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台北國際新車大展,觀展心得(三)

心得第三篇,這篇要來聊大家最喜歡的Luxgen。

這個品牌就是被網路霸凌最嚴重的,為什麼?其實原因有幾個,但是講了又會跟著被網路霸凌所以大家都不敢講。

這也是為什麼本天兵以及各大車評一直說"去展間試試看"的原因。

無論是哪個品牌都有個人需求與喜好所導致的認知差異,自己去試過了才知道哪個品牌哪個車款最適合自己。

 

好了,來聊車吧。

這次納智捷的主題就兩個,一是URX,二是MBU

 

難聽的講在前面,所以先來聊MBU

為什麼是難聽的?因為這概念車真的有夠醜!

 

正面方到不行,我還以為我跨越時空回到了1999年

大燈線條過多顯得累贅、水箱護罩繁星點點看起來就很噁心。

下氣壩兩側的進氣孔設計得太過張狂且平面,感覺就像是在水泥牆上刻意挖兩個大鼻孔出來。

 

車側

前座車窗不是傳統的類五邊形而是六邊形,車窗下緣低於引擎蓋高度,造成整體線條不連貫,醜。

 

後半部

想做出類似Coupe的屁股,但是後座三角窗面積太大了影響到整體的視覺比例。

台上這台說是概念車,但是弄得太像量產車,所以看起來負評滿點。

 

唯一好看的就是車尾的設計

大面積的尾燈加上連接兩個尾燈的握把設計,看起來氣勢相當不錯。

但是整體來說,如果量產車長這樣一定會被噴到死。

 

MBU就是之前水野老師負責底盤動力研發的全新計畫:UP5。

但是各位都知道,水野老師不續聘,後續的部分被高層丟給其他人解決。

如果酸民覺得UP5是爛攤子,那高層大可叫水野繼續擦他的屁股,或是直接取消。

但是高層決定不續聘且把車拉到台北車展公開,代表之後這個計畫還是要繼續走下去。

也因為當初的計畫主持人被炒魷魚,後續還能端出什麼菜色,說實在話,讓人很難期待。

 

既然如此,就來看看這台概念車描繪了什麼未來吧。

第一個:模組化底盤"M平台"

如果計畫不變的話,之後納智捷的新車都會用這個底盤來打造新車。

就跟VW的MQB、Toyota的TNGA類似。

模組化底盤的優點在於可以減少後續不同車款的研發成本,產線也不用大幅更動。

但是缺點就是初期研發成本高昂、研發時間曠日廢時。

各車廠未來都是模組化底盤,這是必然的趨勢。

 

第二個:全新2.0升渦輪增壓缸內直噴引擎

這顆是當初水野老師跟英國名廠Cosworth共同研發的全新引擎。

燃油缸內直噴、雙渦流渦輪、連續可變汽門正時、連續可變汽門揚程、汽缸休止控制。

整體來說算是跟上各大車廠主流的引擎技術,但是細節才是各大車廠的拿手絕活。

之前水野老師找Tomei一起微調了現行納智捷的1.8渦輪引擎,得到的成效相當不錯,這就是細節的部分。

(馬力202ps、扭力32.6kgm、油耗13km/l)

買技術誰都會,有錢就有,但是要怎麼把效果給調出來才是門道,偏偏納智捷高層剛好把一個懂門道的給踢走了,希望他們還有足夠的高手可以發揮。

 

另外納智捷還提到說這顆引擎也導入了模組化概念,未來可以搭配油電混和之類的。

必須說,如果不能搭,就真的要收攤了,

因為純汽油車產品陣容未來在環保法規上會過不了,莫忘CAFE(Corporate Average Fuel Economy,企業平均燃料經濟性)。

但話又說回來了,納智捷的小排氣量渦輪引擎到現在還是沒一個影。

未來各車廠的小排氣量渦輪引擎比例會越來越高,2.0L以上的引擎會越來越稀少。

除非納智捷這顆引擎可以做Atkinson循環搭發電機做Hybrid或是PHEV,否則不知道要怎麼跟其他車廠比。

 

 

繼續聊MBU

旁邊有一個MBU的油土模型,因為這次納智捷說開發過程找了日本知名廠商"童夢(DOME)"來調整風阻係數。

達到0.28cd的低風阻,雖然我很好奇這麼方的車頭到底是怎麼吹的。

 

而童夢,不知道的其實很正常,因為他們是老牌的日本車體設計廠商。

他們是真的有風洞,就在總部的滋賀縣,但是他們擁有的是一座50%比例的縮小風洞。

有些酸民一聽就會跳出來酸說不是全比例就是爛,但全比例風洞真的很稀少,因為建設、維護成本都很高,高到嚇死人。

甚至不要說全比例,光是有個正常功能的風洞,管他比例多少都是很稀有的。

 

那童夢這個風洞有啥用?

不說你可能不知道,其實童夢這個風洞設施之前還賣給Toyota,因為Toyota跟他們關係還可以,想必這風洞應該吹了不少台模型。

而且這個風洞還有名稱,叫做"風流舍",聽起來很有日本禪意對吧。

只是最近童夢又把管理權拉回來了就是。

 

順帶一提,MBU油土模型的車頭水箱護罩是橫柵式的

油土模型的車頭好像就比較順眼一點。

 

 

下一個:URX

這次納智捷在展場上拉了好幾台URX,不過我還是希望他們能夠統整一下。

從媒體試車到展覽會場,納智捷拖來的車在等級上都高低不一。

照理來講拖出來展示的車一般來說都是該車款編成裡屬於最高等級的那一款,因為會比較上相,但納智捷卻沒這麼做...。

 

之前本天兵在新店展間就拍了一堆照片,這邊就簡單拍一下乘客座的門

的隔音膠條,用料算是相當實在,也難怪車評影片都說隔音不錯。

 

本天兵這次也順便跟幾個看展的陌生人聊天,大家普遍的看法都是:

1. 內裝用料的確是這個價位中最好的。

2. 空間也是最讓人滿意的。

3. 第二排的乘客視覺感受上相當寬闊。

4. 但是品牌形象不佳,多虧了網路霸凌。

5. 很怕裕隆哪一天突然說納智捷收攤變孤兒,高層要不要出來講一下。

6. 擔心二手價,不過那個先生跟我聊這點的時候我直接跟他說"只有Toyota二手價好而已啦"。

7. 擔心油耗,不過他們似乎不知道其他品牌的同級車遇到油耗是直接裝傻不講。

 

所以URX的評價好不好?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會自己去衡量。

但是因為目前台灣中大型休旅車市場只剩下RAV4、CR-V跟Others,

所以未來URX上市後能夠跟那些Others一樣每個月有300台以上的銷量,其實就算是跨入及格的門檻了。

畢竟這台車還是算偏大型的七人座SUV,上一台相同級距的他牌國產車每個月賣不到百台。

 

臨走前看一下S5 GT225

這台的外型真的很好看,但就是那個內裝設計實在是...。

 

椅子的用料也是很好

用上了多種不同材質來縫製椅面,麂皮、軟牛皮、硬牛皮等等都用上了,但就是那個儀表...唉。

 

總結一下今年的納智捷攤位,有新產品,也有新願景。

但要注意的反倒是他們今年沒有推出電動概念車或是油電混和動力系統。

雖然大家都知道納智捷的電動車是真的有在做,只是這種場合沒出來喊一下聲總覺得怪怪的。

偏偏今年又是各大車廠電動車風潮開始颳起的時代。

往好處想,至少U7這次是真的退役了。

 

(下篇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