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破壞者 EarFun Air Pro 3 藍芽耳機開箱與簡短心得

這款耳機算是清單中的意外之客,

因為本來是鎖定Sony的XM5(Sony WF-1000XM5),並且想趁網購優惠時段下手。

但......後來想想有幾點讓本天兵勸退:

1. 這東西有電池,有電池就代表有衰退

2. 電池不能自行更換

3. "真"無線耳機有遺失的風險

4. 售價高達8990元(官方定價)

5. 藍芽傳輸本身對音質就有一定減損,LDAC也不是萬能的

 

所以想說乾脆買個便宜的,就算壞了、掉了也不會心痛。

加上真無線藍芽耳機這類商品,各廠商現在都當成消耗品在規劃,所以也不用急著攻頂。

 

找著找著,剛好看到北邊島國YTer評論了幾隻真無線耳機,

其中該YTer認為"萬元日幣以下CP值破壞者"就是本文主角,後面也放上了測試影片。

在看過該影片、加上近期網購優惠時段,想一想就是他了。

 


寫在開箱之前的一番話:

本文內的產品都是本天兵自己掏腰包購買的,沒有接受廠商贊助。


 

首先是外盒


還蠻小的。

 

開箱



下面的小黃盒是替換用矽膠耳塞、USB-A對Type-C充電線。

 

開盒


這次購入的是藍色版本,其實就是海軍藍,黑色也不錯。

 


看完開箱,簡單列表一下耳機的規格

 

商品名稱:EarFun Air Pro 3

Model:TW500

驅動單體:11mm 羊毛複合驅動單體

藍牙版本:5.3 ( 高通 QCC3071 晶片 )

藍牙協議:A2DP、AVRCP、HFP、HSP

音源編碼:aptX Adaptive、LC3 (LE Audio)、AAC、SBC

防水等級:IPX5(電池盒不防水)

電池容量:54mAh x2 (耳機) / 520mAh (充電盒)

播放時間:7小時 (開啟ANC) / 9小時 (關閉ANC) / 充電盒額外36小時

充電時間:快充10分鐘可用2小時 / 無線充電充滿需3.5小時

充電方式:USB-C / 無線充電

產地:Made in China

韌體版本:Version 1.0.8(透過原廠app更新,非出廠預設)

官方定價:2580元新台幣(本次購入價2311元)


 

這支耳機的賣點很簡單:ANC降噪、aptX Adaptive、售價2500水準

論功能來說這款耳機就是大全配,且都有一定水準。

 

看完開箱,接著就是殘酷的金耳朵實際音質測試

測試環境:Sony Xperia 10III(支援aptX Adaptive),本耳機不支援有線傳輸。

 

高音:尖細、刺耳、粗糙的。

人聲:近的、明顯的、有表現力卻缺乏溫度。

低音:過多、紮實有力、粗糙、收放普通。

定位:優秀(以價位而言),雖無法清楚分析站位,但至少知道是有站開來,只是位子有點亂。

細節:優秀(以價位而言),2500元價位來說,至少聽得出來什麼是什麼。

音場:窄小的,約略一個教室。

反應:略為黏滯,快一點的音樂就會感受到音樂收放速度有點跟不上。

 

音樂表現上以這個價位來說算是相當超值的,但就是那個低音的量稍嫌多了一些。

進app調EQ也只能得到些許的改善,畢竟聲音表現還是以單體與腔體的好壞決定大多數。

但想想也沒花多少錢買,心裡就比較不計較了。

附註:關掉ANC降噪後低頻的量會少很多,整體變成比較白開水調音。

另外他降噪明顯的頻段是低頻,APP內有註明人聲降噪效果會比較差 。

 


 

配戴感:輕微。

知道有東西塞在耳朵上,不過基本上不會感到不適。

耳機本體重量也不明顯。

 

降噪能力:優秀(以價位而言)。

功能豐富(全降、環境聲、風降),且都有明顯降噪效果。

不過離Sony那種完全異次元等級的程度還有一點距離,沒放音樂時多少還是會聽到外界的雜音。

以音量來比喻的話,沒開是100,開啟全降噪大約是35左右。(所以還是索尼大法好,BOSE大法也好)

至於降噪模式下的不適感,目前來說是輕微的,多少會感受到耳內壓力上升。

 

aptX Adaptive:

其實96kHz跟48kHz在這款耳機上是差不多的,除非你在安靜環境聆聽否則不易分辨差異。

不過整體表現上無論是48k還是96k都比AAC好上太多,而且是明顯好上太多。

可以慶幸的是至少高通沒寫了一個廢物功能進去。

 

LE Audio:SD690不支援。

這個更高音質的解碼功能,在軟體面上Android 13已經全部支援,所以你只要是Andriod13以上的裝置都內建LC3。

但是在硬體面,以高通來說,處理器是SD690、SD695都不支援,要到6 Gen 1才有這功能。

而發哥(聯發科mediatek)則是有像是天璣8000等都有支援,手腳比高通快。

至於其他更詳細的硬體支援清單就要請各位大德自己動手找官方處理器的datasheet了。

附註:LC3功能目前Earfun尚未更新支援韌體(2024/6/4)

 

其他雜七雜八的部分:

app:必裝。

耳機的韌體更新都得透過官方app(EarFun Audio app)進行。

其他像是EQ調整、電量、多裝置配對等等都得透過app對耳機寫入調整與確認。

 

低延遲遊戲模式:要進app開。

雖然可以設定耳機熱鍵啟動,不過那也是要進app設定才行。

可惜的是本天兵手機沒有音game所以也無法測試。

 

單耳模式:支援。

 

多裝置連線:支援。

 

配戴感應器:無,要把耳機收回電池盒中中斷連線。

 

快速注意模式(Sony的單手觸碰耳機會暫停音樂進入環境聲模式):

無。要不就長按耳機進入環境聲模式,或是拿下耳機。

 


最後是結論。

優:

功能多到滿出來、價位相對低廉。

 

缺:

音質表現不夠全面。

 

適合哪種音樂:

不需要解析力的老歌、低音多節奏感強的流行樂。

 

不適和哪種音樂:

高音為主的音樂、需要纖細表現力的音樂。

 

文末來點碎碎念:

其實這類"真"無線耳機,廠商在產品規劃上有很大一部分受到晶片供應商的限制。

單體可以自己做、腔體可以自己設計,但是關鍵的音訊解碼晶片與電池都是那幾間廠商給把持住。

所以現在這類耳機真得滿地都是,因為需要的材料全部都可以找代工廠幫忙,耳機廠商只要整合、包裝就能對外銷售。

有水準的廠商當然會針對音質表現做出屬於該廠風格的調教,

但你也知道這類產品只要多到爛大街就代表有很多都是所謂的"劣幣"。

 

而這些劣幣想當然爾的會去驅逐良幣。

所以很多老牌耳機廠商在這波"真"無線耳機的浪潮中失去了自己的地位。

畢竟這些廠商拿手的是調教功力,自己有掌握的料件頂多就單體與腔體材料,關鍵的晶片完全受制於他人。

所以在產品的推出速度上就明顯慢於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廠商,畢竟人家可能華強北走一圈就準備出貨,你還在實驗室測響應。

 

不過新世代的推進也讓一些小廠有了翻身的機會。

一些好的產品不是沒有,但就是淹沒在競爭激烈的紅海市場之中。

消費者需要更有耐心去尋找適合的產品。

 

可惜的是像我們這類認真寫評測的網誌,不用一秒鐘就被廠商投下的廣告海給蓋過。

時代進步的越快,我們就更該放慢速度去細心尋找隱藏在華麗敘述中的小小惡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