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2020年台灣汽車市場的現況與展望(上)

時序來到2020年,歷經去年小型休旅車的爆發後,台灣車市也開始邁入新的里程。

一樣,本文還是照慣例的依照品牌來閒聊吧。

 

首先第一個就是國產車的霸主:Toyota

去年Toyota最刺激的事件應該還是RVA4 v.s. Altis。

這個國產車與進口車的銷售大戰,本來應該是由許多車廠共同出力角逐的,但在台灣卻是由和泰一手掌握。

台灣車市兩強:RAV4、Altis分別位居進口與國產一哥的角色,對和泰來說不管誰贏其實得利的都是自己。

但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業績有進口車可以拉,另一邊卻有國瑞要顧,

所以最後和泰技巧性的讓Altis拿下了2019年台灣車市的銷售冠軍,一來也算是對得起國瑞,二來也讓國產車的鋒頭不會退色太多。

對和泰來說算是面子裡子兩邊顧。

 

但是今年不一定了,在和泰手上還有很多RAV4的扣打可以拉的現況下,去年讓Altis拿下冠軍,今年就沒有讓賢的必要了。

所以2020年的市場銷售很有可能會讓RAV4盡量去拉高峰,Altis則是在銷售端讓利去追。

總之不管怎麼玩,台灣車市依舊是Toyota的天下。

 

而Toyota的車本天兵已經講過很多次了,選擇Toyota的人不是傻子,而是在多方考量下的最佳解。

現在的Toyota有年輕與穩重外型的車款可以選擇之外,操控也有一定基本盤,ADAS更是全面配置在主力車款上,加上固有的耐操與保值的印象與實績。

更重要的是,Toyota的車不管新手老手還是高矮胖瘦都能很快的上手,整體車輛設計對駕駛的親和力相當高。

總結這些特點,要不大賣才真的很奇怪。

 

但是Sienta不會上TSS,原因很簡單:日本沒有。

那為什麼日本沒有為什麼台灣就不能有?不是什麼日本人貴己賤外的潛規則,

而是Sienta當初開發的時候就沒有考量到TSS這一部分,導致車上的電裝系統沒有TSS的升級空間。

如果要裝TSS,整套行車電腦等等都必須打掉重來,要走的驗證跟測試也是全部都要重跑一次,這已經接近大改款的程度了,所以除非大改否則Sienta應該都沒有上TSS的機會。

舉個例子,當年Wish停產也是因為行車電腦沒有胎壓偵測的功能不符合現行法規,又已經是屆齡大改的老車款所以和泰選擇直接停產。

現行Sienta是2015年在日本發表,2016年底引進台灣市場販售,掐指算算要中期改款大概要等到2021年。

如果今年年底日本有推出中期改款的話,TSS上去的機率就會很高,反之如果放給他自生自滅,就不要期待了。

加上Sienta並不是TNGA底盤的車款,而要Sienta套上TNGA意指整車要真正的大改款,以現今車市的趨勢來看至少要再等5年。

 

至於去年大家吵很兇的Toyota小休旅車,今年應該會上,只是沒那麼快。

原因有幾個,一是國外一直有消息在傳Toyota會有一台小休旅車發表,二是市場趨勢。

Toyota非常了解市場的走向並勇於推出新車款來迎合消費者的口味,像是在日本地區上市的Raize就是瞄準日本迷你都市休旅車市場的產品。

但是這台車真的太小了,車長才四米比Yaris還小台,要合台灣人胃口至少車長要拉到四米二上下,與其弄這台不如等傳言中的Yaris休旅車發表,雖然本天兵早在2018年就預言過了。

 

另外年初的車展中出現的Corolla Wagon會不會來?

現在這個時間點還很難說,不過和泰會特地拉來展的車款,只要不是為了作秀的概念車,引進的機率都很高。

剩下的考量點大多是非技術面的問題。

看在近期台灣市場偏好這種多樣化的小眾車款情況下,機率不低就是了。

但是要國產還是進口,就看上述提到的小休旅車產能會不會吃到TNGA產線,因為Wagon跟Sedan是同底盤,要是Wagon也進去做反而會影響到主力的Sedan與CUV的產能。

當然產線很閒的話多拉一款來做也無訪,而且不少料件也能和現行12代Altis共用,只是如果預估銷量很低,低到連備料的成本都應付不過來的話,改為進口的機率也會很高。

畢竟自古以來在網路上喊說"出手排我就買"、"出Wagon我就買"、"出敞篷我就買"的話題一直都沒有停過。

但是當車款引進後卻是"萬人響應,無人到場",這點台灣的車商都知道。

 

最後再來聊CARMAX,這個其實還蠻有故事的。

因為去年2019年底和泰宣布與Garmin合組公司,代表未來和泰的車機都是給Garmin弄。

不過Garmin弄導航一等一,弄太複雜的車機就缺乏經驗,所以五代RAV4的車機在初期生出了不少的抱怨,跟當初11代Altis車機的評價差很多。

我的看法是雖然這次做得不是很好,未來應該還是會慢慢進步,畢竟都給Garmin獨佔了還弄不好就真的沒辦法了。

 

 

繼續是Nissan

隨著Kicks的大賣,裕日車再次引領台灣車市走向另一個藍海市場。

當年Cefiro的銷售實績讓眼紅的和泰決定國產Camry來打對臺,如今Kicks的熱賣讓和泰急著弄出國瑞版的Yaris Crossover與新的小休旅來抗衡。

不得不說,裕隆集團還是有它的市場眼光在,至少比那些在橫濱總部搞內鬥的日本人要好得多了。

 

只是Kicks雖然銷售長紅,但也相對的壓縮了其他產品的空間。

像是之前宣布停產的March,而Tiida與Livina都只剩下價錢與實用至上的基本盤來撐盤,X-Trail數著數著也進入了產品末期,加上在台灣已經開始進入窒息階段的轎車市場,掐指算算,裕隆的產線能生產的車也真的快要沒幾款了。

不過我們不需要替裕隆擔心,身為台灣最會找代工的汽車生產線持有者,裕隆有很多牌可以打,

除了自家的Nissan與Luxgen以外他們也不斷的尋求其他品牌的海外代工生產機會,所以不用太緊張。

 

未來的部分,Livina停產已經是事實就不多提了。

Tiida與Sentra都屆臨大改,其中Sentra有拍到測試車在路上跑,就代表裕日車應該還不會放掉這一塊,但是市場萎縮卻也是事實。

而Tiida因為底盤不夠高所以還是視為轎車款,未來應該會暫時接替Livina的市場去分攤小型MPV的客群,採取穩定銷售的目的。

至於Tiida的大改,雖然時間上該推,但看在預算型買家的眼中不管你是要加ADAS還是什麼鬼科技,最重要的還是價格帶的設定。

而終端售價這點會影響到決策者的策略,進而改變產品的編成設定,換句話說就是即使有ADAS也不會標配的意思,車系大改的時程也不會急著上。

加上ProPilot還是被日本握得死死的,要普及下去依舊需要等待。

另外引擎編成的部分,這兩台現行款都是使用1.8L的引擎,而日本也沒有新玩具可用,所以屆時改款了大概也是舊引擎小修改吧。

所以總觀以上這幾點來看,Tiida屆時應該會直接停產,改生產下一代的Note作為Livina、Tiida的繼任者,或是將三菱的Xpender拿來修改外型上市。

因為在國外,Livina下一代已經由Xpender的雙生車來取代了。

至於為什麼去年說Note不會生產今年卻說未來可能會生產Note,其實關鍵點就是Tiida的改款時程與Livina的停產。

Note只要有左駕版就可以拿來取代上述兩款的市場,而且日本的Note是2012年發表,掐指算算也快要大改了,是一個很適合弄出左駕版的時機。

但要不要弄,就看那些日本人了。

 

而下一代的X-Trail,這個可是裕日車的下一個重點車款。

預期該有的配備應該都不會少,包含新引擎、ProPilot等應該都會出現在日本市場,要是再不上那日產可以倒一倒了。

所以屆時台灣的大改款X-Trail也應該能分享到這些新科技,QR25引擎也應該可以說再見了。

而MR20因為稅制、成本的關係,應該還是有機會存在於新款的X-Trail產品編成中,只是如果日產鐵了心要推新引擎,那MR20也能功成身退才是。

畢竟裕日車的產品編成中使用MR20的車款也只剩下現行款的X-Trail而已。

 

最後是Kicks,其實也沒什麼好講的,

因為當時裕日車為了推這台車,把所有能用的好料都拚上去了,換來的就是持續且穩定的銷售成績。

這款車目前最缺的就是ProPilot技術,但是你要知道,日本沒賣Kicks,全世界有賣Kicks的國家也都沒有搭載ProPilot。

所以裕日車能玩的牌也只剩下e-Power而已,剛好也能拿來做CAFE的應對措施。

 

 

接下來,Honda

台本今年將會是非常嚴峻的一年,因為CR-V在技術話題上已經沒招可以出了,HR-V也是一樣。

這兩台重點車款因為母廠沒有新技術話題的加持,銷售上會是比較弱勢的一部分。

不過HR-V其實已經屆臨大改的時程,台本雖然各種牛步但這兩款鎮廠神車倒是相當努力,所以屆時HR-V若是大改的話,台本應該會積極引進才是。

 

CR-V本身已經是好料堆滿,小改款也頂多是改改外觀而已,剩下的只能交給市場行銷去努力。

Fit在日本已經推出大改款車款,但是台本因為產能本來就有限,Fit在市場銷售上也不是重點車款,所以要引進應該也沒那麼快。

City就更不用說了,台本的轎車都是做身體健康的。

 

至於未來會不會引進其他新車款?其實市場上不是沒有空間,但關鍵點還是在台本到底想不想做。

國產車產線的產能就那樣,所以不用期待。

進口車則是只拉了Odyssey,著眼點應該是Previa太老了剛好讓市場出現一個"進口日本7人座MPV"的真空所以才進的。

而其他鄉民點兵車款,一台一台來分析:

1. Freed

這台的對手是Sienta,你知我知獨眼龍也知道台灣的MPV市場已經被SUV搶去泰半,加上進口引進也沒有價格優勢,更何況這台根本沒有出左駕,所以機率趨近於零。

2. JADE

中國大陸有販售所以有左駕,但是市場定位跟Fit太過接近所以沒有優勢。

3. Accord

會點這台的大概是沒看過台本之前那個一台一百八十萬的Accord才會天真的希望台本引進。

4. Civic

同Accord,在台灣還想買Civic的客層都去買Focus ST-Line了,拉一台破百萬的喜美會有誰買單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5. BR-V、WR-V

這兩台都不是日本、北美、歐洲的車款,而是東南亞、印度專用,所以除非日本願意生產否則沒機會。

6. Pilot、Passport

大型SUV,歐美市場專屬,在台灣屬於小眾市場之外,這兩台車也都只有3.5L引擎的選項,在台灣這種排氣量就是票房毒藥。

 

所以轉來轉去,台本受限於日本母廠根本沒在推SUV的情況下,能打的牌自然就受到限制。

這樣看來日本本田也真的很帶種,全世界熱銷的SUV在本田的產品中居然沒幾款能賣的。

至於台本的積極度到底有多少,就看屆時HR-V大改款時有沒有第一時間引進了。

 

<下篇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