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別於上次的英國米勒機油,這次換的是比較便宜的eni。
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噴火狗Agip,這間義大利的國營石油品牌這幾年改用eni這個名稱在市場闖蕩。
本文開始前,先照慣例的文前宣教一下:
1. 機油我自己買的,沒人贊助,我寫爽的。
2. 我拿來加在家裡的神A(Toyota Corolla Altis 1.8汽油版)上,不是機車。
3. 這組是第一組加在車上的,所以是初步印象。
4. 會有第二組,因為我一共買了兩組,我只是先寫個文章聊聊。
5. 前一組是Millers OILs,也就是英國神油,黏度是5W-20。
6. 機油濾心都會跟著機油一起更換為新品。
先來看看外觀吧
eni經典的三角黑瓶,以及白底紅字的標籤,相信常用這家的應該都很熟悉了。
特寫一下標籤
底下有一隻經典的噴火狗,旁邊還用橘色標明提升省油。
另一面則是簡單的警語
告訴你施工時記得戴手套、不要隨便丟棄等等的。
瓶身是有刻度的
只是不太容易觀察,瓶身是eni家慣例的半透明黑色。
瓶蓋有隻噴火狗
不要說eni抄Agip的啊,兩個是同一家。
接著標一下認證跟規格
機油認證:
API SL/CF
ACEA A1/B1
ACEA A5/B5
Renault RN 0700
FORD WSS-M2C 913C-D
數據規格:
SAE Viscosity Grade
5w-30
Density @ 15C
853 (kg/m3)
Kinematic Viscosity @ 100C
10.1 (mm2/s)
Kinematic Viscosity @ 40C
56 (mm2/s)
Viscosity Index
171
Pour Point C
-39
Flashpoint C
217
PS:
1 kg/m3 = 0.001 g/cm3
1 mm2/s = 1 cst
看完照片跟規格後開始聊吧
i-Sint是eni目前汽車機油的系列產品名稱,從這個系列下去分等級。
像是無印、MS、FE等,產品差異主要是認證跟黏度,消費者想指定要哪個認證就要買相對應的款式這樣。
(性能部分應該沒差多少)
而這次要聊的i-Sint tech,則是針對車廠專屬認證去做的產品。
像tech F就是給福特(Ford)用的,除了基本的API、ACEA以外還多了Ford認證。
不過台灣似乎比較容易找到tech F的商品,其他像是tech R(雷諾的)、tech M(馬自達的)比較少看到。
另外這支的福特認證是FORD WSS-M2C 913C-D,上一支英國神油是Ford WSS-M2C948-B。
兩者的差異在於948B是比較新的認證,可以用在福特那顆經典的1.0升ecoboost渦輪增壓引擎上。
而913C/D則是僅能用在汽油引擎(913C)與柴油引擎(913D)上。
那為什麼tech F沒有過948B認證?因為黏度不對,
948B的SAE機油黏度要在5W-20這個等級,所以tech F 5W-30無法通過認證。
至於福特認證的機油給豐田用會不會爆炸這件事之前已經聊過了,本天兵還沒被炸上社會版頭條就代表可以用。
至於為什麼會找上這支?其實很單純的只是因為黏度跟價位。
5W-20的機油最便宜的一支還要兩百元新台幣以上,往上跳一階的5W-30卻有一支150的價位。
掐指算算用5W-20省下來的油錢大概也抵不上價差就乾脆買便宜的。
而這支tech f就是那個一支150元的機油。
接著是這隻機油的初步印象,一樣分幾項來聊
拉轉:
比上一支英國神油要慢一點,但還是比5W-40的要快不少。
油門踩下去感覺少了一些熱血感,拉轉的反應也比較笨一點。但也因為比較慢的關係變得比較容易控制。
大腳油門時反應會慢個半拍才會從1500轉拉到4000轉。
這支跟英國神油最大的差異在於:爽度。
英國神油的油門反應速度很快,感覺引擎隨時在備戰狀態下很活潑的感覺。
至於tech F就稍微慢一點,開始拉轉後反應也是很快,但就是油門踩下去的當下的反應就是慢了那麼一點點。
還有就是在相同的大腳油門深度下,這隻的轉速會比英國神油少一些,也就是比較難拉轉,會讓人覺得比較不HIGH。
抑震:
跟上一支英國神油差不多,都是接近不震的程度,這點是英國神油比較令人驚豔。
不過當怠速來到600轉左右的時候車子還是會抖動,600轉怠速抖動這題無解。
油耗:
本來以為黏一點會比較耗油,結果統計出來的數據發現這兩款跑出來的油耗其實差不多省。
畢竟兩支機油的定位都是節能取向的商品。
衰退:
才剛換而已,但我預估應該是感覺不出來。
上一支英國神油都感覺不出衰退了,這支雖然沒標示LongLife之類的廣告字樣,不過一萬公里內應該都沒問題才對。
划算度:
超級划算,一公升150元新台幣的水貨價比一堆原廠機油還要便宜,但是換來的品質卻遠遠超過那些比他貴的機油。
總結一下心得:
拉轉快、油耗漂亮、價位又低,是一支相當超值的機油。
除非有個人喜好或是引擎不適合該黏度規範,不然真的找不出什麼明顯的缺點。
最後慣例的閒聊一下:
機油精這種東西主要就是添加劑,一般來說機油本身就含有添加劑,如此才有辦法達到那些車廠或是學會等的認證規範。
而機油精的初衷就是透過額外添加的配方去讓原本達不到規範的機油能夠更接近規範一點。
但是機油精的添加劑配方有好有壞,與機油的合適度更是一個玄學。
要知道機油跟機油精兩者並不是1+1=2的觀念,也有可能變成1+1<1之類的狀況。
但通常為了避免消費者抱怨油精無效,1+1等於1的狀況還是比較多的。
所以除非是很爛的礦物油以外(礦物油也是有好的),否則真的看不出來為什麼要加機油精。
通常保養廠會要你加機油精,絕大部分都是因為加進去的機油容量少那麼一點點,
保養專員就會用這個理由以及業績考量去推薦客戶選購機油精去補這個容量差,或是用銷售話術讓客人去選購。
反正1+1=1你也不會發現,引擎內潤滑油品的容量也能符合原廠規範,何樂不為?
只是話說回來,賺錢是一回事,有沒有效又是另一回事。
所以我個人是不會去加的,因為沒必要,畢竟我們選擇的機油本身就已經是相當優秀的油品,沒有必要特地加油添醋。
但是汽油精是另一回事,汽油精的目的大多以"清潔"為主,而不是讓油品去符合認證規範。
而且汽油的終點是進去燃燒而不是潤滑,不喜歡的話忍到下次加油就可以解脫了,而不用等到5000~10000km才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