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會聊到Aston Martin、McLaren、Bentley、Mini、Subaru、結語
前面介紹了那麼多車廠,剩下的就是小規模的品牌。
例如Aston Martin
雖然寫說小規模,其實是指參展的規模。
這類高端品牌通常都是來這裡停車的。
不過Aston Martin今年有一個很重要的車款
Aston Martin DBX,也就是旗下第一款休旅車,外型充滿了家族氣息。
但是側邊看起來
倒像是Porsche Cayanne、Ford New-Kuga那樣偏圓潤的線條。
雖然說這幾年各大車廠發現不做休旅車還真的有可能會活不下去,但也有些車廠是做了也沒活得比較好。
例如某海神的休旅車銷售量就沒有其他品牌那麼亮眼。
所以AM這樣做到底能不能提振銷售,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觀察。
另一邊堅持不做休旅車的是他們
McLaren,一樣是英國品牌,這群人在F1場上成績大不如前,市售車市場倒是一片叫好。
照片中央那台黃銅色的就是該品牌的第一款GT跑車,就叫做McLaren GT。
不過置物空間倒是跟隔壁那個英國跑車品牌相去不遠。
另外一個重點
McLaren Senna,該品牌旗下第二款頂峰跑車,也是第一款純汽油動力的頂峰車款。
(因為前一台P1是油電混合)
名稱來自於當年駕駛McLaren Honda F1的Aryton Senna(洗拿),可惜的是現在McLaren跟Honda早就鬧翻了。
另一邊,Bentley
今年倒也沒什麼特別的,因為他們家的新車款都跟舊款差不多。
之前驚世駭俗的Bentayga多虧了還算實用的設計與不斷磨亮的品牌光環,多少幫助了一些銷量。
不過各位要注意的是,這個牌子的二手價,嗯。
誰叫他們一年的全球銷量有一萬台的水準呢。
路過一下Mini
英國品牌有個特徵,那就是新款車都跟舊款長得差不多。
所以就簡單拍一下六十周年的版本
英國人真的很喜歡這種深綠色塗裝烤漆。
繼續路過Subaru
多虧了台灣的代理商,現在這個品牌在台灣敢碰的都很有愛。
而路上跑的也有很高比例都不守規矩,亂鑽亂超樣樣來,大概是守規矩的都去買別款車了吧。
現在路上除了二B一A是不守法常客以外,速霸陸跟福特、現代、馬自達也都一起加入不守法清單的一份子了。
每個品牌或多或少都有老鼠屎的存在,但老鼠屎的占比多少就會影響到一般用路人對該品牌的固有印象。
說頭又大的都三寶龜車,以上那幾個品牌的不守法車主也不少啊。
各位開在路上,或是騎在路上,看到這幾個品牌的時候記得多保持一點戒心啊。
話說回來,今年他們家也沒有新車
台上這個Forester GT款,其實就是Forester,一想到屆時在馬路上被這台車剪線逼車就覺得心煩。
另外還有一台Demo Car
這台是Subaru的油電系統展示,他們家的油電系統叫做e-Boxer。
但雖然是油電,這個e-Boxer是拿來做為性能補足,而不是省油目的,為的只是能通過排汙法規。
跟同集團的Toyota Hybrid系統大相逕庭。
最後是心得結語的部分
一、電動車大舉進入台灣消費者市場
扣除掉大量交車的Model 3,今年各大品牌都正式的開始在台灣推出"純"電動車來宣示品牌技術力與新活力。
最明顯的就是今年相當積極展示的賓士,以及奧迪和日產。
只是電動車目前依舊是有錢人的玩具,充電座不普及、直流充電規格不統一,都會影響電動車的實用度。
住台灣的各位都知道,不是每個人家裡都可以安裝充電器,有很大一部分的人依舊住在傳統公寓。
這些人只能依靠租貸的室外停車場來停放愛車,想當然就不可能也沒辦法去安裝充電裝置。
新的大樓要安裝也必須經過專業單位評估可行性,並經由管委會同意之後,才能找相關單位施工。
整體來說難易度不是那麼簡單的。
只要沒辦法在家裡充電,民眾購入電動車的意願就會大幅降低。
而且相對的,油電混合動力一樣可以達到節能環保之外
(在台灣用電就必須正視發電來源,燒天然氣跟燒汽油是龜笑鱉沒尾的程度)
停車格也不需要額外安裝充電系統,車價也比純電動車要低上許多。
所以純電動車在短期幾年內依舊是各大車廠為了達到各地政府環保法規所不得不出的產品。
二、馬自達沒來
今年台灣馬自達其實不是沒有新車,Mazda 3、CX-30都可以是展場上的焦點。
但,就是沒來,也不知道他們高層在打什麼如意算盤。
總之,在看過新款馬三,以及過往台灣馬自達針對柴油引擎副水箱噴水、擋風玻璃破裂等等的保固處理方式之後,也只能祝福他們了。
三、開放試坐
扣掉那些超跑、超豪華車品牌之外,今年車廠只要有來,幾乎都全面開放試坐。
一來這本來就是車展的用意,參加展覽結果車子還怕人坐進去,那還來幹嘛?
二來也是台灣車市這些年來競爭激烈,進口車大舉入侵。
四、進口車款比例大增
多虧了進口全車關稅降低的因素,很多代理商就乾脆取消在地生產,改用進口的。
這樣做不只可以確保產品線的豐富之外,也能夠大大降低成本。
各位別忘了,台灣的關稅政策是會針對車輛進口料件進行課稅,零件課完後組裝成車再收一筆,
也就是說為了組裝一台車,引擎課一次稅、料件課一次稅、部分車體鋼材原料再課一次,組裝完畢販賣再打一次稅,真正的萬萬稅。
但是進口全車卻只要收一次關稅,之後販賣再課一筆稅金。
車商省下來的不只是稅金,還有組裝生產線的建立、維護成本,人工成本,料件庫存成本。
老闆只要租下保稅倉庫,等清關後拉到PDI洗一洗整備一下就可以交車了,爽。
還在那邊喊說關稅保護無能產業的酸民們,眼睛看仔細一點,降低全車關稅只會爽到老闆,苦了員工而已。
國際品牌都是採用單一工廠生產關鍵零件再供應到全世界,對總公司來說這樣才能省下成本,所以很多國產車料件是必須從國外進口。
台灣的零配件廠商很優秀,但是國外品牌憑什麼要跟你們買零件?
國外也有當地的零件廠品牌,他們就一定打不贏台灣的零件廠?外國政府就一定不會保護自家產業?
降低零件關稅讓國產車做起來有利潤,車商才有辦法把國產車市場做更大,才有辦法把單釋出給你們口中那些有競爭力的零配件廠去做。
國產車市場沒有做起來,自己家都沒飯吃了就不要傻傻地以為那些零配件廠有辦法活下來。
如果各位以為台灣的零配件廠有辦法生存,那是因為他們都在國外建廠房去供應當地車市,請問你們這些愛國同胞都在國外工作嗎?
五、CUV車款開始進入戰國時代
VW的T-Cross、Nissan的Kicks,這兩台我認為是目前檯面上進口與國產車款中相當具有競爭力的品項。
在Toyota的CUV還沒出來、Honda的HRV還在搞鍍鉻飾條的這個時機點,Kicks應該還能繼續囂張一段時間。
不過Kicks的熱賣也代表了台灣車市正式開啟CUV的熱潮,想必未來應該會有更多不同品牌的車款可以選擇。
轎車的式微目前看來依舊不會停歇。
最後用ShowGirl集錦替這次的車展畫下句點吧。
明年的車展會是小車展,不過上次的小車展辦得還不錯,或許也可以期待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