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完美麗的大坪海岸後,去超商買個可樂解個熱,接下來就該啟程回車站了。
剛好經過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海科館的前身就是日本人蓋的北部火力發電廠(北火電廠)。
1939年落成,直到1983年除役,在當時是台灣發電量最大的火力電廠。
除役後就如同台灣各處的古蹟一樣缺乏管理,直到1997年改建為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當初日本人在蓋的時候是把八斗子島與陸地相連,也就是所謂的填海造陸,這日本人最會的。
把當初的水道:八斗子海峽(碧水巷)給填了。
不僅是台灣第一座填海造陸的電廠,也是第一座利用海峽間的海水作為冷卻的電廠,同時也是第一座國人自己擴建的火力電廠。
如今功成身退,改建為海洋博物館,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古蹟保留再活用。
只是在外觀上少了點當初的歲月痕跡,甚是可惜。
言多了,趕緊上車前往下一個景點。
那就是真正的八斗子車站。
八斗子車站自從2016年重新啟用後,因為緊鄰旁邊濱海公路以及東北角海岸線,使得車站人氣暴增。
為什麼是重新啟用呢?因為八斗子車站所屬的深澳線以前是被裁撤的,之後因為觀光需求重新復駛。
只是復駛的規劃是先開放到海科館,八斗子車站並沒有在規劃中。
直到2014年才開始規劃復站,並且是在原址復原。
下車後,左看看
人潮洶湧。
右看看
有沒有覺得怪怪的?
八斗子車站的站體就只有單側月台,沒有站房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設施,就一堆木板搭建起來的月台而已。
而且八斗子車站離八斗子半島還比較遠,車站位置也在新北市而不是基隆市。
不過大家都是為了這個景色才來這裡的
如此靠近海岸線的車站在台灣也算是少見的。
既然來到八斗子車站,該玩的還是不能錯過
這根桿子有什麼特別的呢?
拉近一點就是答案了
這根竿子就是位在八斗子車站內的新北基隆界桿,就位在下車後左邊的出口附近。
上面還放了塊老鷹與大象的牌子分別代表基隆與新北。
看完了車站的無敵海景後,時間也不早了。
搭上回程的班車返回喧擾的市區。
八斗子地區最有印象的還是那湛藍的海水與巧奪天工的奇石平台。
用火車移動不會花太多時間,找個位子吹著冷氣欣賞窗外景色變化,也能愉快的免除塞車與找車位之苦。
台灣其實有很多漂亮的自然景觀,期待下一次與美景的相遇。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