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台北國際新車大展,觀展心得(七)

這篇會聊到M-Benz、Audi、Lexus

 

下一攤,今年很熱鬧的Mercedes-Benz賓士

為什麼熱鬧的原因是這個

EQC,賓士第一台正式投入市場的電動車。

其實這台車之前都有來過台北車展,但都是以概念車的身分,畢竟那時候還沒發表。

但沒想到賓士正式發表時居然保持了當初概念車的外型,讓EQC的外觀看起來非常耳目一新。

 

本來以為EQC會是那種丟在台上可遠觀不可褻玩的展示品,沒想到賓士這次反其道而行,

拉了很多台EQC來展示,多到有些車根本不鎖讓大家自由賞車!

 

二話不說馬上坐進去看看

相對於富有科技感的外觀,EQC的內裝各位應該都看出來了吧。

 

是的,這EQC的內裝流用了非常多現行C-Class、GLC-Class、GLA-Class的料件進來。

所以坐在裡面根本就是坐在一台整形過的GLC裡面,跟我說這內裝是下一代的GLC我也不意外。

 

後座空間也是普通普通,因為這台外觀雖然很未來,但是骨子裡還是一台GLC,為了壓低成本的關係。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

至少後座的腳踏空間還有保留一些,坐在後座上不會到抱膝坐的程度。

 

回歸基本面,

EQC很稱職地告訴各位自己就是GLC的電動版,所以各位不要期待在EQC上體驗到跟外觀一樣的未來風格。

這對本天兵來說其實相當的失望。

本以為可以看到一台與眾不同的賓士,結果打開門後卻是一台GLC。

 

而下一台電動車賓士也已經宣告了

就是EQA,不意外的話外型就是這樣了,內裝可以直接參考GLA,因為不只內裝,大概連車體都是GLA沿用過來的。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次的展覽,賓士有一台車是所有試坐過的車裡面最滿意的。

滿意的不是它的價格昂貴或是高CP值,而是它脫胎換骨的程度之大,大到超過我的預期。

 

那台車就是這台

全新發表的GLE

這台GLE是2019年正式上市的第四代車型,一開始還沒坐進去時我只聽過日本某個著名車評自己跑去買了一台當自用車。

而且那個車評還是第一次買休旅車,甚至還說這台車他一測試完後就愛上了。

既然有辦法吸引車評購入,就代表這台車一定有它的吸引力在。

 

坐進去後

第一次體驗到休旅車的內裝可以做到讓人感覺到"大",螢幕、飾板、出風口都刻意的做的很粗壯之外,

視覺效果也是刻意的做寬,中控台刻意的用漸層堆疊的方式降低視覺的壓迫感,再用兩個大螢幕的區塊橫向的包圍住駕駛的視野。

所以坐在裡面,很直接地會感受到前方螢幕區的震撼力。

底下的木紋飾板刻意用消光亮色系來處理之外,做成圓弧表面一來減輕視覺壓力,二來一整條淡色系的飾板左右延伸更可以帶來加寬的視覺錯覺。

 

中船的設計也是很刻意

有沒有注意到兩旁的握把?那個是用來拉高你的視覺感受,讓你產生中央的部分下凹的視覺錯覺。

賓士甚至刻意的減少這一區塊的複雜度,帶來的就是富有空間感的錯覺。

以視覺上來說,GLE的第一排設計非常的成功。

實用層面因為沒開出去不敢講,但在視覺效果上不僅帶來了豪華氣息之外,更成功的塑造出寬敞碩大的氣勢。

 

這一點很值得日本車廠學習,日本的設計師每次都把設計元素密密麻麻的塞在中控台區塊,再一併的排列整齊。

看起來壓迫感就很大。

 

第二排更是驚人

第一次有坐在裡面感覺到豪華、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休旅車,就是這一代GLE。

在那之前X5還不錯,上一代GLE印象不深,RX還是那個日本風包得緊緊的樣子。

第四代GLE椅子非常的軟,但他是讓你像是陷進一個程度再好好包覆你,也就是前段軟、後段支撐。

大家普遍好評價的Nissan沙發椅跟他很接近,但是GLE的表面處理更為細緻,坐起來也更為服貼。

 

另外因為GLE頂棚是亮色系的,所以視覺壓迫感更小,坐在裡面真的就是WOW,很驚豔,且令人佩服。

而且除了中央扶手的後冷氣出風口之外,B柱上面也有。

 

以一台代表賓士門面的主力休旅車產品來說,第四代GLE的確是讓人印象深刻。

相較之下RX、X5感覺在豪華與科技上都落後了一個世代。

唯一要注意的是這台車很重!又大!五米車長、接近兩米的車寬,除了停車以外,油耗應該是一個很頭痛的問題。

也難怪那位日本車評選擇買柴油款的,這種尺寸的車身單純用汽油動力的確會讓人擔心重拖或是油耗。

入門價一台三百萬也的確比起RX還要高貴,但一坐進去的感受卻也能了解到這價差的由來。

 

另一邊GLS就不用坐了

因為根本是稍微放大版的GLE,除非你有尺寸上的需求否則GLE都能滿足。

 

臨走前概念車拍一下

 

AMG GT63的消光藍還蠻帥的拍一下

 

 

下一攤,在台灣接近銷聲匿跡的Audi

因為他們家的車去年幾乎沒更新。

 

不過今年算是想重新振作起來

特地拉了這台右駕的全新大改款Q8,因為拉不到左駕的只好先從日本調一台來。

也因為只是拉來擺氣勢的,所以只能放在台上遠觀而已。

 

另一邊是e-tron

這台是Audi策畫已久的電動休旅車,對手應該是EQC或是未來的EQE之類的。

但看在EQC根本只是把GLC給電動化而已來看,e-tron不要亂搞應該都會很不錯。

只是奧迪台灣居然沒給人試坐,有句話說鋼彈再怎麼強遇到吉姆海過來也是只有投降的份。

更何況這台連是不是鋼彈都還不知道。

 

這邊試坐的有A8

我居然忘了拍車頭...算了。

新一代A8最近媒體寫稿寫得很用力,必須說坐在駕駛座的確還算是有科技感。

但是很多功能都用觸控螢幕處理,嚴格來說只有噱頭而已。

 

另外A8的後座非常的無聊,無聊到讓人懷疑Audi的開發主管是不是拿A6放大一下就交差了。

因為A8的後座毫無豪華可言,以一台豪華品牌的旗艦車款來說這後座完全不及格。

 

另一台有坐的是A6

內裝設計風格與A8如出一轍,把A8搞得像是A6加長型一樣。

所以我真的搞不懂Audi在想什麼,BMW就算再怎麼強調駕駛樂趣,大7後座都不會搞得像大5的加長版那樣。

但是Audi卻這樣做了。

 

 

下一攤,在台灣非常熱門的Lexus

為什麼會熱門?除了母廠的品質穩定性加持以外,Lexus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日式豪華風格該怎麼走。

加上價位也比起德國對手要來的划算,多方權重加權之下會有這樣的結果一點都不意外。

 

台上有一台車被照得很漂亮

LC500,在台灣數量相當稀少,我猜應該比法拉利還少。

墨綠色的車身經過燈光照射後變成很漂亮的橄欖綠,Lexus這次的舞台搭建相當成功。

 

另一邊有一個四不像

RC F,之所以說是四不像是因為他的引擎只有V8這個優點,操控也不怎麼樣。

但是外觀卻刻意用上碳纖維引擎蓋跟尾翼,活脫脫就是一台土炮改裝車,但這卻是原廠出的。

與其搞這台不如趕快弄一台性能版的LC-F。

 

第一個坐的就是熱門車款

UX250h,這台車因為是Lexus第一台CUV,加上划算的價格,一登場就廣受買家好評。

但是酸民此時就跳出來說UX的內裝相當陽春之類的。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本天兵就來研究一下為什麼這台車會這麼熱門。

 

首先,中控台區域

用料上的確跟RX相比差很多,塑料的比例佔相當大一部份。

但是因為他的線條非常簡潔之外,表面材質也特地用接近木紋反光係數的霧面塑料,營造出一個簡潔俐落的日式風格。

而且各位有沒有注意到,UX內裝的顏色種類相當稀少,都是偏冷色系,這一切都是設計師刻意要搭配外觀來營造出一種冷冽科技感。

所以你說他皮革用的少、木紋也少,我舉雙手贊成,但還是很有日式禪意風格,設計師的功力就在這邊。

馬三的內裝也有很多人說好,但他可惜的地方就在於中控台、副駕駛座手套箱那一區塊太過單調,而且跟馬6之間的家族風格也過於接近。

變成既生瑜何生亮的尷尬局面。

 

後座更是一大亮點,因為他的後座以175cm的身高來說一點都不會感到壓迫。

空間上立於不敗之地以外,窗框底座的高度不會太高,窗戶面積也夠大,跟實車那迷你的外觀相當難以聯想的地步。

 

所以你說這台車會不會大賣?

濃厚日系風格的內裝、實用的第二排空間、理想的車價,要不賣都難。

 

下一個,傳說中的LS500h

剛坐過A8後換到這台真的是給人相當大的落差,因為LS500h的後座太豪華太舒服了。

 

你看看這後座

螢幕其實很雞肋,但是Lexus除了椅背飾板挑得很好以外,中央扶手、門板的用料也比A8用心多了。

椅子更是舒適到不輸S-Class的等級,甚至我覺得兩者有得拚。

 

特寫一下門板用料

現場這台還沒選配更貴的切子玻璃飾板,但光是上面的縫線、造型、用料,就能感受到Lexus工程師的用心。

ES跟LS的差距相當大,E-Class跟S-Class的後座也是差距很大,反觀...。

 

前座更不用說

這類旗艦車款的內裝都要有一個很重要的元素:氣勢。

深色內裝、碩大的螢幕、大面積的飾板,如風一般流動的線條引導著目光的焦點,Lexus很會做車啊!

 

另一個很有氣勢的是這台

全新的LM 300h

懂車的就知道這台是Lexus用同集團的Alphard車身打造出來的兄弟車款,或許會有人說"那幹嘛不買Alphard?"

別忘了,Alphard在日本比台灣還要熱銷,Lexus那群日本工程師怎麼可能會做出類似的產品呢。

 

所以他們放了一台26吋的電視在後座

是的,要一眼感覺到豪華感,先放一台大電視在中央通常都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加上刻意隔離前後座的B柱隔板設計,後座就是乘客的頭等艙。

 

而搭配這台螢幕的座椅長這樣

看起來很單薄?錯了,他是一個搖籃式設計的超大沙發椅,就跟你家的全尺寸電動按摩椅一樣扯。

坐在裡面就像坐在按摩椅一樣,全身都被細軟的皮革給包覆、幼軟卻有一定支撐力的泡棉給背負著,非常奢侈的享受。

 

所以這台車從後廂看過去是長這樣

整台車可以說是專門為了裝這兩張椅子而設計的。

 

駕駛座也是跟Alphard完全不一樣

砍掉很多塑料的面積,只保留必要的部分與木紋飾板。

難怪這台車一推出後配額就被搶光了,因為根本是包著Alphard外皮的超低調路上頭等艙。

出去還可以假裝說我坐Alphard過來的,符合台灣人喜歡低調的個性。

 

(下篇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