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景點] [威士忌] 山崎蒸餾所 二訪(上)

<注意!酒後勿駕駛任何動力機械!未滿18歲禁止飲酒!>

 

是的我又回來了,這個當初令我著迷的場所。

遙想五年前,在那櫻花樹下邂逅的每一滴歷史,對我來說都是珍貴的體驗。

 

但沒人說珍貴的體驗不能體驗第二次對吧!

 

所以我又來啦

看到這傾斜的列車與熟悉的彎道,是的我們又來到阪急電鐵的大山崎站了。

 

跟五年前不同的是

大山崎車站的站內有做了小翻新過,最明顯的就是商店換掉了XD。

 

廁所很漂亮

 

往京都方向的月台樓梯

 

另一個改變的地方

車站對面的Daily Yamazaki變成7-11了。

 

 

出了車站,開始走路囉

兩邊的房子依舊,倒是多了一些沒看過的小餐廳進駐。

畢竟這幾年山崎蒸餾所所出產的山崎威士忌、響威士忌已經被炒作到跟貨幣差不多的存在,

所以來拜訪蒸餾所的顧客比起以前要多了很多很多,連帶也帶起了周邊的店家生意。

 

剛好有車經過就拍一張車帶景

這台是日本的Mazda 2,左邊的神社是關大明神。

相傳這裡以前是山崎關所,平安時代以後,路過的官員會把這裡做為旅館來暫宿。

而這裡也是戰國時代的古戰場之一。

 

其實我拍這張主要是告訴各位:日本的道路都窄到不行啦。

 

 

很快的就看到了熟悉的平交道

JR鐵路的平交道,山崎蒸餾所就在對面了。

 

趁還來的及穿越時拍一張

 

 

各位觀眾

山崎蒸餾所,抵達!

當然我拍這張的時候已經換證完畢了。

所有預約參觀的遊客都要在門口的警衛室確認是否有預約,確認完後員工會給你一個寫著GUEST的吊牌,領到吊牌後就可以進去了。

 

所有參觀的遊客都是來到這邊

山崎威士忌博物館。

不管是付費行程還是免費行程都是來到這邊。

 

有鑑於上次已經參觀過威士忌工廠,這次就選擇在博物館內停留。

(其實是因為一來沒搶到名額,二來實在不想付錢參觀已經參觀過的行程...)

 

不過不得不說,光是博物館內就精彩到令人嘆為觀止。

 

博物館行程也是有導覽解說員妹妹的,不過他們是用排班次,時間到了開始走行程這樣。

當然講解時都是用日文講解,也沒有翻譯機可以聽。

 

第一站是門口的影片,講解山崎名水的歷史以及在這裡設廠的原因。

接著來到當初設廠時的時光

1923年建立的日本國內第一座威士忌蒸餾所,就是現在所處的山崎蒸餾所。

 

這邊稍微講一下歷史吧:

當年三得利的創始人:鳥井信治郎 以葡萄酒起家,隨後設立株式會社"壽屋",主要販賣紅葡萄酒。

也就是廣為人知的"赤玉"紅葡萄酒。

 

賣著賣著,鳥井先生看見市場上的威士忌都是以外國進口為主,身為商人的他便開始思考是否能夠在日本國內生產威士忌。

於是便找來當時在蘇格蘭學習威士忌製造的"竹鶴政孝"先生,請他來當國產威士忌工廠的廠長。

而威士忌工廠的位置則選在交通方便,又是自古名水之處的山崎地區。

 

山崎蒸餾所的歷史,就從這邊開啟了序幕。

 

 

下一站

一張桌子?

 

其實這張桌子就是三得利創始人"鳥井信治郎"的辦公桌。

他就是在這張桌子上思索著三得利威士忌的味道該是怎樣的型態,一步一步的刻劃出三得利威士忌的歷史。

而上面的螢幕就是鳥井先生晚年的影片。

 

 

繼續來看三得利威士忌的歷史

當初第一款山崎蒸餾所製造出來的威士忌商品就是"白標"(白札),當年打著"何必喝進口貨?"的口號在市場上闖蕩。

 

但是市場是殘酷的。

當年的三得利白標威士忌使用國產大麥,加上英國的泥煤,所產生出的煙燻氣味並無法抓住市場對於威士忌的口味喜好。

當時的日本民眾認為白標有一股燻臭味(好像有點跟現在的泥煤味類似XD),不符合當時的風氣,加上日本人跟台灣人一樣喜歡進口的。

導致白標威士忌銷售低迷,於是庫存爆倉等等不利狀況開始一一浮現。

 

幸好威士忌這種東西是需要時間去慢慢熟成的。

爆倉的威士忌就這樣在倉庫中慢慢的熟成,鳥井先生也開始摸索調和威士忌的比例。

於是在1937年,壽屋推出了佔有日本威士忌歷史非常重要一頁篇章的商品:三得利角瓶威士忌。

藉由精緻的龜甲紋玻璃瓶工藝,以及經年累月所研究出來的調和比例,終於讓壽屋在威士忌的市場上成功翻身。

之後更推出了三得利黑丸威士忌,藉由戰後高度成長期的契機,讓壽屋的三得利威士忌成為日本人對威士忌的固有印象。

 

說到角瓶這隻傳奇性的威士忌,當年其實是...

(下篇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