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是殼牌在台產品線中相當基礎的機油,雖然國外還有更低階的產品。
不過在台灣,會自己買機油的消費者通常不是買好一點的就是會刻意比價買超便宜的。
所以HX7大概是在台消費市場中,"好一點"定義下的最底線了。
本文開始前,先照慣例的文前宣教一下:
1. 機油我自己買的,沒人贊助,我寫爽的。
2. 我拿來加在家裡的Kymco GP-125上,不是汽車。
3. 這組是第一組加在車上的,所以是初步印象。
4. 不確定會不會有第二組,因為我只買了一罐,但因價格不貴所以有可能會再買一罐試試。
5. 前一組是Mobil Super Synthetic 5W-30,也就是各位熟悉的美孚全合成。
看完文前宣教後,先來看看機油外觀吧
熟悉的藍色瓶身,正面標籤寫著Shell與HX7,相信應該很難認錯才對。
背面特寫一下
Made in Germany!居然是德國生產。
這罐我是跟水貨商買的,沒想到產地不是EU而是德國蠻意外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容量是一公升(1L)。
側邊是有容量刻度的
沒看到油是因為我把瓶子倒著拍。另外油的顏色我也沒注意,因為買到後馬上就去找認識的車行換油了。
看完圖,寫一下這支油的官方賣點。
"為現代渦輪增壓引擎而重新調配的配方,Flexi Molecule科技為引擎提供更多的保護。"
就這樣,沒了。畢竟是一般市場用油,保護力比較重要。
另外這支以過往認知來說算是半合成機油,官方文件中有寫到HX7是混和合成油與礦物油來製成的。
以及具備LSPI保護技術,避免渦輪車低速預爆問題。
通過的機油認證規範如下:
API SN+、SN
ACEA A3/B3 A3/B4
MB-Approval 229.3
VW Standard 501.1、505.00
Renault RN 0700、RN 0710
機油數據規格:
SAE Viscosity Grade
10w-40
Density @ 15C
863(kg/m3) or 0.863(g/m3)
Kinematic Viscosity @ 40C
92.4 (cst)
Kinematic Viscosity @ 100C
13.9 (cst)
Viscosity Index
153
Pour Point C
-42
Flashpoint C
242
Dynamic Viscosity @ -25C
6043cP
MRV(Mini-rotary viscometer)
19300cP
PS:
1 kg/m3 = 0.001 g/cm3
1 mm2/s = 1 cst = 1 cP
看完數據就來聊聊初步印象吧
拉轉:
應該說相當的意外吧,這隻HX7在拉轉速這部分的印象居然和前一隻Mobil Super Synthetic 5w-30相去不遠。
即使是寒冷的北台灣冬天,從起步開始就能順暢的一路往上拉高轉速,毫無過往10w-40傳統印象中那種遲滯、黏膩的感覺。
從數據上看來兩隻在低溫與高溫的黏度指數差異其實不小,但是用起來倒是感覺不出那樣的差距。
體感盲測大概是5w-40的感覺,也就是比預期的要稀一點。
抑震:
跟上一支Mobil Super Synthetic 5w-30相比其實差不多。
催油門上路,行駛時的抑震效果相當出色,一點都不像低階的便宜油。
惟可惜的是怠速時的震動比Mobil大一點點。
數據上這支HX7是比較黏,理論上會有較好抑震效果,實際使用上也的確有收到效果。
(不要以為這很正常,10w-40這種菜市場規格市面上滿滿的地雷)
所以HX7雖然是半合成機油,表現上還是比礦物油要好太多。
油耗:
家裡買菜車不太管油耗。
衰退:
才剛加進去所以不知道,不過一支的單價也不高,就算提早換也不會心痛。
而且過往慣例來看,Shell的機油在清潔性上的印象分數都很高,相信應該不用太過擔心才是。
總結一下心得:
以一支價位不到150/L的機油(本天兵購入價是140/L)來說,有這樣的表現算是超出預期。
而且這隻也不用等特價,只要有貨隨時都買的到。
以買菜車用機油的需求來看,這支對本天兵來說可以算是高CP值機油。
看來Shell的產品還是值得放心的。
追記
果不其然的用了第二罐,來聊聊第一罐完整心得吧。
基本上整體表現來說,HX7從剛換上到換下來都沒有太多差別。
只有1000公里的時候感覺機油似乎有比較稀一點,拉轉起來會更快一點,抑震倒是沒啥改變。
而第二罐的HX7剛換上時跟第一罐差不多,可以說是相當穩定表現的機油。
唯一的差距是售價,年初買才140,年尾買變成160,不過整體來說還是很OK的。
對求順求穩的騎士來說,HX7很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