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要來聊Hyundai、Suzuki、Ford
心得第二篇,繼續是產品線越來越進口的南陽現代汽車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除了重點CUV車款Kona居然是進口車以外,
今年2020年,終於連Santa Fe也變成進口車了。
再加上試水溫的Palisade,南陽的生產線真的是越來越冷清。
好,先來看看這次的重點車款:Santa Fe
外觀美醜不評論,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
但要說的是Hyundai的家族外型就是Santa Fe這樣六邊形水箱護罩、大片銀色橫柵飾板、很細的頭燈。
駕駛座的質感還不錯
畢竟等級就是比Tuscon高,土桑那個塑膠味十足的內裝來到Santa Fe就大幅改善了。
造型上還是很Hyundai,不過用料等級明顯提升。
儀表板設計還不錯
不過CR-V就已經是這樣的風格了。
第二排空間就是標準水準演出,但是視覺壓迫感略大於URX,豪華感也是輸URX。
第三排大概是這樣
當然很小之外,第三排椅背的角度據現場業代說是不能調整的。
另外一個業代不能說的秘密是:油耗。
因為官方說油耗目前還在送測中,不管是2.4汽油還是柴油都沒有數據,所以業代也講不出來。
但是據現場業代表示,這台車卻已經開賣了,對,一台已經開賣的車卻不知道油耗,那些四處酸油耗的鍵盤網友怎麼還不快出來敲碗要油耗呢?
跟我說這種大車的油耗不重要?跟我說也沒用啊,那些鍵盤網友很喜歡四處追殺高油耗車款耶。
只是當進口車的車主說油耗慘烈的時候又會跳出來酸說有錢買進口車沒錢加油,偉哉。
所以油耗不能討論?嗯,南陽現代說還在送測的確是不能討論,畢竟連數字都沒有你說是吧。
順帶一提,Senta Fe有一個紅色還蠻漂亮的
業代說這代改進口的原因是稅金,進口車要繳的比較少,但是這代車價卻比較貴這點他沒有解釋...。
接著是次一級的Tuscon
外觀大家很熟,直接上內裝,塑膠感強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Tuscon的後座空間並沒有特別大。
車評說組裝品質多好、開起來多好、ADAS多好,也都是上路之後的事情了。
在展場我們能看的就只有內外裝設計用料與空間利用度而已。
下一台,Kona
第二排的空間意外的還不錯大,但是內裝的用色太深了點。
視野壓迫感也很低,其實是一台載人還不錯的選擇。
駕駛座視野
很可惜的是用料上過於塑料,不符合身價(80萬起跳)。
如果要搞塑膠內裝,請參考VW的T-Cross,很有個性又漂亮的內裝設計。
台上有一台電動的
之前國外有幾起無緣無故燒起來,這邊就不深究了。
另一邊是國產Elentra
故意拍Elentra Sport,因為顏色比較上相。
這台之前本天兵說改款沒那麼快,結果馬上被打臉,
因為我以為南陽會因為這個不上相的車頭而推遲,結果市場證實買這台的消費者不太care這個外型。
內裝看一下
其實這個中控台的設計跟VAG集團的有點類似,但是Hyundai的設計師就是有辦法弄出...這樣的內裝風格。
德國車雖然塑料滿點,但至少線條簡單、統整、單一且強烈,Hyundai這個就...說不上的不協調。
至少中間來一點大面積的亮面材質飾板點綴一下吧...。
排檔座附近有很多空白的
有什麼功能我也不知道...。
台上的Palisade不能坐
國內媒體說國外媒體最近在討論,是因為最近是北美現代推銷這台的檔期,曝光率當然高。
下一攤,本天兵最愛的Suzuki
但我不喜歡四輪的代理商作法。
今年Suzuki很多車都是舊的就不再試坐,這邊直接找重點
當紅車款:Jimny
車門板面積超大!
很有古早越野吉普車的氣氛。
但是內裝設計風格卻很日本K Car
也就是低成本、低排氣量的日本特殊小車風格。
Jimny的中控台、門板空間都設計得非常緊緻、排列有序,
就像是K Car那樣盡量壓縮內裝去換取最大空間的作法。
轉個彎,有神快拜
Suzuki Katana!而且還是經典銀配色!
不過這台之前就試坐過了所以拍個照、膜拜一下就往下一個目標前進。
下一個目標就是他
Suzuki Saluto!
日本品牌、義大利設計、台灣製造。
單論外觀真的很美,穠纖合度的義式風格,要是騎在路上應該是相當醒目。
可惜的是裡面是Swish 125,所以前碟後鼓+無ABS,能影響銷售量的只剩下售價了。
價格漂亮的話是沒關係,但就怕台鈴開高價導致曲高和寡...。
路過雙龍SsangYong
新的Tivoli。
但是內裝變醜了
所以就簡單路過一下。
最後是年輕人最喜歡的Ford
去年我還在擔心廣宣問題,結果照慣例的被打臉。
六和去年在宣傳上下了重本,各大媒體都是福特的檔期,猛。
這次福特六和最大的話題就是他
Focus Mk.4?的確,福特六和靠他打下了神A以外的轎車市場。
每個月月銷千台以上水準,證實了Co-Pilot360的確夠神。
不過這台車厲害的地方在車尾
Lommel,福特的測試賽道名稱,也是六和拿來宣傳用的副車名。
這台Focus就是傳說中的後多連桿版本車型。
簡單講一下差哪裡:
1. LED尾燈
2. 加大碟盤
3. 後多連桿懸吊
4. 售價多三萬
那為什麼會有這個版本呢,我們來說個故事吧。
對面那個中國長安福特也有賣Focus,但因為是三缸的關係所以銷量很差。
在中國,三缸=抖動的印象已經烙印在消費者的心中,所以只有三缸引擎的Focus銷量自然差。
長安福特這次除了原本的後扭力梁版本Focus以外也特地推出了後多連桿版本的Focus,但都無助銷量。
剩下的我就不說了。
喔對了,現在六和停止生產的Escort,當初在中國是長安福特推出的,剩下的我也不說了。
另外1.5升Ti-VCT自然進氣三缸引擎,澳洲的Focus沒有這一顆,英國的也沒有,倒是印度產的EcoSport跟中國的Escort有,剩下的也就不說了。
回到Lommel,
副車名只是廣告用,真正的好料是那些配備原廠裝上去卻只貴三萬。
說非多連桿不買的信徒相信不用各位多嘴已經手刀衝去訂車,就不多說了。
你看這內裝多香啊
置杯架還有燈光耶,這個我喜歡。
只是這後座的門板用料就過於簡陋了
反正各家廣告不會特寫車門,各位請放心。
但本天兵很有意見的是:ST-Line開在台灣爛路上真的很跳!
根本不是什麼扭力梁多連桿的差異,而是這車款就是六和為了迎合操控派的車迷刻意調硬懸吊而生的。
所以不會有什麼多連桿的坐起來比較舒服這種事情發生,要舒服請直接換車。
Focus在台灣一個月可以賣到千輛水準,靠的就是他的Co-Pilot 360輔助駕駛系統。
因為他是台灣少數有Level 2等級的輔助系統,車價也沒破百萬,當然香囉。
只是Co-Pilot 360其實在四門頂級款Focus也有,不一定要選ST-Line。
說到Co-Pilot 360,現場業代是說底盤要是C2底盤才有辦法配合Co-Pilot 360,其他都沒辦法。
所以照他而言,北美販售的Edge、Explorer這些有Level-2的大車都是用C2底盤了呵呵。
下一台,展場焦點:Focus ST
這個是正ST,不是改改外觀懸吊輪圈的ST-Line,是真的ST。
打開引擎一看
Ford Performance,相信已不需多言。
不過本天兵還是要善意提醒一下,ST更上去還有一個RS版本,那個才是最強的Focus市售版本。
內裝坐進去你會嚇到
因為跟ST-Line幾乎一樣,沒錢買正ST沒關係,至少ST-Line的內裝是差不多的。
但是椅子就有差了,正ST的桶型賽車椅不只好看、包覆感佳,甚至各方面的支撐性都是令人滿意的好。
說到Focus ST,就讓人想起當年那些網友超愛喊的"出手排我就買!"、"出ST我就買!"、"出Wagon我就買"。
慘痛教訓證實那些網路嘴砲很會講,真正要掏錢的時候卻又是"萬人響應、無人到場",這個六和很有經驗了。
離開前拍一下舞台
這次六和特地拉了正規美國Explorer警車進來帥一波,只是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福特這次少了什麼?
是的,福特除了一台概念車都沒有之外,也沒有特地拉夢幻情車來撐場,台北車展嘛各位習慣就好。
(下篇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