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zuki這台Swish是該廠定位在125速克達旗艦機種級距的下一台車。
雖然說是旗艦,但因為這台也才剛推出沒多久,所以能看到的機會不多。
剛好官方在北中南各拉了一場展示會,身為現任Suzuki的車主當然會想看一下到底新傢伙有幾分力。
切入正題,這台車最引人注目的應該還是大燈吧
雖然很多人說像勁戰,但這個形狀是來自於自家的GSX-R1000(L2)車系。
如果聽到有人跟你說這台車抄勁戰,代表他的眼光也就這點水準而已。
大燈是LED,全時點燈...我其實不是很喜歡全時點燈,因為對電瓶不好。
雖然LED耗瓦不高但還是毛毛的。
正面來一張
全新的車系,反正Suzuki每一代都是打翻重來。
從以前星艦到GSR到現在的Swish都是如此。
龍頭特寫一下
做一個口在正面,應該是單純的造型而已。
換個顏色
這個是消光灰,還蠻漂亮的。
儀表
全數位液晶儀表,各位牽回家後記得要先貼隔熱紙,不然到時候退色就知道有多難處理。
這點全天下的數位液晶儀表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反而比較喜歡指針式。
儀表模式有三段
注意右邊,這是最基本的總里程。
接著是Trip A
就是各位習慣的單趟里程。
最後是機油里程
本天兵特別問了一下經銷商的工作人員,他說這代沒有那種傳統單獨亮起的機油燈了。
改為數位方式可以自己調整機油燈亮的里程。
當有需要換機油的時候,OIL CHANGE字樣會自動在螢幕上顯示,不用切模式去看。
車尾燈
很簡樸單純的設計。
排骨看一下
所謂的排骨就是後搖臂,Swish因為是雙避震所以需要多一根後搖臂。
這後搖臂看起來也算是粗壯啦。
很重要的置物箱
現場工作人員講得很含蓄,但因為旁邊就擺一台GSR車系的NEW NEX的關係,所以直接現場殘酷擂台AB TEST。
Swish的置物箱不僅比較小,有幾個點是輸給GSR車系的。
1. 後方的高度。
GSR比較深,Swish比較淺,跟車尾的造型有關係。
2. 後方的一側有凸一塊出來。
以照片來說就是下方的位置,輪拱的左邊凸一塊出來。
那一塊既不是空濾也不是工具箱,要拆馬桶才知道是什麼。
3. 前方的空間是差不多的。
安全帽還是一樣要放前面,GSR是倒立放入,Swish放一頂3/4可以正立放入,全罩依據廣告文宣必須放橫的。
機油注入孔
這次Swish把機油注入孔跟卸油孔都做在同一側,並且取消大家很喜歡的紙質機油濾芯。
取消紙質濾芯我可以理解啦,因為很多叔叔阿姨阿公阿罵都忘了換。
但是對我們這些龜毛的騎士來說還是喜歡有一個紙質濾芯幫忙過濾機油雜質。
機油的容量是650ml,SEP引擎都這樣,很不需要大量機油潤滑。
跟以前UT引擎動不動就要950ml、換濾芯要1050ml的容量差很多。
比較麻煩的還是常見的1公升容量機油瓶會剩下350ml很討厭,1夸特容量機油瓶會剩下300ml很討厭這樣。
好處是有些800ml的特規便宜品就可以用了。
後方齒輪箱拍一下
齒輪油只要50ml真的是省到爆。
另外就是Swish的速度感應器放在後輪,中柱立起來空催油門,時速表就會開始跑了。
其他部分整理一下
1. 側柱熄火取消了。
我是直接現場測試,側柱放下來還是一樣可以發動。
又少一個安全措施有點小失望,我的GSR騎了11年,側柱熄火這項安全設備從來沒故障過。
2. 坐姿跟GSR差不多。
前方膝蓋空間跟GSR差不多大,身高高一點的還是會打到龍頭。
椅子在造型上沒什麼感覺,發泡棉還蠻平均的。
3. 油門一開始還是有空一段XDD。
騎過GSR的都知道,就不多談了XDDD。
4. 有發動,但是不能騎出去,因為是展示會不是試乘會。
引擎聲音就單汽缸的聲音,跟GSR相去不遠啦。
EASY START一按發動這功能還蠻方便的,碰一下就會一直發到發動。
5. 冷車狀態下是一按即發。
我是不知道這台車是怎麼運到活動現場的,不過引擎那一塊都涼涼的應該算冷車吧。
但我知道大家說冷車難發是要等過夜才會難發動,雖然我的化油GSR從沒遇過冷車難發...。
6. ABS燈沒有預留。
我知道有在關注這台的網友有看過日本車展的那台Swish是有ABS燈號的,但現場展示的沒看到。
現場這台ABS的那個燈位是空的,連字都沒有。
反正等法規說要有ABS,就會自動冒出有ABS燈的儀表了,各位不用擔心。
接著是場邊花絮
現場除了Swish以外還來了一台NEW NEX
單論置物箱空間的話,這台真的還能再戰10年。
以及一台GSX-R150
旁邊有一台GSX-S150,有摔過就不拍了。
最後是SG時間
Swish對本天兵來說,定價稍微高了點,置物箱空間縮水令人傷心。
其他的沒什麼感覺,就我而言GSR車系帶來的衝擊還是強過Sw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