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戰士新劇場版:終 電影觀後感

(內有嚴重劇情洩漏與討論請慎入!)

雖然沒辦法親赴電影院,幸好這個時代主流是正版串流媒體,終於是一圓兒少時期以來的一個掛念。

 

想當初,<序>的上映,刷新了我們這些老EVA迷的印象。

緊接著<破>,最後劇情的走向完美的呼應了"破"這個字,因為庵野監督打破了過去所有EVA的傳統框架而大破大立。

但之後的<Q>的確也讓人想大喊FU_K YOU(Q),因為拖了這麼久的時間卻換來一個幾乎打翻前兩作劇情的作品。

 

當年看完Q有多震撼?

要知道<序>是2007年上映的,<破>則是兩年後的2009。

<Q>卻是三年後的2012,而且當初<破>之後的預告跟實際上映的內容完全沒關係。

除了內容與預告完全沒關係之外,整個劇情甚至完全大跳躍到所有的觀眾都跟劇中的真嗣一樣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一直到結尾。

(當然我們在<終>上映後的訪談才知道破跟Q中間其實還有一部,但是劇本裡完全沒有主角碇真嗣的出場所以才故意留白跳到Q)

 

然後,就是漫長的等待。

因為<終>的上映,已經是2021年的三月了。

 

這漫長的9年,若是從第一部開始則是14年,觀眾都在等庵野給一個交代。

在這之間甚至也有不少的聲音指出庵野其實是做不出來所以才一直不斷的拖下去。

 

幸好,<終>的上映,證實了庵野監督還是那個27年前驚為天人、大家熟悉的庵野老賊。

他不是做不出來,他只是在藏而已XD。

這點在NHK的採訪紀錄片<再見了所有的福音戰士~庵野秀明的1214日~>裡一覽無遺,因為製作組跟庵野把認真工作的片段都拿掉或是拒絕收錄進去。

所以你在紀錄片中只會看到一個整天不知道該怎麼辦的中年人在那發呆而已,直到最後才碰碰碰的生出作品。

 

<終>對觀眾來說是什麼?我想就跟庵野一直以來想藉由EVA系列表達的核心思想一模一樣。

EVA是庵野所感受到的人生縮影,同時也是試著探討人心的一部寓意作品。

若是從序一路看到終或許你會更能體會到這個感受。

 

14歲的你有一天莫名其妙被遺棄自己的老爸叫回來搭上噁心螢光綠的巨大機器人(?)去對付莫名的巨大生物。

眼前所有的人你都不認識,為什麼要搭?為什麼要打?毫無頭緒的情況下你努力了完成了要求。

緊接著又是不斷的面對著不同的狀況,周遭的人好像都知道什麼自己卻像是蒙在鼓裡。

最後關頭聽到一路過來很照顧自己的大姊姊長官說"你就放手去做吧!",結果世界卻毀滅了。

一叫醒來發現當初那個大姊姊長官像是變了個人一樣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周遭的人還把自己當成瘟神,脖子還被綁了個自爆項圈被當成犯人對待。

一氣之下跳槽到對面陣營,有個跟自己似乎同年紀的好人很照顧自己,結果最後不只世界又毀滅了之外,那個好人還在自己眼前爆炸得血肉橫飛。

 

發展至今已經不用考慮什麼來龍去脈了,去哪邊都是罪人,不管在哪邊都會引發世界毀滅,這就是真嗣在<終>初期的狀況。

(真嗣:我聽從指示拯救了世界兩次,卻同時毀滅了世界兩次...啊現在又要怎樣?)

 

第三村的那位萬事屋,也就是當年同班的眼鏡仔劍介就看出來真嗣的落魄。

故事中的14年前真嗣是世界毀滅的主因之一,但是現狀與年紀的增長讓劍介知道真嗣只是需要時間去復原。

在經過疑似第三次衝擊後,殘存下來的第三村居民比起憤怒、復仇,更懂得理解與原諒。

所以婦女們看到疑似凌波零跌倒時沒有責怪她,而是幫忙她站起來繼續稻作。

 

疑似凌波零的角色則是作為真嗣心靈重建的過程。

一開始什麼都不熟之外甚至連情感的表達都不知道,這點跟當初TV原版的凌波零相近,都是設定好的白紙。

疑似凌波零帶著觀眾一步一步認識第三村,其中也不斷地嘗試接觸真嗣,因為對她來說真嗣跟明日香是她唯二的家人。

相對的,真嗣的心理狀態也沒有到完全封閉,至少他對明日香、零是有反應的。當初自己拚死救出來的凌波雖然不是眼前這位,但也很接近了。

一邊是不斷寫進新事物的白紙,另一邊則是無法提起勇氣去閱讀。幸好最後庵野放軟手段,讓他靠著本能(肚子餓)去突破這道藩籬。

到這邊,疑似凌波零的工作就已經完成泰半了。

 

真嗣選擇登艦而不是留在第三村的理由正是疑似凌波零變回LCL,讓他發現眼前的和平其實只是飄渺,自己若不做些什麼絕對會後悔。

在這邊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真嗣都沒有台詞,象徵著真嗣自己的決心而願意聽從美里的指揮乖乖待在隔離室。

 

相對的,明日香的想法就很堅決。

觀眾可以從對話中隱約得知這個明日香其實不是正常人,其實就是代表明日香自己早就有自覺自己的身世。

也因為體悟得早,她拒絕與村人接觸,雖然知道自己才是最怕寂寞的那個小女孩。

但就是知道自己的弱點,所以才能豪無後顧地完美扛起明日香這個角色原本的定位。

至於這個"式波·明日香·蘭格雷"到底是誰,劇中透漏來看應該與疑似凌波零一樣都是人造的EVA駕駛員。

或許就是這理由所以角色名才從"惣流"變更成"式波",當然這也是庵野一直壓到12年後的<終>才給出部分解釋。

 

第三村的劇情在<終>佔了非常大的比例,其實就是為了從旁敘述所有人心中的想法。

除了前面敘述過的角色以外,醫生(暫)冬二在新劇場版免去搭上EVA的命運後,就變成了負責敘述"現狀"的說書人,帶著觀眾看看14年後人類生活的樣子。

萬事屋劍介則是負責解釋的引路人,包含第四次衝擊後外面世界的樣子、現狀是如何維持的,以及主要角色的伏筆。

那個伏筆就是老間諜加持與美里的兒子:小加持良治。真嗣也是從這邊去理解到美里在疑似第三次衝擊後的心境。

 

其實<終>整體來說,給的解釋還真的不少。

當然幾個名詞像是GAF之門、尼布甲尼撒鑰匙,以及EVA Mark.04系列中為什麼會有類似第三使徒的臉等等這些寫在庵野心裡不會明講的以外。

有不少的設定跟來由都在這最後的電影裡獲得了很好的解釋。

像之前式波改名、疑似凌波零、Wille的來由以及Q時期眾人的觀點等等,大多能在<終>裡取得足夠的解釋。

 

最終的南極決戰,不僅是角色之間要作的了結,同時也是庵野要給新劇場版這一系列作一個完結。

負宇宙呈現的不只是要跳脫第四面牆的表現,更是一種從過去到現在的一個總結手法。

像是兩台EVA在道具布景的場所對戰,一開始房屋像是玩具一樣被推翻的表現其實都是要告訴你這都不是真的,所以初號機會撞到背景的布幔。

碇源堂也明白的告訴真嗣用武力是沒有意義的,所以當真嗣停下攻擊後,場景馬上轉變成父子的對話。

這邊套入大量的重製舊畫面要帶起的不只是真嗣的回憶,更是我們這些觀眾昔日的感觸。

整個敘述的手法就是當初TV版最後兩集爭議的電車集數、以及融合舊電影版最後大家變成LCL的結尾,只是這次用更成熟的方式來表現。

 

真嗣不存在的源堂回憶,這邊庵野用筆觸來詮釋。

讓源堂理解到自己追求人類補完計畫的目的其實並不是最好的解答,真正的解答其實是眼前的親兒子。

遙想當年唯待產時興奮的替孩子取名時的回憶,失去唯後自己卻又重新封閉心靈,不去接納真嗣這個唯留下的心意而去追求唯外表的重生(凌波零、人類補完計畫)。

至於真嗣為什麼知道源堂不敢面對自己?前面小加持的片段就是伏筆,讓真嗣自己去正面的接觸父親,讓源堂自己去理解心中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才能結束這場衝擊。

 

明日香則是因為新劇場版一開始的設定就不同,所以只要讓他解釋自己的過去後就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

當然這邊配對的不是真嗣害一些老粉絲不太高興,不過整部劇中也的確只有劍介在照顧她。

另一方面渚薰也是類似的詮釋方法,只要讓真嗣能夠放下,渚薰就能完成自己的任務。

 

正版凌波零在前兩部緊緊的抓住了觀眾的心,後兩部卻只能靠疑似人格撐場。

其原因就是她在初號機內一直忠實地扮演著自己的角色,所以當真嗣出面讓她放下重擔時,離開的是劇組的布景,讓她正式的謝幕。

這邊最難過的莫過於零的頭髮相當的長又散亂,不只是收回前面明日香剪髮的伏筆,同時也代表著她在這14年間都無法離開初號機駕駛艙,癡心的等待真嗣到來。

 

最後離開的是真嗣

經過這一連串的事件後,從平凡的人生變成人類存亡的關鍵,卻又同時的引起了世界的毀滅(還兩次!)。

不斷迷惘的不是他的軟弱,而是一連串的錯誤,但也因為周遭的人一點一滴給予的勇氣讓他再次起身,並且指點自己的方向。

他成長到能夠承擔這一切的同時也代表著所有觀眾一路走來所累積的理解與認同。

也因為他的勇氣讓他選擇承擔這一切,所以最後美里用生命送進去的第三把槍,他才敢插向自己。

只是這時候唯登場了,一直存在於初號機...或者該說是真嗣內心的母親推了真嗣一把,讓他離開初號機來到負宇宙之海,再由真希波出面救他一把。

要說真希波跟真嗣配對嗎?其實倒也還好,本天兵對這兩人的看法更接近"貴人"一點,透過新賦予的角色讓所有人有獲得重生的機會。

 

"再見了,所有的福音戰士"

這句話就是新劇場版中成為神的真嗣所許下的願望。

人類補完計畫的目的就是讓人成為神來避免毀滅,碇源堂抓準了SEELE想成神的目的讓自己的願望成真。

而那個願望就是要再見到唯一面。(這點可說是從TV版以來至始至終都沒變)

這個願望由親兒子真嗣所實現,而取代一切成神的真嗣則許下了創造一個沒有EVA的新世界(Neon Genesis)的願望。

成果就是最後的車站場景,真嗣睜開眼睛看見的不只是一個新世界,同時也是我們所存在的世界。

這也是為什麼結尾要用真實世界的航拍來實現的原因。

而真希波伸手牽真嗣的畫面也代表象徵人與人之間傳統隔閡的舊世界AT立場已不復存在,只是這次是由真嗣主動出擊一起邁向新世界。

 

自我的理解(TV版結局)、成神創造新世界(舊電影版結局),庵野在新劇場版將這兩個結局融合,重新開創了一個全新結局。

同時,也代表著所有EVA的終章。

片尾的真嗣與真希波擺脫了EVA的詛咒而成長,同時也意味著現實世界的我們與庵野也一起擺脫了這個沉重的歷史詛咒。

那一句"再見了所有的福音戰士"相信不會只是真嗣的願望,或許也是庵野在人生的這個階段所許下的願望。

 

 

當然,EVA的精髓就是一百個人看完會有一百種不同的結論。

從NHK的紀錄片中我們得知EVA這部作品就是庵野自己本人的投影,也因為庵野高超的故事與架構撰寫能力讓每一位觀眾都能在EVA中找到自己的投影。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庵野秀明一個人能夠震撼動畫界二十幾年的原因之一。

 

另一個原因當然就是運鏡與敘事鏡的表現能力。這一點一直都是無人能出其右。

從一開始真希波打方向盤操控EVA開始的巴黎解放作戰,接著是第三村時的敘事鏡,庵野的鏡頭都會用很奇怪的角度或是呈現方式去抓住一個部分當作引子去吸引觀眾。

戰鬥時大量的旋轉當然是少不了,庵野厲害的就是他不會只轉鏡頭,而是什麼都可以轉!

敘事時又切換成大量的靜態背景搭配少部分的活動物件去輔佐角色的對話旁白。

有時候又大膽的將鏡頭放在物體形成第一人稱視點,每一次看庵野的作品都會讓人嘖嘖稱奇。

 

配樂的部分當然不用提,鷺巣詩郎絕對有辦法讓你不斷的讚嘆。

更不用提的就是作畫,製作人員名單幾乎匯集了日本內外所有的菁英一起出力製作。

有了這些專家,端上來的就是一部足以稱為經典的作品。

 

聽著片尾的"One Last Kiss",隨後轉調開始演奏<序>的主題曲變奏"Beautiful World (Da Capo Version)"。

心中湧現的感觸是從TV版上映27年以來不斷累積的結果。

從當年用映像管電視看著初號機暴走打使徒,之後又在電車上圍繞著你鼓掌(那時候我是真的在懷疑這真的是結局?!),

到電影版大家都變成LCL的莫名其妙結局,最後在新劇場版隨著真嗣一起邁向新世界。

庵野這次在新劇場版很完美的用起承轉合來敘述。

而看完後的這股感觸不只是感動,更有著感謝,以及感慨。

回想起來,我們很幸運的參與了一個傳奇的誕生與休止。

我相信<終>不會是EVA的完結,只是要再看到類似的作品可能得等庵野有不同的體驗後才能實現吧。

就讓我們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