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北國際新車大展,觀展心得

睽違已久的大展,這次展覽的全名叫做:2024 台北新車暨新能源車特展。

 

其實講白一點就是含電動車啦,順應潮流。

 

而這次的展覽也因為和泰有參加,所以的確是名符其實的大展。

(大展小展最大的分別是主辦單位是不是台北市汽車代理商業同業公會,是就是大展,同時也會有和泰參加)

 

只是可惜的是這次的大展雖然在北市最大的南港展覽館舉辦,

但是展場空間只用了一樓的2/3而已,沒有把整棟南港展覽館一館給包下來。

而且參加的車商也少了很多國內外常見的品牌,不過這個問題以前本天兵就討論過了這邊就先跳過吧。

 

既然和泰來了,Toyota就先來聊聊吧


 

這次主打的是bZ Compact SUV Concept


很少見的概念車,要知道台灣車展都是來賣車而不是展示科技的。

這台未來也會量產,只是一來名字不是這個、二來外型也會重新塑造。

總之和泰只是想說我們也有在弄電動車唷,不是只有bZ4X而已唷。

 

說到這邊就先來看一下bZ4X


外觀大家都很熟了,這邊直接開電機蓋(引擎蓋)給各位看。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看出什麼端倪?如果不懂的話本天兵這邊直接解謎:這電動車很油車。

從這張照片可以看到,傳統引擎室裡除了引擎的位置被逆變器給取代了以外,其他都跟油車一模一樣。

bZ4X有剎車油、冷卻水、小電瓶(12V傳統鉛蓄電池)等這些從油車過來的零件。

 

換句話說,TOYOTA在bZ4X上的設計思維還是留在油車的想法。

要跟真正的電車相比,TOYOTA還有一段距離。

另外車內空間略小於RAV4、用料略低於兄弟車Solterra。

 

另一台大明星是第五代的PRIUS


說是限量的芥末黃,本天兵覺得沒有那麼黃,反倒有點計程車感。

這台車比較驚喜的是車內空間


除了空間窄小以外,副駕駛座居然可以看到引擎蓋的底下,你沒看錯,黃色那片是引擎蓋。

代表他的座高是相當的低,前檔也超斜,駕駛視野需要習慣一下。

而且方向盤的可調高度很低,加上方向盤上緣很容易檔到儀表板。

整體來說雖然整台車的設計相當新穎,但是由於豐田的車輛科技不夠進步的關係做了很多取捨。

像是方向盤當初應該是考慮類似特斯拉那樣York式的非圓方向盤,但是線傳飛控技術並不成熟的關係無法用在PRIUS上。

所以才會有方向盤擋住儀表板的問題。

 

另外一個大明星:Yaris Cross


不意外的話沒過多久就會滿街跑了。

這台車是Daihatsu(大發)設計的東南亞市場產品,和泰很喜歡拉東南亞的過來國產化。

像是VIOS、Yaris都是,講好聽點叫亞大車款,講白點就是東南亞廉價車。

 

內裝質感常被攻擊也常被護航


本天兵是覺得......兩邊都對XD,

用料的確不好,但是設計感也不差,有一點超過這個等級的設計思維。

特別是很多地方採用硬質塑膠的同時,也多了很多鏡面烤漆飾板下去調整質感。

不過空間倒是沒啥問題,含駕駛四個人乘坐是很輕鬆舒適的,空間上很符合休旅車的定義。

大發本來就是日本輕自動車的設計專家,車內空間最大化一直都很在行。

 

和泰還有另一區是商車區:Hino


這次展示的除了氫電池巴士以外,還有純電的Hino貨車



蠻驚訝的是他貨箱的底板蠻低的。

不過這台車的充電頭規範是ChaDeMo,來台灣還早。

 

另外和泰也已經把觸手伸到充電服務了


和潤電能,會敲算盤的蘇家不會放過這個市場。

 

 

看完Toyota後,接著是Nissan


 

這邊最有興趣的是X-Trail



直接說了,空間大、內裝質感好,整體都很討喜。

另外他中控台螢幕反應速度很快,大概有Tesla的水準。

相較起來Lexus不知道為什麼明顯遲緩。

 


引擎是1.5L三缸渦輪增壓(VC Turbo),中國那邊對三缸很感冒,台灣這邊無感。

有感的話六和也不會出這麼多三缸Focus了。

另外這台車雖然是輕油電但還是有小電瓶的。

 

另外還試坐了一下Kicks e-POWER版。


最明顯的差異除了排檔桿變成小滑鼠以外,就是方向機柱可以調前後,汽油版只能上下。

其他都跟國產Kicks無異,連門板都是一樣陽春簡陋的設計。

無論國產進口,拿到2024年來看也已經過時了,要跟YC比想必是相當困難的,特別是那個不相符的售價設定。

 

 

看完Nissan後,隔壁是納智傑Luxgen


 

這邊主角是即將上市的n7


車名商標是n的七次方,直接講就是n7啦,反正納智傑的車大概都是這樣命名的。

不過這次車展因為他們預估觀展人數會太多,所以是採預約制的。

沒預約的其實就是外面看一看就好,反正到時候展間都會有,各位不用心急。

 

另外油車就沒有預約制



畢竟銷售主力不在這邊。

 

不過U6 Neo把儀表板改成液晶螢幕這點真的大推


照片看不太出來,實際看會發現畫質還蠻好的,而且辨識度也很清楚。

其他就沒什麼變了,畢竟是末代車。

 

看到這邊其實蠻感慨的,2020這個疫情前最後一次車展拍了納智傑,那時候主力都是油車。

四年後的2024車展,主力已經變成電車了。

裕隆在操作這個親生的小眾品牌時不僅相當大膽也十分靈活,該怎麼做就怎麼做。

休旅車當道就出休旅車,電車開始崛起就轉向電車。

特別是油轉電其實對傳統車廠來說是相當困難(看看Toyota,就連Nissan也還在轉型),裕隆卻是說轉就轉。

絲毫不把油車包袱當作神主牌死抱不放,否則也不會有n7的誕生。

總之繼續觀察吧,油車不差,電車更要努力開拓。

 

 

接著是這次難得參展的BMW


 

賓士今年沒參展、奧迪也沒有,汎德倒是挺積極的。


而且這次還拉了最新的5 series(G60)進場,而且都沒鎖!


車款是520,另外還有電車的i5 M60。

 


內裝質感上是沒有問題的,至少比起賓士丟一堆螢幕在車內搞得像中國車那樣要好。

而且雖然5系列是油電車共用底盤,車內底板卻沒有像傳統電車那樣高到讓後座變成蹲坐姿。

換句話說,在G60上從油車到電車的切換是毫無落差的。

 

不要以為這很普通,iX1就明顯有落差


坐在iX1後座是像蹲坐一樣,膝蓋超高,腳也放不進前座底下。

 

 

繼續是進口車的Lexus


 

這邊先坐了RZ450e


畢竟這車大概銷量也不會高到哪裡去。

 


中控台螢幕的反應老實說......蠻慢的!這是原廠車機還不是車美仕喔。

(順帶一提新世代的車美仕車機用起來的反應速度比RZ450e這螢幕還快...)

整台車是很帥啦、空間也不會太差啦、但是感覺Lexus在電車這部分還沒準備好。

 

另外一台很熱門的是在車展發表的LBX


論外型真的很像馬自達開過來的,這點當初在發表的時候本天兵就提到了。

可惜的是這次沒機會坐,因為剛好遇到冠儀在拍片。


這次車展是10:00開幕,一般人進場是12:00以後,那兩個小時就是給媒體拍攝用的。

所以為什麼在一般開放的時段裡各大媒體還要繼續拍攝這點我是感到不解的。

不要說冠儀(Go車誌),連小施汽車、全民瘋車bar(廖宜塵)、地球黃金線等各路人馬都在這個時間點進場攝影,完全無法理解。

 

最後統整一些有來但沒特別標記or不給坐的

Porsche:現場是汎德永業過來擺攤,一樣不給進去參觀只能外面看看。


 

Lamborghini:一樣不給進,車子蠻漂亮的。


 

Lotus:一樣不給進,只展示EMIRA


 

Suzuki:沒新車,完全沒新車(虧我鈴菌,白期待了一下)。


 

Tesla:新版Model3沒來,台特永遠慢半拍。


 

Subaru:代理商問題,沒啥好聊的。


 

Infiniti:沒新車。


 

Singer:永三的新玩具,現場拉了台經典的964進來讓大家拍個爽而已。


 

McLaren、Bentley、AstonMartin:永三的三神器,慣例的來曬車不給進。


 

INEOS:有牌的改裝車。


 

OPEL:完全來賣車的。

 

ShowGirl:偏少但不至於沒有







 

結論:

雖然規模大幅縮減,不過有車展對消費者來說都是比較好的。

不然車商躺著賣都不用出來拚業績拚形象的市場你能吞得下去嗎?

至於新能源,對岸中華人民共和國早就玩到整台車變成移動電影院了,論電車海這岸的我們還落後人很多。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不要老被傳統觀念給束縛住是我們需要警惕的。

只是電車要普及,除非一度電跑12km,否則電池都會是拖累成本阻礙銷售的主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