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2019年台灣汽車市場的改變(2019年上半年版本) 上集

今年台灣車市最重要的改變應該就是神A終於推出油電版本了。

本天兵之前也抽空晃到展間試駕過,也寫了篇簡短的心得。

 


 

2019年12代大改版Toyota Altis試駕心得

https://endthezonesoldier.blogspot.com/2019/03/2019-12toyota-altis.html

 


 

 

而去年也寫過一篇對於台灣車市改變的觀察與預測。

其中提到2018年是台灣車市的一個轉折過渡期,車廠會為了市場因素而大改產品編成。

到了2019年,我認為各車廠前一年的改變將會開始產生效應。

 

 

一間一間開始聊吧,首先是Nissan

裕隆日產去年引進Kicks後,藉由成功的產品搭配與流行的B segment級距設定,搶下了不少的市場銷售額。

每個月穩定繳出1200輛左右的數量比起休旅車冠軍的RAV4來說是少了些,

但就跟裕日車旗下的產品一樣,開始走穩定銷售的道路。

而轎車部分則是因為產品形式較舊,要等到未來母廠大改款後才會有新的活水注入。

但即使如此,未來幾年的市場銷售方面依舊會以SUV形式的車款為主力,轎車部分投入的行銷資源就會相對弱勢,這是市場所趨。

 

未來的部分

Livina跟Kicks的市場重疊性相當高,未來Livina的改款勢必會越來越趨於弱勢。

直到中小型MPV車型市場再次活絡後才會有大規模的改款動作。

Sentra這一代應該就是放給他賣了,因為下一代已經登場,外型跟Altima非常類似,日產食髓知味。

Tiida是跟轎車線並存的重要產品,但因為銷售主力放在休旅車的部分,Tiida就變成類似裕日車的轎車神主牌地位的產品。

小改款對岸已經登場了,而日本則是早早就取消Tiida車系,而是以Note作為後繼車款來銷售。

 

既然提到Note,相信很多人會想問:為什麼裕日車不引進Note?

我的看法:因為中國還沒引進。

台灣市場對日本人來說大多被歸類到亞太區,講更白一點就是次於歐洲、日本的第三市場啦。

銷售數量沒辦法維持每年百萬台的水準就別奢望能夠分到最新的車款。

所以對代理商來說,最好的方法,或者該說唯一的方法就是等中國市場引進後一併引進,目的就是成本的分攤。

什麼成本?答案是模具跟生產線的改良成本。

要知道模具是非常非常非常貴的,市場的銷售量不夠大的情況下根本沒辦法分攤模具的成本。

與其自己吞不如跟對岸一起合購還比較划算。

 

而中國為什麼不引進?因為中國市場對日本車本來就不太友善,

加上Tiida這個前代車還在繼續改款的情況下,就沒有必要引進下一代的車款來打自己的臉。

 

說到Note,雖然日產定位上是把它視為Tiida的繼任車,但整體車輛的設計反倒接近Honda的Fit。(兩廂變一廂半)

看看Fit現在的銷售數量,我要是裕日車高層我也會怕引進Note後雷聲大雨點小。

而且這台車要是引進,也代表著Livina要砍掉了。

 

另外日產的半自動駕駛技術"ProPILOT"(歸納於NISSAN INTELLIGENT MOBILITY底下)何時能談到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焦點。

目前日本自己都沒有全車系採納的情況,以及裕日車對日產而言的地位來看,

2019年要看到ProPILOT最快也只會在有前例的狀況下發生,也就是X-Trail。

畢竟日產現在有ProPILOT的也只有Serena、X-Trail、Leaf、Note這四台而已,要日產破例授權給裕日車除非裕日車月銷10000台吧。

 

喔對了,日本沒有賣Kicks,他們只有Juke跟X-Trail而已。

 

 

接下來,Mitsubishi

不過這個牌子其實沒啥好討論的,因為已經被歸納為日產雷諾體系之下了。

台灣這邊的中華汽車很早就歸於裕隆底下,這點倒是台灣比日本還快XD。

而三菱母廠根本沒有多少資源。所以到現在日本母廠都還在弄SUV,畢竟現在市場最紅的就是SUV。

相對的像是轎車、小型掀背等等不是集團共用車就是直接取消,所以中華車根本沒車可做。


 

Lancer台灣自改款目前看來就是已經失敗了,因為市場取向導向到SUV的關係使得中華車連碎屑都吃的很辛苦。

而本身產品力也的確遜於當時的同級對手,車室內的氣氛營造我覺得是關鍵之一,太多硬塑膠跟線條了。

加上底盤跟引擎都是舊的,連車體也是舊款下去拉皮,

對日益嚴苛的台灣消費市場來說除非一台賣49.8萬配七氣囊ESP不然都很難打出一片天。


 

未來的部分

Eclipse Cross的銷售手法要更靈活,因為短中期最強的主力車款大概就是他了。

Outlander是老兵不死,只是凋零,逐漸趨向靜待改款的產品末期。

B Segment SUV車款是目前該車廠最缺的級距,未來要是推出的話相信中華車會很積極地引進才是。

在那之前如果能夠用Eclipse Cross牽制市場會是比較好的方法,但可惜它們的行銷部門還要再加強。

 

 

繼續是Hyundai

這個品牌最大的問題是出在消費者對南陽的不信任,而這個不信任感也不是一天造成的。

整體來說南陽的銷售數據其實並不出色,相對的影響到了原廠對他的支援。

像是最熱門的B Segment SUV級距產品"Kona"到現在還沒辦法國產化之外,連進口配額也是相當辛苦。

南陽大概是看到母廠那個配額才會訂這樣的價格出來,下場就是銷售慘兮兮,反正也沒車可賣。

 

轎車部分,Elentra的產品力一直都難以和日系競爭對手抗衡,新改款後的Elentra更是連外國人都搖頭。

所以不要期待南陽去改款,他們現在應該是在努力的提升現有產品競爭力吧。


 

銷售重心的Tucson、Senta Fe兩款SUV,歸功於長久以來消費者的評論,以及車室氣氛鋪成,銷售上一直難以突破。

其實現代汽車在歐美市場之所以有銷量,主要歸功於以前廉價銷售所搶下的市占基礎。

但是相對的在妥善率跟顧客滿意度上,現代直到現在還是難以突破歐日競爭對手。

對照回台灣,南陽會賣得這麼辛苦也不意外了。

 

未來的部分

南陽手上有很多好牌,但就是受限於韓國母廠的規劃而難以伸展。

在克服這些重重難關之前相信南陽還有很辛苦的路要走。

 

 

繼續是Ford

六和在台灣其實很努力,當初和泰還沒稱霸前是六和在大聲的。

如今因為產品力的情形轉為經營中小眾市場取向,這點六和其實做得還不錯。

像是Ranger的引進,讓政府把貨卡的規範從不能有後座的規定改為認可。

以及Mondeo Wagon的小量引進來閉上那些每天吵著說有Wagon就買的嘴巴,現在是有錢就可以買,沒買的代表你沒錢而已。

最成功的莫過於Mustang的引進,滿足了很多想耍帥卻又繳不起稅金的迷哥迷姊。

DSCF3361m

 

目前六和對於產品力上,在話語權可能不如其他地方的代理商。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全新大改款Mk.4 Focus在用料上就少了一些質感,這點其實一直都是Ford母廠的死穴之一。

車室的氣氛鋪成上Ford一直都遜於日本車,即使交給六和也無法改變。

而之前很會吵的扭力梁,原廠說你是扭力樑,你就只能乖乖的領扭力樑,要是可以交涉的話早就變成四輪雙A臂了。

 

至於產品定位趨向於一般大眾市場,我個人的看法是持中立態度。

因為Mk.4 Focus還是保有ST-line這個偏運動化的產品線,

其他車系在定位上其實也跟之前的Focus差不多,也就是歐系家庭轎車的取向,而不是那些屁孩心目中的歐系鋼砲。

屁孩跟業代看到Mk.4 Focus改扭力樑就死命的打實在有夠難看。

 

未來的部分

下一代的Kuga會是六和相當重要的重點車款,新的Kuga變的很像Mk.4 Focus的拉高版。

好處是看起來有點Porsche休旅車的味道,壞處就是缺少了話題新鮮感。

但要引進我想可能還需要一點時間,一來Focus還在產品蜜月期,沒必要上演廠內互打的戲碼。

二來在RAV4五代的壓境下,SUV市場這塊餅本來就沒剩多少可分了,

與其早早花大錢當冤大頭引進新車,不如先用舊車搭配新的配件來關望一下市場趨勢,雖然市場行銷這點六和一直都很爛就是了。

 

(下篇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