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Suzuki KATANA、Burgman 200,台北光華展示會拍一下

今年因為台鈴有幾台重量級的產品依序發表,所以這次他們又來光華辦展示會了。

 

這次來出展的機種有這些:

2019 Suzuki KATANA GSX-S1000S

2019 Suzuki Burgman 200

2020 Suzuki GSX-R150

2020 Suzuki GSX-S150

2019 Suzuki Swish 125

2019 Suzuki Address 110

 

首先先看本天兵最期待的刀:KATANA

 

這台KATANA起源自39年前的科隆車展的概念車ED2。

當時Suzuki找了個在BMW當設計師的Hans A. Muth,而這位德國人的團隊則是以當時MV Agusta 750S的Cafe Racer改裝車作為設計原點。

並且以"機械方面我們盡量不插手,但相對的在設計這邊你們也不能插手!"作為雙方的互信原則來開發。

其結果就是1981年首次登場的GSX1100S KATANA。

 

在海外正式發表後隨即造成了轟動,作為面向歐洲市場的旗艦機種,初代KATANA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這點就連當初鈴木的社長都沒意料到的結果。

除了歐洲設計風格的外型以外,KATANA那顆1100c.c.引擎也讓歐洲市場為之驚艷。

隨後導入回日本,由於在海外市場大成功的因素使得日本國內也一炮而紅。

 

初代KATANA車系一直賣到西元2000年才因為環保法規因素而完全停產。

這19年間KATANA都只有針對細部做修改,外型上則是一直保留著1981年的樣貌。

如今在停產19年後的2019年,全新的二代目KATANA再次降臨於世。

 

大燈

整體的造型傳承自38年前登場的初代KATANA大燈,但是造型上更加現代化。

前整流罩採類Naked式設計,讓KATANA從當初的跑車定位轉變為一台個性化性能街車。

 

側邊當然少不了"刀"的字樣。

 

儀表

整體造型接近兄弟車GSX-S1000的儀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油箱

相當龐大的油箱罩,上面的刻痕連接到大燈罩,代表日本刀的意象設計。

 

車尾

相當的短小,造型上也刻意做出呼應前方的小翅膀設計。

 

牌照架在後輪上

有點像SYM JET那樣,方向燈也在這邊。

 

前輪

雙碟煞,加上BREMBO輻射卡鉗,也有ABS。

 

動力系統延續自GSX-S1000,都是以當年的R1000(K5)的引擎修改而來。

現場聽引擎聲感覺跟S1000相去不遠,都是那種"不跟你說是KATANA,你會以為阿魯一千來了"的猛爆聲浪。

 

接下來,試坐時間

一坐上去後很明顯的發現這台車的車重不低,跟S1000不一樣的是,你會感覺車體結構都集中在前叉到後懸吊中間這一塊。

另外就是油箱罩的體積相當龐大,大到會讓你難以忽略的程度。

坐墊高度是825mm,比起GSX-S750要高5mm,但是坐上去不會需要到墊腳的地步,腳跟稍微離地一點而已,感覺跟S1000差不多。

(S750就很明顯的比較高)

 

可惜的是現場來的是黑色款

KATANA最經典的還是銀色款,畢竟當年主打的廣告色就是日本刀身般的銀色。

 

 

下一台是老面孔新朋友:Burgman 200

 

這台Burgman 200是泰國產的,應該就是這段期間給媒體試乘、拍照的那台車。

而Burgman 200這外型其實老朋友應該都知道,就是當年Suzuki的羊皇:Skywave系列(AN系列)。

只是當初Skywave是亞洲市場,Burgman是歐洲市場,後來則是都整合為Burgman。

 

而整合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日本的Skywave系列都停產了。

由於日本排氣法規更新的緣故,舊款的Skywave系列因為通不過法規所以全數停產,只剩下海外還在生產的Burgman 200能夠通過排汙法規。

既然海外工廠還在做,這段空窗期就乾脆先讓海外工廠繼續生產,等未來Euro 6正式上路後再推出新的機種。

所以不要懷疑,日本當地販售的Burgman 200也是跟台灣一樣都是同一個泰國工廠生產的。

 

這台Burgman 200的外型其實是源自2014年發表的同款車

所以車頭的設計看起來有點過時,現行款跟當年相比只是稍微調整一下配色而已。

 

前輪拍一下

前輪有ABS,剎車系統是單向雙活塞卡鉗配單碟盤。

 

儀表基本上也沒什麼變化

都是實用取向,整體配置與當年的Skywave相去不遠。

 

車尾

拍起來很帥,但其實我要講的是他的後座椅面非!常!寬!非!常!肥!厚!

寬到你很難跨過去,需要像上腳踏車那樣大幅度的跨過去才行。

 

這台五年前的老新車不要看他老,其實優點很多

像是腳踏,寬到難以置信,坐上去超級輕鬆,我永遠忘不了那兩陽的休旅羊踏板有多小...。

 

置物箱也是一個優點

拍起來很小,但是可以放兩顆全罩式安全帽跟一些小物,這才叫速克達!

 

坐墊的機構拍一張

開闔都很輕鬆。

 

前方中央置物箱

非常大,當年AN機種的賣點之一就是又多又大的置物空間。

 

這台不知道是不是驗證車還是啥的

很多警告貼紙都還是泰文,照理講到時候正式販售版應該會換上繁體中文貼紙。

 

油箱蓋在龍骨中央

還是傳統需要拿鑰匙開的設計,畢竟是2014年發表的機種。

 

接下來,試坐心得

第一印象是坐起來非常的舒服,騎士三角完全是休旅取向設計。

但是車重非常重,車體也相當龐大,適當的繼承了AN機種肥大的傳統印象,路邊停車格要停進去應該很拚。

另外就是這樣的車款預售價要賣18萬2對消費者來說實在是有點考驗,畢竟排氣量才200c.c.,路權輸黃紅牌。

 

 

剩下的都只有拍照了,因為新年式的都只有換顏色貼紙而已。

2020年式的GSX-S150

 

2020年式的GSX-R150

S150跟R150這兩台是當天最多人感興趣的機種,畢竟光華本來就是年輕人為主的地盤。

 

Swish 125

 

Address 110

Swish 125跟Address 110這兩台蠻可惜的,現在的市場追求的是大、炫、潮、猛。

偏偏這兩台都是遵守Suzuki速克達的設計理念:實用。

但是價格又壓不下來,會考慮實用性的消費者都跑去買一台五六萬的買菜車了,很難把目光投到Suzuki上。

以前速克達還有所謂的10吋旗艦機種,現在連Yamaha都棄守,代表這個等級的市場已經被M化掉了。

一邊往更高等級的12吋旗艦走,另一邊則是更便宜的入門買菜車。

而Suzuki還守在這裡其實相當的吃力不討好,well...有意見的話去問日本人吧,台灣市場的變動不是保守的日本思維可以應付的。

也難怪台鈴這幾年盡可能的想辦法引進日本有在販售的機種,就是為了彌補自身產品力的不足。

 

這次短暫的展示會心得就到這邊了,身為鈴粉能親眼看到KATANA還是很高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