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吃喝] 聊聊這次旅途吃的那些日本當地特色料理

是說這次旅行除了看富士山以外,還特地嘗試了不少日本當地的新奇傳統料理。

畢竟日本能吃的不是只有拉麵而已,還有很多食物是值得我們挑戰(?)看看的。

 

首先第一個就是......壽司

其實是要聊"壽司三味"(すしざんまい),這間在台灣目前(2024年上半年)還沒有開店的日本連鎖壽司店。

母企業是"株式会社喜代村",本店位於東京築地市場的"壽司三味"是旗下的其中一種連鎖品牌。

 

這間在日本的印象就是"老闆"。

他們老闆很喜歡親自上陣拍廣告,還很強調去魚市場標最新鮮最大尾的鮪魚回來供應給客戶。

不過我要說的是,這間位於晴空塔Soramachi的壽司三味(東京スカイツリータウン・ソラマチ店),基本上並不是那種強調俗又大碗的連鎖壽司店。

 

若以一般連鎖迴轉壽司店的價位定位為中下、傳統壽司店定位為上的話,這間的價位至少在""左右。

單點一盤壽司如上圖大概兩百日幣左右,套餐大概三千到六千日幣左右。若要吃好一點的話,一個人的餐錢要抓一萬~一萬五日幣左右,看你要吃多豪華而定。

那為什麼這間價位比迴轉壽司高?因為這間的服務是比照一般傳統壽司店的,他不是迴轉壽司,所以從一般壽司店的角度來切入的話反倒是相當划算的選擇。

順帶一題照片中的壽司料是北海道產的"ニシン",也就是鯡魚,吃起來就是很普通的白肉魚。

 

而為什麼說是挑戰呢?因為本天兵去日本玩,基於安全考量基本上不吃生肉XD。

這次會願意開特例,是因為剛好在這邊逛街+猜測晴空塔美食街應該衛生條件會抓比較嚴,所以就跟他賭看看,結論是還不錯,吃完蠻滿意的XD。

 


第二個挑戰的是"文字燒"(もんじゃ焼き)。

 

文字燒是東京當地特有的傳統庶民料理,特別在月島地區有大量文字燒店家集結。若有人問起東京當地有什麼傳統特色料理?第一個想到的大概就是文字燒了。

跟一樣有"燒"字結尾的大阪燒、廣島燒不同的地方在於,文字燒是料拌上麵糊後,攤平在鐵板上,煎烤到熟後再用小鏟子鏟起來吃。

 

文字燒的點法很簡單,看喜歡哪個就點,店員會到你桌旁親自幫你製作。

只是要注意的是,菜單中除了文字燒以外的料理可能就得自己做。若是懶得動手就專點文字燒就好。

 

而文字燒基本上長這樣

對,很難看,連日本人自己都吐槽這食物根本不上相。

 

而且吃起來也很普通。本天兵點的是最基本款的明太子麻糬文字燒,基本上就是在吃鹹鹹的麵糊而已,沒有什麼特別的味道、也沒有肉、也吃不出蔬菜,強烈建議點其他明顯看的到料的文字燒。這一道料理是這次旅行中比較後悔的一餐XD。

 


第三個是"成吉思汗烤肉"(ジンギスカン)

 

顧名思義,就是烤肉,但是不是把成吉思汗丟上烤肉架,而是"鐵盤煎羊肉"。

這道料理其實是北海道當地的熱門料理,甚至可以說是北海道的在地代表特色料理。起源於當時北海道開拓的時候政府設了一個食用羊的養殖研究所,弄著弄著就在當地推廣羊肉料理。剛好那時候從中國傳入"鐵板炒羊肉"這種料理方法,慢慢的就變成了"鐵盤煎羊肉",至於名稱則是日本人自己天馬行空想出來的,跟成吉思汗啊蒙古啊東北啊一點關係都沒有。

 

因為這道料理在北海道太熱門了,所以遠在東京也有店家提供,這就是身處大都會的好處。

 

成吉思汗烤肉長這樣

最外圍放一圈洋蔥,中間則是新鮮的生羊肉放在盤上烤,底下的火則是炭火(看店家設備而定)。

這道料理也是要自己動手做的,服務生會上道具、上料理,顧客再自己把肉放上鐵盤煎烤。吃過日本燒烤的大概都很熟悉這流程。

我們也不用怕室內燒炭問題,店家的換氣設備都會全開,店內不會滿滿的都是烤肉煙霧,或者該說一點煙都沒有,只是要注意衣物多少還是會沾染到烤肉味。

 

味道上,因為這次的店家有特別挑過評價很好的(ジンギスカンゆきだるま中野部屋一門 両国部屋),所以整體來說蠻滿意的。肉質相當的新鮮,幾乎接近無騷味,烤熟後稍微沾點醬料就非常好吃。

 

會勸退的點大概就兩個:一是台灣人不太習慣入座後還要自己料理的餐廳(特別是老人家,聽到還要自己烤時臉就臭起來),二是價位比起主打CP值的廉價燒肉店要高不少,要吃飽的話一個人差不多一萬日幣上下。

 


第四個是"Sugakiya",一間位於日本中部地區的連鎖拉麵店。

 

這間是去靜岡吃的,因為關東地區一間都沒有。

這間Sugakiya的特色就是"超便宜"!基本款拉麵430元日幣(2024/3/21後改訂的價格)。

本天兵點的是拉麵加蛋(玉子入ラーメン),改訂前的價格才450元日幣(2024/3/21後改為530元日幣)。

 

而那碗當初一個銅板有找(日本最大面額的一般流通金屬貨幣是500元日幣)的拉麵長這樣

超正常!一點也不像是低於五百元的拉麵,這要是放在東京大概就八百五了我猜。

味道上也是超正常,就是很標準的豬骨白湯頭拉麵,沒有偷工減料。

 

而且sugakiya最有名的還有這個

湯匙與叉子的結合體XD,不過這餐具連日本人都覺得難用就是了XDD。

總之,如果來到愛知縣等日本中部地區,不妨找找看這家很特別又超便宜的連鎖拉麵店吧。

 


第五個是"富士宮炒麵"。

 

炒麵就炒麵,為什麼要加個"富士宮"?其實是因為富士宮炒麵有它的規則:限定富士宮地區製麵所的硬麵、海鮮料、大量柴魚粉與富士湧泉水等等,不是單純的油麵加醬炒一炒而已。

這道料理基本上也只有富士宮地區才吃的到,是當地的庶民美食(B級グルメ)。

 

而那個大名鼎鼎的富士宮炒麵就長這樣

看起來非常的普通XDD。實際上也的確如此,庶民美食大多不上相。

不過要注意的是本天兵點的是一般份量的富士宮炒麵加蛋,那個"加蛋"要另外加錢。

 

味道上,首先要注意的是日本的炒麵大都是酸鹹酸鹹,不是台灣這邊的甜鹹甜鹹,吃不習慣嘴裡有一個酸味的話建議日本炒麵都PASS。而富士宮炒麵的特徵"海鮮料"則是相當明顯,因為有大量魷魚腳在裡面。另外高麗菜因為鰹魚粉跟炒麵醬的味道都太重了所以有點...不習慣,就是酸鹹酸鹹的炒高麗菜。麵體是硬麵但不會硬到咬不動,略硬而已。

 

吃這道料理建議要配水 or 飲料,本天兵很入境隨俗的來了杯"哈密瓜蘇打漂浮飲"

(メロンソーダ・フロント)

其實就是彈珠汽水+綠色食用色素+香草霜淇淋。完全庶民到底的在地特色料理組合。

 

 

這次旅行吃過的特殊料理大致上就到這邊。以"冒險挑戰精神"來看的話的確是蠻有趣的。

不過如果同行的旅伴有老人家、或是平常問他吃啥都回隨便,結果意見一大堆的人的話,就建議拉麵炒飯煎餃之類的日式中華料理打發一下就好,他們很難接受這些不熟悉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