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加州水果行技術研討大會登場了,
這次一如預測的帶來了新的M2處理器。
只是這個M2...似乎...有一點不像當年M1那樣驚為天人。
2022 WWDC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5D55G7Ejs8
文前先幫各位複習一下M1家族
1. 蘋果發表搭載自家ARM處理器的Mac家族,或許還可以再等等
https://endthezonesoldier.blogspot.com/2020/11/armmac.html
2. 第一階段完全體 2021年全新MacBook Pro發表
https://endthezonesoldier.blogspot.com/2021/10/2021macbook-pro.html
總之先來看看M2吧
重點幫大家條列一下:
1. CPU還是一樣四大加四小,GPU變成最高10顆
2. CPU速度提升18%、GPU效能提升最高35%、神經網路引擎提升40%、記憶體頻寬多50%
3. 記憶體最高支援到24GB(M1無印最高是16GB)
4. 支援8K H.264和HEVC影片
5. ProRes影片引擎下放M2(原本是M1 Pro與Max才有)
6. 全新的影像訊號處理器 (ISP) 帶來更出色的影像雜訊消除功能
7. 最新的安全隔離區(白話文:官方找碴技術更新)
8. 號稱省電能力加強
9. 第二代5奈米(TSMC)技術打造
為什麼本天兵開頭就說略顯可惜呢?主要是因為對比M1來說,M2的進步幅度其實並不明顯。
其中有不少的部分還是從M1 Pro/Max這兩顆堆料版的前輩裡面下放。
所以宏觀來看,新的M2應該算是小小改良再大大加料的產品。
為什麼M2會變成這樣,除了開發人員跳槽以外,最關鍵的因素還是在於製程技術並未提升。
對APPLE來說,昂貴的4奈米可能會優先使用在行動裝置上,畢竟商品單價高、晶片尺寸又小得多,比較快回本。
講更白話一點就是4奈米產能要優先給好賺錢的iPhone處理器A16用,效益低的乖乖用舊製程改良就好。
(順帶一提PS5 Pro以現在的時間點來看也是一樣的問題,先進製程的進步速度太慢,就算提升一個製程,效益也不大)
這也是為什麼M2會比M1大顆的原因
畢竟都是5奈米(5nm)製程,你多塞一點、尺寸就會大一點。
其實相對於X86來說,ARM的大小核技術優勢是可以拼量。
但是當隔壁I皇已經開始在X86消費級產品線上用上大小核技術時,ARM的優勢就會越來越薄。
當然效能功耗比一定會是ARM佔優勢,但在應用面上X86還是較為方便,現在再加個大小核就顯得如虎添翼。
相較起來APPLE就只能拼同效能下有超強續航力的文書影片編輯專用機的角色定位。
畢竟你APPLE根本沒開放讓MacOS玩遊戲,遊戲展示影片從2020年看到2022年還是只有展示影片可以看。
對本天兵來說,M2的缺點其實很明顯:I/O數量。
這次水果行打死不敢講M2在I/O部分的改良技術,猜測可能是哈哈我沒動這塊啦的意思。
從M1就一直抱怨到堆料版的缺點,即使換代了依舊存在。
也代表未來M2 MAC Studio之類的產品會用上M2 Pro/Max了。
而這次搭配M2的產品也一如預期,分別是MacBook Air M2與MacBook Pro 13吋M2。
其中改良最大的就是M2 Air(因為M2 MBP 13吋完全沒換殼)
各位看圖也知道,MagSafe插座也回歸到Air了。
所以這次M2 Air的I/O Port多了一個專門充電的MagSafe,其他照舊。
(1個MagSafe、2個USB Type-C插座的Thunderbolt 3、1個高科技3.5mm耳機插孔)
這下各位就能在充電時多一個USB可以用了,有沒有很感動?
(白話文:e04你他X的加州水果行,多給幾個I/O會要你命嗎?)
另外M2 Air的造型也從經典的楔型變回很普遍的長方形,我猜是因為要塞大電池的關係。
這次M2 Air的電池電量從49.9Wh變成52.6Wh,但是續航力卻完全沒增加XD。
另一邊MBP M2也是完全沒增加(電池也沒加大),所以水果行說省電能力加強本天兵看了也是笑笑而已。
另外幾個改變的地方是螢幕尺寸
M2 Air從13.3吋變成13.6吋,主要就是多了那個瀏海。
不過各位不用看到瀏海就急著跳腳,當初本天兵就說過那個瀏海不影響畫面,實際上M2 Air螢幕多的那64像素就是給上方工具列用的。
實際使用起來還是13.3吋,只是播放影片的時候可以完整延伸到16:9全畫面。
順帶一提M2 Air底下寫10核心GPU是有但書的,那個是"最多可選",而不是標配。
旁邊那個MBP M2才是標配10核心GPU。
說到選配,這次M2 Air選配項目倒是值得一看
首先是處理器,加3000就多2核心GPU。
但是記憶體升一檔就要加6000
儲存空間倒是維持各位熟悉的加6000升級
不過我知道很多人用外接,聽說現在高速SSD外接硬碟很便宜,各位自行衡量。
這次新的選配項目是充電器
預裝的是30W單USB-C充電器,加600變成35W"雙"USB-C充電器。
或是加600升級成可以當快充用的67W單USB-C充電器。
不過本天兵是覺得,高瓦數的GaN充電器現在都很便宜了,各位自己算盤敲一下吧。
所以講了那麼多,關鍵的售價還是要貼一下
這次的產品線佈局變成M1 Air、M2 Air、M2 MBP。
價位也很巧妙的安插成30900、37900、39900。
本來本天兵第一眼看到這售價編成的時候,會以為水果行是不是想推M2 MBP。
畢竟M2 MBP只少了MagSafe、多一點厚度跟重量以及垃圾TouchBar,但是可以換到滿配版M2與大電池。
(殷切希望可以把TouchBar拿掉換多一點電池續航力)
但是各位敲算盤的好手們,前面本天兵貼的選配表看一下就會知道水果行的把戲。
這次的價格編成其實是M2 Air、M2 MBP、M2 Air 10核GPU滿配版。
其中M2 MBP與M2 Air 10核心GPU兩台價差只有一千,很重視尺寸與重量的只要多一千就有滿配Air可以選。
相比起來其實很划算,畢竟尺寸重量的先天差異就放在那邊,有需要的就會去選。
相較起來比較在意CP值的就會選M2 MBP,對水果行來說也只是少賺一千還可以大量備貨不用擔心特規庫存。
更爽的是M2 MBP整機的料很多都還是原本的繼續流用,M1 Air也是一樣。
只能說你不得不佩服庫克刀法,每一刀都精準切割消費市場需求。
只是比較可惜的是Mac Mini又被放生了。大概要等到M1庫存銷的差不多了才會換上吧。
不過在那之前,APPLE要先改良M1 Ultra版的軟體處理效能,初版軟體居然Max跟Ultra效能幾乎一致。
對搶首發的消費者來說買M1 Ultra真的是被當信仰韭菜來收割的。
最後是總結:
如果你缺一台需要用APPLE專用軟體做影片編輯,M2無印會比M1無印還要更強一些。
但如果你缺一台上網文書用筆電,最便宜的M1 Air就可以了。
而你如果是打算要跑Windows,請外找其他大廠。
打算買來玩遊戲打電動跑模擬機玩手遊,一樣外找其他大廠。
APPLE目前對產品的定位依舊在於“專門跑自家影像編輯軟體”的超級文書機,不要對他有太多的期待。
<2023.1 更新>
看來M2 Mac Mini真的很紅,讓本文的點閱數大增。
相關情報已經用回應的方式補在下面了,所以本天兵就用補充的方式,
來聊一下要怎麼選最適合自己的M2 Mac Mini吧。
這次的M2 Mac Mini很香是很香,但還是要注意幾點:
一:是否已經擁有M1家族的Mac Mini?
這問題是蠻重要的,如果你已經持有M1 or M1 Pro等Mac Mini or Mac Studio系列產品,M2的性能進化幅度其實並不夠"划算"。
你會看到媒體在吹說M2 Pro跑分可以打趴M1 Max,但其實那是用Geekbench跑的,各位如果很熟的都知道這跑分軟體很蘋果。
實際測METAL或是OpenCL之類需要GPU的項目,M2 Pro還是略遜於M1 Max。
(講更難聽一點,Pro要打贏Max只有跑分而已啦)
所以各位,就如之前所提到的,M1到M2並沒有鴻溝般的差異,蘋果的產品定位還是慣例的一對一,也就是無印對無印,Pro對Pro以此類推。
要是剛好遇到原本有M1 Mac Mini or M1 MBA,又恰巧轉變情境變成需要蘋果系影像編輯工作需求。
這樣的狀況下就看預算說話吧,無印就算升Pro都有顯著效能提升。
那如果你的用途是9成99做日常上網文書,0.01成跑一下影片編輯,你更感覺不出M1與M2的差異。想換只是心裡換換病發作而已。
M2 Mac Mini之所以香是針對沒有M1系Mac家族的使用者,已經有的可以等兩年後的新款處理器(照慣例要跳個兩三代才會有感)再看看。
至於要怎麼選配下面回覆有提,優先都是記憶體(因為記憶體不能買後再擴充),但是上網文書其實8GB夠用的。
二:是否有工作需要?
如果你沒有M1系Mac相關產品,又極度依賴蘋果生態系的影像編輯軟體才能工作才能活的話。
(也就是還在使用Intel-base的蘋果機器的工作者)
那本天兵會建議直接上M2 Pro的Mac Mini,或是二手的M1系Mac Studio。速度會快很多很多。
其中記憶體容量會是關鍵,越大越好,取決於你的工作量,16GB Ram只是基本起跳而已。
其次才是儲存空間的升級,M2 Pro版標配的512GB照慣例應該是兩顆256GB下去跑Raid 0(這樣他才能偷一顆讓低一階的產品用)。
速度上是沒問題,但是容量大小如果會影響到工作那還是得乖乖升上去。
根據過往經驗,有預算就是買新的,處理器要對標(前面有提),效能通常夠你用個兩三代後再去買新機器來汰換。
三:我要拿M2打電動!
去買iPhone吧朋友,都被唬了這麼多年了還會上當嗎。
四:有什麼要補充的?
Mac Mini的第二螢幕必須要用Type-C頭轉DisplayPort去接,第三螢幕也是以此類推。
但是要注意因為是通用接頭(Thunderbolt/USB),它有時候會因為優先權之類的關係(我猜的)訊號不會啟動。
也就是說當你的HDMI在idle狀態,要用Type-C轉DP去顯示螢幕的時候,他有時候會耍笨不顯示,變成無訊號。
這時候要 "重新插拔"主機後方"Type-C端的接頭" 才會輸出影像訊號給螢幕。
所以請務必把HDMI作為主螢幕且盡量保持插著的狀態,這樣才不會沒畫面又要伸手彎進去盲插搞半天。
還有,其實M1 Mac Mini蠻涼的,怎麼跑都溫溫的,寒流來襲時沒辦法當電暖器用。
2023年一月,台北時間晚上,蘋果發表M2 Pro與M2 Max兩款全新處理器,以及所搭載處理器的新Macbook Pro(14吋、16吋)與新Mac Mini。
就發表來看,預算型買家應該很慶幸自己買了M1 Pro/Max版的MBP,因為效能增進幅度並不高(最大20~30%不定,最大喔),售價倒是先加五千起跳(59900起變成64900起)。
M2的效能瓶頸:記憶體大小,目前看來蘋果還是掐得死死的,要多一點就要加多很多的錢(16GB變32GB要加一萬二)。
另一效能瓶頸:I/O速度,目前看來也是跟M2持平,也就是遠遜於X86-base的對手。蘋果套餐還是一樣貴翻天。
另外像是遊戲效能也是吹噓吹很大,你蘋果先讓Mac可以跑原神再說。展示的遊戲都是刻意安排的不太具有參考價值。
唯一比較驚豔的是,M2版Mac Mini售價18900起。
這個操作倒是非常的不蘋果,因為定價18900的M2 Mac Mini不只價格便宜,連處理器都是正常版的M2而不是像當初M1搞一個次級品的來資源回收。
這代表可能M1的庫存品已經消化的差不多了,而M2的單量足以讓蘋果分攤到利潤較低的Mac Mini上。
若要體驗M2處理器所帶來的效能體驗的玩家,M2版Mac Mini會是一個非常理想的選擇。
(若還有一點預算的話,建議加六千把記憶體從8GB升級到16GB,這樣也才24900很划算)
2022.9 Apple Event發表會公佈iPhone 14系列。
包含iPhone 14、iPhone 14 Plus、iPhone 14 Pro、iPhone 14 Pro Max共四款。
手錶Apple Watch則有Ultra、8、SE共三款。
耳機Airpods Pro新款一款。
一言以蔽之:iPhone還沒換上Type-C插孔以前買基本款的就夠了。
iPhone上Type-C插孔會是很關鍵的一個突破,包含傳輸速度跟充電速度都會飛躍性的提升,這點不用說Android陣營,光自家iPad、Macbook就已經驗證過很久了。
各大論壇像是PTT、M01之類的酸民留言先不管,至少這次改瀏海的設計又會引起另一波階級象徵革命。蘋果從來沒便宜過的你各位認命吧。
隨著M2 Air\Pro(13")上市,也到了醜媳婦見公婆的時間了。
本天兵根據各大評測,把結果彙整如下:
M2 Pro(13"):
有風扇可持續跑分不掉分、影像編輯的效能瓶頸在8GB記憶體容量太小、256G SSD砍掉只剩一顆不能跑Raid 0所以速度只有原先的一半。
M2 Air:
很薄、無風扇所以持續跑分會掉分、新色午夜黑很容易刮傷&留指紋、8G/256GB配置一樣會遇到瓶頸、定價太貴。
整體來說,M2的好處在於處理速度的確比起M1要快上一些,但缺點就是差異不夠巨大,加上SSD偷料導致速度砍半讓人觀感不佳。
最關鍵的還是在於售價。
M1 Air與M2 Air的價差來到一萬元新台幣上下,雖然一邊是最便宜的8+7 M1,另一邊是8+8 M2,但說實在這個價差實在讓人買不下手,畢竟拿來當工作機其實這兩台都不如搭載M1 Pro以上的機種。
或許也只能祈禱Apple到時候更新先放生的是M1而不是一起放生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