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年新氣象,算一算舊手機也用了好幾年了,也是時候該找下一隻了。
有鑑於Sony這幾年還是用得很順手,所以下一隻......就不找索尼大神了XD。
其實原因很簡單,Xperia 10 V(mk5)跟手上的10 III(mk3)相比起來幾乎沒有進步。
處理器從三星(SD690)變成台積電(SD695),電池稍大(4500mAh -> 5000mAh)、少了LED指示燈。
其他...就幾乎沒啥改變,這種改良與其換機不如改投他廠懷抱。
反正下一代(mk6)如無意外應該會改採6Gen1,這顆效能差歸差至少比萬年SD695要好一些,等到時再說。
至於再往上的5 V、1 V這兩隻大小旗艦,Sony還沒正視它廠崛起的現況。
老實說本天兵還是第一次看到大廠旗艦8Gen2解決方案裡面居然沒有VC均熱板的。
而且看拆機報告,索尼很明顯的有預留VC的位置,但卻只貼了片石墨烯均熱片意思意思一下。
但是你說會不會過熱呢?反正老索大法遇熱都自動降頻鎖app的,或許可以當成8-Gen2來看?
再不然就乖乖買他們出的散熱風扇手把吧。
既然決定暫時放棄索尼大法,目光就得移駕到其他Android陣營大廠。
三星冷筍貴森森、華碩子龍七進出、宏達電子無手機、谷歌批索爛天蛇。
看來看去,非中華人民共和國當地廠牌的手機大廠還真的不是死一片就是沉寂一片。
其實這也是時勢所趨,
一來Covid-19時期人力不是砍掉,就是遠距上班導致研發能量產生落差,
二來高通這幾年的策略也變得越來越摳門、越來越願意配合中共當地手機廠。
像是旗艦處理器晶片首發給中共當地手機廠、獨家規格的7+Gen2處理器首發也是中共當地手機廠商才拿的到。
兩相權衡的拿捏之下,各大廠這一兩年在手機市場上冷掉也不意外。
反觀中華人民共和國當地手機廠商,2023年大概是這幾年來Android陣營手機製造商最熱鬧的一年。
旗艦晶片8Gen2大舉推出、8+Gen1直接當次旗艦用、甚至還拿的到高通特規的7+Gen2。
(7+Gen2你知我知獨眼龍也知道根本是8-Gen1)
另一邊很愛跟對岸合作的聯發科也在2023年推出天璣9200+,一顆被笑稱是為了面子超頻超到冒煙的前旗艦。
結果實際用起來,反倒與對手高通8Gen2相差無幾,不僅沒冒煙,反倒升起了反攻的狼煙。
接著推出的天璣9300甚至反超高通8Gen"3"這顆2024當代旗艦處理器,
當然這顆也是對岸專屬,畢竟人家市場夠大吃得下去。
次旗艦的價格、旗艦的處理器、高解析護眼OLED螢幕、5000mAh大電池起跳、高瓦數充電協議、各種AI算圖攝影輔助。
這種商品推出還有賺頭的,現在也只剩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手機市場了。
畢竟對岸市場夠大,假設一隻賺一百元,其他市場可能只能賣個十幾隻,對岸市場可能可以賣上數百隻。
也就是薄利多銷的觀念,目前只有在對岸市場有辦法達成。
既然如此,就來看看有那些在台上市的對岸手機吧。
首先簡單歸列一下,品牌一共有OPPO、VIVO、realme、NothingPhone、小米、Redmi、POCO、華為。
其中前四個(OPPO、VIVO、realme、NothingPhone)是一家。
次三個(小米、Redmi、POCO)也一家。
最後一個被美國當眼中釘。
第一組OV大軍主推攝影體驗,但除了在台灣推手機進度緩慢以外,價位也是居高不下。
第二組小米大軍則是五花八門,有貴有便宜,但是形象差。
最後一個幾乎沒啥能選的。
此時再給一點需求:手遊(原神、星鐵)為主、容量(ROM)夠大、能有防水最好、其他功能越多越好。
掐指一算,也只剩下小米跟POCO這兩個廠牌能選了。
繼續把選項收束,POCO只有F5、F5 Pro可以選,小米有小米13T Pro可選。
POCO兩隻最擔心的還是斷料、停止更新,所以能選的只有F5這支常特價在9000元新台幣上下的手機。
(這是單純以"成本/使用時間"下去計算的,講白點就是壞了就斷捨離直接買新機XD)
另一邊小米13T Pro,雖然售價是POCO F5兩倍,但是規格好很多,又是小米國際版親兒子。
(13TP:天璣9200+、12G/512GB、IP68防水)
(F5:7+Gen2、12G/256GB、3.5mm耳機孔、無防水)
多方考量後,還是決定跟天璣9200+與12G/512GB這個組合賭一把。
畢竟新台幣兩萬以下在規格上可以摸到旗艦水平的,也只有這一支了。
寫在開箱之前的一番話:
本文內的產品都是本天兵自己掏腰包購買的,沒有接受廠商贊助。
話不多說趕緊來開箱吧
很單調的外盒設計。
這支手機是打算拿來取代手上的XZP的,是的你沒看錯,2017年的手機用了七年。
要不是因為容量只有64GB,裝個星鐵就快爆滿了,否則也不一定要換(中間有回原廠換過電池)。
SD835這顆傳奇處理器在七年後的現在還是可以跑星鐵,只是玩久了可能記憶體滿了會有點怪怪的而已。
另一隻10 mk3則是轉往公務機使用,畢竟索尼中階機因為很受市場歡迎所以做得還不錯。
只是用第三年,電池多少有些許衰退之外,Google服務也越來越吃電,大概等到10 mk10再來換吧XD。
開箱
這支小米13T Pro在對岸的產品名稱是Redmi K60 Ultra(K60至尊版)。
但實際上跟對岸的K60U還是有一點差異,最明顯的就是小米13TP多了萊卡認證。
另外12G/512GB這個組合在K60U上面是沒有的,他們直接16GB Ram起跳。
內容物一覽
一共有手機本體、保證泛黃的透明TPU保護殼、
Type-A to C充電傳輸線、120W充電器、一些紙張。
另外SIM卡卡槽要用退卡針(有內附),還是Sony大法免退卡針好。
正面沒啥好拍的,比較討厭的是螢幕挖孔前置鏡頭
這個在對岸很流行,一來成本低,二來比起螢幕下鏡頭,挖孔的畫質會好很多。
只是對消費者來說就得忍受螢幕多一顆痣。
(Sony、Sharp就很堅持寧願做水滴螢幕 or 拉高上下邊框比例,也不願意挖孔)
背面
這次購入的顏色是原野綠,因為是唯二的玻璃背蓋顏色(另一色是黑),雪山藍是素皮(塑皮)怕影響散熱。
這個綠色本身有點像陶瓷那種綠色,其實蠻好看的。背面跟K60U比則是多了LEICA標誌。
不過你知我知天下人都知道手機現在都是AI輔助算圖攝影了,LEICA認證也只是多一個調色風格設定這樣。
一開機就找到系統更新
版本號碼:14.0.9.0.TMLTWXM,570MB大小。
這個版本就是修正前一版GPS定位有時會失效的問題。
更新完後簡單講一下MIUI 14的上手心得:
第一時間看到MIUI又是習慣的"雜",一堆小米生態系的app內建在裡面,
還會很對岸市場式的拼命跳通知說我有在做事。
本天兵因為Sony + Google用慣了,很習慣Google原生介面。
我甚至連小米內建的通話與簡訊功能都不用,全部用Google提供的APP搞定。
對我們這些使用者來說,你手機不要廢話那麼多,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不要跳一堆沒屁用的建議。
特別是遊戲工具箱拉出來還跑出來一排狗屁不相關的APP快捷鍵是要幹嘛?
我他X打原神深淵打到一半、看劇情過場看到一半是可以暫停去刷一下FB、逛一下購物網站嗎?
這種雞婆、多管閒事的作法在對岸現在也已經越來越不受歡迎,因為這會嚴重影響使用感受。
本天兵不開直播、不需要錄影、螢幕截圖(小米稱作"截屏")我自己會按快捷鍵,那這工具箱基本上就是廢物。
事實上對一般用戶來說就是廢物功能,但很可惜的是在對岸或是一些公司來說這是RD的KPI。
對本天兵來說,我只要你可以打開效能白名單就好,因為對岸手機都會故意鎖效能以求省電,
所以使用者都要特地去這些app裡面打開遊戲加速功能,其實講白點就是加入白名單。
以上這些,都是內建在"手機管家"這個內建app裡面的功能。
也是這幾年有智慧型手機後最囉嗦最雞婆最狗屁最白癡最無能最自以為聰明的手機管理APP。
偏偏對岸以前還蠻喜歡的,海內外有些掛著職等的老人家也蠻喜歡的。
但是只要你記得帶腦袋,那這個官家其實可以叫他離職沒關係,但很可惜在這類手機裡都辦不到。
另外,下拉選單裡面有一個"效能模式",打原神星鐵這類吃效能的遊戲時記得點選,打完再關掉。
(開不開有沒有差我也不知道,總之遊戲都會自動進效能白名單,應該啦)
喔對了,國際版的13TP沒有K60U那個獨立的超高分辨率與144fps插幀功能選項。
取而代之的是遊戲工具箱裡面那個"手機加速"這個名稱很對岸老梗的功能。
點下去還會在工具箱裡面顯示即時fps數(雖然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XD),星鐵加速下去隨便峰值都是120fps嚇死人XDD。
不過就算不按,玩原神星鐵也是蠻流暢的沒啥問題。
但還是要吐槽的是:13TP這版MIUI 14,不支援Youtube彈出視窗顯示(MIUI 14寫做"小窗應用")。
但是Sony Xperia 10 III這支三年前的手機,卻可以XDD。
看完開箱,簡單聊一下這支手機的各項規格與一點心得。
1. 處理器與記憶體:
聯發科天璣9200+(台積電4奈米製程)、12G Ram LPDDR5X RAM(沒意外應該是8533MHz)、UFS 4.0,
用起來基本上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就是穩穩的2023-2024旗艦機水準的效能體驗。
雖然"測試數據"上略遜於高通的SD8Gen2,不過用起來還是可以拚原神星鐵最高畫質+60fps。
畢竟測試歸測試,實際玩起來不會那麼高壓之外,也不會玩太久。
(大家應該都知道原神測試是故意跑最高壓的情境吧)
不過本天兵也是期望原神跟星鐵(崩鐵)不要再肥了,每次更新動不動就快10GB,還好舊資料可以清掉不然真的爆滿。
若是對比到蘋果陣營,效能大約是A16水準。
2. 螢幕:
沒意外的話應該是TCL華星光電的產品。
6.67 吋CrystalRes AMOLED螢幕、C7發光材料、20比9、解析度2,712 x 1,220(446ppi)、
144Hz更新率、480Hz觸控採樣、峰值亮度2,600nits(實際上要打折)、
低亮度2880Hz PWM/一般亮度類DC螢幕調光。
Dolby Vision、HDR10+、康寧第五代大猩猩玻璃。
2023年要論手機螢幕規格,對岸已經超越三星LG了,各種花招像是超高頻PWM、144Hz更新都做給你。
更何況這螢幕還是調過色的,要色準要鮮豔都可以依據需求變化。
至少從X10III過來最有感的就是螢幕真的大、字也大,完全就是以前Phablet(平板手機)的尺寸。
而指紋辨識則是採用螢幕下指紋,短焦辨識,位置靠下,原廠保護貼貼著的狀況下依舊秒解鎖。
3. 電池與充電:
電池容量有5000mAh,支援120W快充、PD3.0、QC4(後面兩個是外媒標的)。沒有無線充電。
120W快充應該是小米閃充常用的PD3.0 PPS標準,線材跟充電器都要用小米專用的才能啟動這個充電檔位。
那如果用外廠(第三方)的GaN充電頭呢?答案是:對岸實測在K60U的情況下會鎖在最高25W左右。
這也是目前手機快充支援的盲點:不是所有的充電頭都可以讓你全速充電。
另外還有充電實際功率問題就不深入討論了,
只講結論就是:120W是小米頭+小米線+手機0%電關機開始充才有可能抵達的瞬間峰值瓦數。
4. 鏡頭與攝影:
除了LEICA調色,硬體跟陸版有差異的是K60U主鏡頭(24mm)用Sony IMX 800,13TP用Sony IMX 707,其他都OV(正面是Sony IMX)。
這邊是13TP的規格比較好,707的感光元件比較大一點(800:1/1.49",707:1/1.28")。
而且707是小米12Pro的主攝,800是小米13與Redmi K60Pro共用。
不過這些都可以靠AI輔助算圖來彌補就是了。
只是無論AI計算攝影有多強大,最關鍵的還是拍攝照片的使用者。
另外兩顆是超廣(15mm)、兩倍(50mm),只要不是這三個焦段就是數位變焦。
本天兵最缺的還是長焦,可惜現在長焦畫質除非是少數幾隻價格兩倍的旗艦機(vivo X100 Pro、Pixel 8P),否則畫質都很慘。
連Sony 1V的變焦望遠都慘不忍睹。
什麼你說iPhone?開玩笑,只有15 Pro Max有5x鏡頭,512G開價51900元新台幣,將近2.6倍價差,13TP買兩支半還有找。
5. 頻段:
13TP支援的頻段如下
5G:n1/3/5/7/8/20/28/38/40/41/66/75/77/78,支援NSA+SA
4G:LTE FDD:B1/2/3/4/5/7/8/12/13/17/18/19/20/25/26/28/32/66
4G:LTE TDD:B38/39/40/41/42/48
3G:WCDMA:1/2/4/5/6/8/19
2G:GSM:850 900 1800 1900 MHz
(日本5G主要頻段:1、3、28、40、77、78、79、257,中華民國5G頻段:1、3、28、41、78、257。)
(日本"4G"主要頻段:1、3、8、11、18、19、21、28、42,中華民國"4G"頻段:1、3、7、8、28、38。)
可以看到基本上常見的頻段都包給你了,理論上不管台日都可以找到對應的頻段。
另外這支手機在規格上是支援eSIM的,現在出國旅遊卡(國際漫遊SIM卡)也已經開始支援eSIM,理論上可以用。
6. 防水防塵:
IP68,算是手機裡面最頂的。不過還是一樣不要去刻意測試他,當作保平安的就好。
順帶一提對岸手機會做IP68的其實並不多,相對的索尼是一直很堅持有。
7. 感應器:
近距離感應器、360° 環境光線感應器、加速度感應器、陀螺儀、
電子指南針、紅外線發射器、防閃爍感測器、色彩感測器、GPS(L1+L5)。
除了沒有正面LED指示燈以外其他該有的都有了。
8. 無線音訊規格:
AAC/LDAC/LHDC/ASHA,因為是bluetooth 5.4+Android 13所以也有LC3,但是小米沒開放XD,聯發科官網是寫有支援LC3的喔。
另外小米沒寫但是有支援的是Qualcomm aptX,對,聯發科的處理器居然有高通的授權,甚至還有aptX HD跟aptX Adaptive,以及aptX TWS+,完全就是高通全家餐XD。
只是不知道為什麼,本天兵的EarFun AirPro3有支援aptX Adaptive卻只能用aptX而已,可能不是親兒子處理器還是有差 or 小米北七故意設限。
後記: EarFun AirPro3的LE Audio功能目前(2024/6/1)尚未開放支援。所以不是手機不支援,是EarFun畫大餅還沒實現!
9. 尺寸:
62.2mm x 75.7mm x 8.49mm,206g重。
講白點就是帶一點份量的大手機,不習慣大手機、喜歡單手使用的,都建議先去展示間摸摸看再決定。
對本天兵來說,這尺寸基本上也沒比XZP大多少,加上實際小米展示間摸過一輪後覺得還可接受。
順帶一提真正重的是內附的120W GaN充電器,整個包裝的重量都在充電器上。
不過橫著拿打起手遊時最有感的是後鏡頭外飾蓋(對岸習慣稱Deco)真的很大很突出。打手遊還是全平背面的手機會比較爽。
10.發熱與耗電:
相信各位最擔心(想酸)的大概就是發哥超到逆天的天璣9200+到底實際使用起來會不會燙吧。
實際打超過30分鐘的星鐵(崩壞 星穹鐵道),畫質開到頂,跑一輪模擬宇宙特別活動(不是對岸標準化測試的星艖海繞圈圈),
打完後手機基本上就溫熱溫熱而已。不會到真的燙手握不住,就很均勻的熱的這樣,
畫面有沒有降fps我沒辦法測,但至少玩起來沒有任何頓感,順到爽歪。
打一個小時的原神畫質開到頂(解每日任務、打素材關把體力打乾、摸摸塵歌壺),手機的溫度比打星鐵還更低。
至於耗電,打起遊戲來體感覺得耗電蠻快的,因為本天兵打原神星鐵都直接效能全開拚下去,一般日常使用上倒沒有感覺特別耗電之處。
不過耗電與否還得問過Google有沒有出包,很多時候手機突然耗電的原因是Google服務的某app更新出問題。
11.保護殼與保護貼:
小米原廠出貨的時候就會在螢幕上預先貼好一張高透光疏油疏水軟膜保護貼,不是鋼化玻璃貼。
這張保護貼前面有提到完全不會影響螢幕下指紋解鎖,而且畫質也不錯,本天兵是蠻喜歡的。
但如果要額外貼自行購入的保貼or玻璃貼的話,請記得把這張撕掉。
保護殼則是盒內有附上一個TPU透明軟殼,邊框是一般尺寸不是市面常見的氣墊加厚款。
所以保護殼建議是可以另外購入自己喜歡的,不一定要用原廠給的應急殼。
只是要注意的是:對岸K60 Ultra(K60至尊版)後鏡頭外飾蓋(Deco)是全平的,小米13T Pro後蓋會有兩顆鏡頭突起,會在意的就不要買K60U專用的保護殼,要買小米13TP的。
繼續是缺點的部分:
1. Type-C插孔是USB2.0。
這個是對岸手機2023年的死穴,規格給頂但是USB偷掉。
一堆官方規格故意寫USB Type-C的,通常都是USB 2.0的速度。同時也不支援Type-C影像輸出。
這點索尼大法可是不會偷的,即使是10 III這種中階機都給USB 3.0 Gen 1。
(後記:我錯了,索尼從10 IV開始到10 V就改為USB 2.0了XDD)
2. 120W充電規格形同虛設。
前面有提到,這個120W不只要用整套小米內附的線材與充電器,同時也是0%關機充電時的最高峰值瓦數而已。
實際上你隨便拿30W GaN充電器大概就到頂了,再高也不支援。
這點不只小米,很多廠商都會故意鎖充電峰值。
更別說小米為了保護電池,有時候連30W都不一定到的了。
只能安慰自己至少比5V1A要高。
3. 無3.5mm耳機插孔。
這個已經被對岸媒體笑稱是高科技配置了。
4. SIM退卡針。
需要退卡針就是麻煩。
5. 無LED指示燈。
手機到底有沒有在充電都沒辦法即時確認。
6. UI雞婆通知一大堆卻又笨到難以形容。
最簡單的例子:Sony的就寢時間設定。只要設定好,螢幕自動切護眼並且在通知欄留通知說幾點恢復,一次搞定。
小米的就寢時間只能幫你設個作息鬧鐘,沒了,螢幕護眼模式要自己去螢幕設定裡調整。
(真笑死你白癡小米,設鬧鐘還要你雞婆?要設幾點鬧鐘我自己不會按?)
另外小米的電池充電保護策略也是退回七年前Sony做過的事:後台學習你過往的充電時間幫你設,不能調整。
現在Sony則是可以用學的 or 自行設定,這是在三年前Xperia 10 III這支萬元中階機就能辦到的"真!智慧充電策略"。
另外桌布、鈴聲變更也是都得先進到小米的"個性主題"app裡面一層一層找才能改,就算只是用自己的照片當桌布也一樣。
講完缺點,來講優點:
1. 售價。
官方定價19999元新台幣。俗話說一低遮三缺(?)
要知道這年頭旗艦機開價都要逼近四萬元新台幣了。
列一堆缺點,但是回頭看這售價,兩萬元以內有這樣的規格真的沒啥好挑剔的。
甚至一些更貴的旗艦機配備還沒這隻好,例如索......沒事沒事。
2. MIUI國際板比陸版乾淨,硬體支援頻段也多。
有些人會覺得,對岸手機好便宜,怎麼過個鹹水就變貴?
其實這是兩邊消費市場的差異性導致。
對岸手機內置廣告多到難以置信、手機頻段也是符合當地所需。
反觀國際板手機相較起來內置廣告量少非常多,頻段也是給好給滿。
而頻段是否支援,就是看你付給modem商(高通、聯發科)多少錢來決定可以開多少頻段。
要多頻段還要一堆CA,授權金就得多繳一些。
另外內置廣告多寡也牽扯到手機製造商可以抽多少補貼。
所以國際版售價會明顯變高的原因就在這,等於花錢去廣告加頻段。
3. 512GB ROM。
以前手機64GB是主流,之後蘋果故意讓整體手機環境的使用體驗不分系統逐漸趨向於256GB。
這段時間體驗下來,本天兵的10 III只有128GB還真的不夠用。
小米13TP至少直接給512GB不用選,希望未來不要變成1TB主流。
最後的一點心得:
其實Android智慧型手機到這邊已經開始步入衰退了。
消費者對手機的需求已經不再是求新求滿,而是舊機的替換。
軟體面上的影響力也會逐漸的高過硬體面需求,消費者換機的考量會逐漸的偏向軟體生態系,
而不是硬體效能。
各大手機廠繼續推出新手機的目的,也會轉變為提供一個服務平台,而不是拚硬體市佔率。
這點我們可以從Apple上面看到,iPhone的更新已經不再是以提供最好的硬體為主,而是一個進入蘋果生態系的工具。
換句話說,未來我們不管買哪家的手機可能差距都越來越小了。
就像你無論買AMD or Intel處理器的電腦都能看Netflex、巴哈姆特動畫瘋,也都能打原神星鐵Diablo那樣。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本天兵才會選擇以前不曾考慮的小米手機。
反正國際版就算不Root也可以改到接近Google原生使用體驗。
(對岸那邊是逐漸把智慧型手機與電動車生態系綁在一起,一上同品牌的車,手機就可以自動配對車機提供專屬的服務)
(Sony、Sharp要趕快正視這個問題,否則除了日本智慧型手機市場被蘋果超車,未來可能連陸廠都可以超到看不到車尾燈)
文末幫各位整理一下小米13T Pro的優缺點。
優:聯發科天璣9200+處理器、台積電4奈米製程,12G Ram、512G Rom、NFC、一堆感應器、防水防塵、低於兩萬的定價。
缺:Type-C插孔是USB2.0、Type-C無影像輸出、無第三方120W快充協議、無正面LED指示燈、無3.5mm耳機孔、雞婆通知一大堆。
最後來張疊疊樂
本天兵還是索尼粉,也希望他們手機可以越做越好,畢竟Sony美學我還是很認同的,加上接近原生Google的使用體驗。
至於小米等其他陸廠,只要沒出怪手不搞怪、人要比手機聰明,也不失為一個選擇。
使用一周後的簡短心得更新如下:
耗電問題,基本上你在WiFi下功能全開(出廠亮度預設是偏亮、144Hz更新率、不開省電模式、不開護眼模式)的話,光是看網頁、刷SNS、靜音看Youtube等等日常生活用途的話,大概一天一充是必須的,耗電主因猜測應該還是144Hz更新率,因為螢幕不是LTPO的關係,持續高更新率下使用耗電會較為明顯。
但是144Hz這功能能用當然用啊,手機買來怕這個怕那個的那何必買呢你說是吧。所以就安心地用吧,反正不管安卓還是蘋果的電池過個幾年都是會衰退的,與其擔心那個不如用個徹底,若有需要到時候再去換電池就好。
另外充電速度是算快的,至少比索尼快多了,外廠65w GaN充電器插下去充電,電流安培數都可以到接近6A左右(索尼頂多1.5A)。不過要注意這支13TP的電量計算跟時下安卓蘋果一樣,100% ->99%並不是線性下降的,當然這是用來騙客戶體感用的你知我知獨眼龍也知道。
性能部分,發哥這顆D9200+用起來還是蠻爽的,除了一些老遊戲意外的會微卡以外(可能是因為這顆處理器原生不支援32bit?),基本上原神星鐵都是畫質全開操個30min體感都很順,至少在我買了13TP後才知道"原來原神可以用手機玩喔?!",畢竟星鐵其實10III就能穩玩,原神在10III上是真的吃鱉到底,而13TP就真的玩得很爽。至於實際上有沒有掉fps就不知道了,本天兵肉眼頂多能分辨30、45、60fps這幾個檔位而已,至少原神玩起來應該是沒掉到45fps(肉眼判定XD)。不過如果下到楓丹海底採集素材的話手機溫度會直線上升,所以現在原神壓力跑圖標準化應該拉到楓丹海底才對XD。
註:老遊戲會微卡是因為144Hz的關係,關掉就正常了。
攝影部分,這段時間稍微玩了一下,萊卡調色有它吸引人的地方,不過光學素質受限於小體積的鏡頭模組所以大家都一樣,頂多高倍望遠會因為硬體有無而有明顯差異而已。看到現在除了長焦有明顯差異以外都是色調跟HDR以及AI補差在那邊比來比去而已。單眼相機的通透感是物理上的差異,手機圖個方便清楚就好了。
趁著ROG8上市,聊一下這類高CP手機跟旗艦機市場的差異,也就是價格的問題。
不想看太多廢話的,本天兵就簡單一句話幫各位畫句點:
ROG8的售價是物有所值,有需要的人就會去買,預算價格不到ROG8的也不會去看。
先聊一下ROG8的上市定價:
ROG Phone 8 Pro Edition 24GB/1TB 幻影黑(含空氣動力風扇X):$45,990
ROG Phone 8 Pro 16GB/512GB 幻影黑:$38,990
ROG Phone 8 16GB/512GB 幻影黑、星河灰: $35,990
第一個四萬六那個是慣例的手機綁大全套,第二個三萬九開始的才是單手機的售價。
也就是新台幣三萬九、三萬六的價位設定。
必須說,如果你面對的市場定位是有眾多競爭對手讓整個市場非常活絡、購買力非常強盛的話,售價定位上的確可以"以量制價",也就是像對岸中華人民共和國售價在4000~6000人民幣價位的市場。不過很可惜的是即使對岸市場,這個價位的"真遊戲手機"也只有紅魔RED MAGIC一家而已,因為現在真的沒人在乎純遊戲用手機了。這也是為什麼這次ROG8要強化攝影這一塊,為的就是跟市場妥協,做一支可以拍照又可以跑滿手遊的手機,這一點紅魔是做不到的。
那從消費者的觀點切入,有什麼是這類遊戲手機優於預算型手機(例如本文的小米13T Pro)的呢?其實光處理器可以全速跑滿遊戲就是這類遊戲手機最大的優勢了。實際測試不管原神星鐵都是30min跑完不抖不降fps,至少在目前市場上扣掉華碩只有紅魔辦的到,OV兩廠的天璣9300還差一點點。而華碩比起紅魔更激進的是把主板放在手機中段維持以往五段式結構,而不是紅魔的傳統三明治結構上段,這樣發熱時對應散熱背夾風扇會更有效率,但是相對的成本也會更高。而預算型手機就算搭上高性能處理器也會遇到保守的溫控限制而逐漸降頻,打久了就會越來越不順,這點不管哪家都一樣。
用比喻的方式來看,預算型手機就有如400m田徑選手,目標最速跑完400m就好。而遊戲手機則是把馬拉松當400m在跑的妖怪選手,400m內可以跟你同速併行,一超過400m就能輕鬆海放你。
回到主題,
如果你有這個預算,那ROG8目前看來就是最頂的,至少在高通把8Gen4弄出來以前這支都是最頂、最強的遊戲手機。
但如果你沒有預算,那你自然不是華碩所設定的客層,就需要在售價與性能上做出取捨。
尊重他人,依需求理性購物,就是這個世代的人應有的觀念。
追記1:使用四個月的長期心得
https://endthezonesoldier.blogspot.com/2024/05/13t-pro.html
追記2:使用一年後的長期心得
https://endthezonesoldier.blogspot.com/2025/07/13t-pr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