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發表搭載自家ARM處理器的Mac家族,或許還可以再等等

今天(2020/11/11)蘋果終於發表了One More Things

雖然發表前大家都知道是什麼了。

那就是搭載蘋果自行設計的ARM處理器的Mac家族陣容。

 

Apple的Youtube發表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AwdkGKmZ0I

 

先來看看這顆CPU吧

這顆CPU命名為M1,規則跟Apple其他處理器類似(A、S、T...etc)。

八處理核心(四大四小)、八顆GPU核心,16核AI用核心,5nm製程(台積電)。

 

更深入一點看,

大CPU核心有192KB的指令快取、128KB的資料快取、12MB的共用L2快取。

小CPU核心有128KB的指令快取、64KB的資料快取、4MB的共用L2快取。

GPU有2.6Tflops的運算效能。

導入Unified Memory Architecture(UMA),讓CPU跟GPU共用DRAM。

 

 

導入M1處理器的Mac家族則有以下這幾個產品:

首先是毫無意外、大家想也知道一定會有的MacBook Air

中華民國的在地官方售價30900起。

 

接著是Mac Mini,這個也是大家猜得出來的

中華民國的在地官方售價是21900起。

 

最後是有一點點小意外的MacBook Pro 13inch

中華民國的在地官方售價是39900起。

 

 

好,看完好看的,接著聊一點有的沒的吧。

 

其實之前Apple說要搞Apple Silicon來取代Intel的時候,本天兵就寫了一篇網誌來聊這件事:

 

在看過這次的發表會後,基本上大致都命中了。

MacBook Air有18小時、Pro甚至有20小時的電池壽命,兩者都是毫無意外的超省電表現,

畢竟先天架構就不一樣了,耗電程度本來就不一樣。

 

但是期望中的縮小體積倒是沒看到

三款產品都是使用現有外殼換上新的主機板這樣而已,換句話說:這還只是初期產品而已

講更難聽點就是給嘗鮮的使用者去買的,除了很強的電池續航力以外還真的看不出來到底這兩款筆電有啥優勢。

 

另外就是售價,這三款產品基本上都有比較便宜一些。

特別是Pro入門壓在四萬以下、Mac Mini才兩萬一,價位上有比較合理一點。

 

不過Apple這次倒是對處理器效能相當有自信。

以前的MacBook 12inch沒有重出江湖,而是直接將M1推到一線戰區的Air與Pro這兩款。

也就是說,蘋果自己的內部評估上,M1配上Big Sour應該可以滿足入門與基本的使用者。

至於進階使用者,蘋果依舊是用上Intel的處理器。

也就是說,這顆M1的效能評估大約落在筆電版的Intel i3-1000NG4到i5 1.4Ghz(i5-8257U)左右。

否則蘋果大可換掉2.0Ghz i5(i5-1038NG7)這款偏向專業工作需求的版本,把13吋全部都換上M1,但蘋果並沒有這麼做。

 

但是有一點要注意。

M1版的MacBook Pro跟Mac Mini,Thunderbolt Port(USB Type-C Port)都只有兩個,非常的少

看來I/O的部分蘋果還只能滿足基本使用而已,不知道是商業考量還是技術限制。

(為什麼說商業?因為這次M1版的商品都是用舊殼,Pro是有兩個Thunderbolt的產品,拿來舊瓶裝新酒出清舊料不無可能)

所以如果要買筆電的話,Air會比較划算。

 

回到效能,我們把眼光放遠一點,

以M1的規格來看,未來蘋果要取代中高階Mac家族產品似乎是困難重重。

因為M1已經用上了5nm製程,但是只能放入八核心,代表M1的die size可能一點都不小。

以X86常見的用頻率、核心數量來區分等級的做法對蘋果來說似乎還有一些挑戰,完整版的M1只能替換入門與基本款產品而已。

所以影片說M1跑起來多快多快,但是產品線是誠實的,商品一排出來就知道等級在哪邊。

(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UMA把面積撐大也說不定,不過Apple設計的中央處理核心一直都不小顆。)

 

總結來看,其實這次的發表會還是有一點點失望的。

因為蘋果只推出了半套,除了沒有改變外觀設計之外,處理器效能也只能符合入門與基本需求。

看來X86轉ARM的陣痛期應該會延續一段時間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