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黑科技 Sony MDR-1000X代開箱與試聽

先說在前頭,這個是幫朋友買的,他委託我測試看有沒有問題

我就順便寫一下紀錄

不然現在網路搜尋幾乎都是媒體的文章,很少有使用者自己的心得

意外的是這支還蠻熱門的,常看到購物網站掛缺貨

 

話不多說先來個箱子吧


不知道為什麼,商店居然用MDR-ZX110的箱子寄送商品XDD

 

打開一看


氣泡墊包起來一大包

 

先看贈品


這個是walkman造型的小包包,大概沒什麼用

 

本體

DSCF0607

朋友要的是象牙白,我比較喜歡黑色

 

側邊


對焦沒對好

其實我是要拍這次的箱子跟Sony不少高階耳機一樣都是採用寶盒式箱子來裝

 

背面


拉哩拉雜寫了一大堆

 

打開盒子


是從側邊抽出喔

 

寶盒一覽


最近這幾年Sony的高階耳機很喜歡這樣玩

黑底,正中央印一個Sony Logo,高級感很好創造對吧

 

打開一看


左邊是配件盒,右邊是收在收納包裡面的耳機

 

我們先從左邊看起


配件有說明書、Micro USB公對USB Type-A公連接充電線、3.5mm音源線

以及上飛機會用到的耳機插孔

 

右邊的本體直接拿出來吧


上面一樣印一個Sony根本尊爵不凡

 

打開一看

DSCF0637

耳機收得好好的在裡面

 

拿開一看


超簡易說明書就在底下,必須說這樣的設計真的很貼心

 

來看看耳機本體吧


令我意外的是象牙白的質感出乎意料的高,本來以為土土的顏色配上消光金屬後意外的很搭

 

NFC在左耳


觸控板在右耳,就是全白的那面

 

實體I/O介面


按鍵、3.5mm耳機孔都在左耳,右耳只有Micro-USB充電孔與充電指示燈

 

單體拍一下


其實是拍不到,因為耳罩襯墊沒拆下來

不過這個材質還不錯,相當柔軟舒服

 

產地


馬來西亞製造,不是中國大陸

 

充電


充電時亮橘紅燈,充飽就熄燈

 

 

看完一堆圖,來看看使用心得吧,首先我們先從降躁、觸控板來聊起

 

降躁效果

降躁耳機我只有聽過這隻跟BOSE的QuietConfort 35(簡稱QC35),後者在展場測試的

Sony的降躁效果非常出色,有多出色?

我在測試的時候窗外不斷傳來汽機車行駛而過的背景噪音,還有不少改管的小屁孩狂催油門

一戴上1000X開降躁後就完全聽不到

真的是完全聽不到,完完全全聽不到!有種身處聲音黑洞的感覺

BOSE雖然在展場測試的,但在展場AB Test下兩者不分軒輊

所以戴上QC35應該也會有跟1000X的體驗

這邊Sony贏在可以根據每個使用者位處的背景所感受到的噪音去做個別微調

但我沒有測試這個功能就是了,光是基本的降躁功能就已經強得很恐怖

 

至於觸控板

不知道是哪位工程師想到用觸控板來控制,真的是有夠厲害

右手一摸馬上降低音量,並且將外部聲音透過麥克風收錄再用右耳單體來放大

前面提到降躁效果出色的關係,這個觸控板就真的是扳倒BOSE的一根稻草

因為QC35必須拿下耳機才能解除降躁啊XDDD

 

音量調整也是一點,QC35要用手指去找按鍵

1000X只要手指頭輕輕往下撫摸就可以降低一格音量,往上撫摸增加一格音量

換曲、接電話也是觸控板搞定

1000X就方便性這點來說完全輾壓QC35,真正感受到Sony科技力的產品

 

接電話方面

畢竟是一隻藍芽耳機,所以在接電話這部分還是需要的

接電話只要輕觸兩下觸控板就能接通,只要APP支援用藍芽講電話就可以用這支講

而且講電話的同時降躁功能還是存在的,真的很方便

不過我相信這個隔壁家應該也辦的到XDD

 

至於聽感

本天兵用一般藍芽aptX規範連結,因為手上的裝置都沒有支援LDAC

初開聲時三頻走向意外的偏向三頻均衡,低頻下潛得很好

高頻響應與低頻表現類似,都有接近旗艦的基礎

音場約略是在一個大房間的水準,以封閉式耳機來說音場算是比較大的

但比較可惜的是人聲水分不夠,略為死板

BASS過於鬆散大片缺乏力道

解析力似乎因為有DSEE HX加持,雖然高卻有一股數位的味道

(根據線上說明書,無線狀態下除非使用LDAC連結不然DSEE HX是預設啟用的)

 

用白話文講:這是一隻表現非常均衡的萬元旗艦降躁無線耳機

 

配戴感

很舒服,耳罩襯墊的材質相當柔軟

加上降躁功能後會讓人暫時忘記自己正戴著耳機

 

最後心得總結:這是一隻適合大多數一般人胃口的超方便無線降躁耳機

對我來說在音色上少了特色,開DSEE HX數位感太重

如果只當作旅途中暫時聽聽的耳機來看,這隻幾乎無敵了XD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