你電源鍵模組移動的功能,實際上卻無法使用。
最後是風道規劃,CST352雖然全網孔,但是正前方一般來說是沒有空間讓你裝風扇的,即使他留了風扇位給你,但還是會被POWER的線材給影響到進風量,更有甚者還有可能絞到線。所以風道設計只能由下往上吹,但是硬碟又得裝在風道路徑上,不裝硬碟你還有個顯卡會擋住CPU,等於裝再多風扇都吹不到CPU那一區,這對散熱考驗十分巨大。更何況這機殼對應的水冷最大是240水冷,還限制只能裝在拓展倉上。
所以西對岸不少人買了這咖機殼後就只是簡單裝機,很少使用他當初設計的那些擴充與調整的機制。
如果只是要一個全網孔機殼又不想太麻煩搞事,CST352是可以選擇的。
但本天兵就是打算裝雙塔又要上長顯卡又要一堆硬碟進去來搞事的啊!
掐指算算CST352要多買一組以上的拓展倉(一組定價990),加上本體售價2090,還要加買風扇的錢,不用敲計算機我都知道所費不貲,所以果斷放棄。
幸好2024 Computex展了不少機殼,當初看過CST352後想說先等Computex果然是對的。
因為這屆展覽中就展出S380與M580這兩款機殼。
FSP S380是先出的,MATX規格加上不到兩千的售價,雙艙設計確保足夠的整線空間與安裝空間之外還大滿配的送了三個風扇。硬碟位也是實打實不搞小手段的2+2配置(喬家D32Pro的3.5吋硬碟位只能鎖一邊的螺絲,另一邊要浮空)。
看了看本來差一點要買S380,後來發現S380如果裝了兩槽厚度以上的顯卡,風扇會跟底下的進氣扇靠得太近(如果你底下有裝進氣扇的話),這會造成明顯的風躁,也是本文一開始有提到的,所以才忍一把等大一點的M580上市。
沒想到視博通搶先把SAK2851推出,白色款定價3090還送了七把ARGB風扇,所以就選了,也就是你現在看到的這篇文章。
這個殼本天兵只能說是位於物有所值到物超所值之間,論售價是物超所值,但論用料就是物有所值,端看你的需求而定。
切記,勿創造不存在的需求,買零件前先想好自己的目標跟條件,一步一步把零件湊齊。
這年頭行銷話術與業配手段無所不用其極,滿地的開箱業配影片與文章裡面都藏了很多魔鬼細節,例如全片都使用訂製電源線而非原廠線材讓你以為很好整線之類的,買之前務必先想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