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旗艦 Sony Xperia XZ Premium關於拍照的一點初步心得

各位都知道Sony的手機很強調拍照,但也有不少人認為Sony拍照就是糞。

到底是好是壞,這篇文章就來慢慢的分析吧。

 

首先先來看看XZP的相機所強調的重點機能吧。

Sony把這次的相機技術稱作Motion Eye,其中包含了幾項功能

1. G鏡頭

2. 三重影像處理技術

3. BIONZ影像處理器

4. 960fps慢動作拍攝

5. 預拍

 

前三項是原本Sony Xperia手機系列就開始強調的功能。

而這次新增的,其實是後面的第四項跟第五項。

這兩項功能能夠達成的原因是:感光元件內有一層專門用來暫存用的DRAM。

 

目的應該大家用看的就知道,讓相機可以暫存照片或是影片,但加了這個DRAM有什麼好處?

最重要的就是:存取速度!

這層DRAM就像是相機的buffer一樣,用來暫時存放剛拍好的影像資料。

如果沒有這層DRAM其實也辦的到暫存這件事,但是速度會差很多,用DRAM在速度上會快非常多。

DRAM可以把影像資料快速的暫存在裡面,不只寫入速度變快,影像處理器也能加快工作流程。

 

另外就是這次的感光元件其進光量也有變大,畢竟畫素降到1900萬。

順帶一提率先把進光量當廣告詞來打的就是HTC的One M7,只可惜當時400萬畫素相機有紫光問題,雖然之後的手機就修正了。

 

但是我們一般人評論照片的好壞主要有幾點:

1. 發色

2. 銳利度

3. 雜訊多寡

其他像是鏡頭好壞、動態範圍、邊角畫質之類的就不太強求了,畢竟是手機。

 

而我們都知道,Sony的手機過往在這三大項都表現得不是很好。

發色是比較主觀的,有些手機會故意調得比較濃,這樣就失真了。

銳利度跟雜訊則是Samsung旗艦機的強項,近來只有HTC的U11有辦法抗衡。

 

 

在放上大量的試拍照之前,我先聊一下Sony在設計相機功能時的思考方式。

 

其實,Sony的決策層想的方向很簡單,那就是簡單用

我知道很多人在靠北說Sony的手動模式有夠難用blabla,能調的空間有限,功能又不齊全。

最主要的原因是,Sony把重心都放在全自動模式上了

這次的全自動模式會自動的偵測畫面中的主題去切換相對應的模式。

例如拿相機對著人就會自動判定為人像,逆光場景就判定逆光等等的,速度很快!

好處就是你只要打開相機拍照就好,不用橋半天。

壞處就是想橋半天的人去橋了半天後發現根本是功虧一簣。

 

換句話說,拿起XZP時,你只要想著如何取景就好,剩下的手機會幫你搞定一切。

 

 

好了,來看實拍。

拿到手機後找了時間去四號公園拍個照,一開始是全部用預設模式。

2017-09-22 15.23.49

然後就發現照片不是很漂亮...

這張照片最大的問題在於雜訊太多,把細節都抹光了。

草皮的部分因為flickr的銳化運算關係還能看,其他就慘不忍睹。

後來換成手動模式拍了一些照片發現根本都是徒勞無功XDD。

 

只好換個主題

DCIM_2017092201

因為手機都是使用廣角鏡頭,所以國立台灣圖書館旁的造景可以整個拍進去都不是問題。

當然變形又是另一回事,畢竟是廣角鏡。

 

再換個主題,試試近拍

DCIM_2017092202

就會發現似乎好像有點進步了。

樹葉的細節,後方背景的虛化程度都有明顯的提升。

 

然後就有了這張照片

DCIM_2017092203

藉由夕陽的光影去穿透樹葉,並虛化背景達成立體感來強調主題。

這個時候才發現原來XZP用全自動模式就可以了XDD。

 

以上,是19MP設定下的照片。

後來爬了文,發現大家都是降一個等級來拍,也就是把19MP降成12MP。

所以以下的照片都改由12MP的畫質來拍攝,模式都是全自動模式,也就是所謂的智慧場景辨識模式。

 

 

第一關,室內光源

 


光圈:F/2.0,快門:1/64,ISO 800

這張是台鐵板橋車站月台上的列車到站訊息看板,對焦點就是正中央的電子訊息看板。

可以看到焦平面上的LED燈一顆一顆還算清楚,周圍的字體、邊緣也不會抹太多。

而不在焦平面上的就會抹得比較多,多少也算是背景虛化。

(用手機內建軟體做背景虛化這點我覺得沒意義,因為很假)

另外就是可用ISO值比預期的還要高,看來Motion Eye降一階後針對夜拍的設計變得更有效了。

 


光圈:F/2.0,快門:1/64,ISO 125

這張是台鐵區間車的車廂,對焦點在中間偏右的握把。

整張照片清晰,雜訊不多,銳利度剛好。

 

 

第二關,順光的風景

 

2017-09-24 10.53.33

光圈:F/2.0,快門:1/320,ISO 40

這張對焦點在正中央的房屋上,首先是低ISO下照片的雜訊並不會降到最乾淨的程度,當然我是用數位單眼相機的水準來看。

我認為這是手機感光元件的問題,低ISO的純淨度不夠。

銳利度的部分,整張照片偏軟,僅照片中央的瓦片較為銳利,其他像是人群的邊緣銳利度都有進步空間。

動態範圍部分,天空分得出來雲朵與藍天,屋內的部分細節還在,表現不錯。

發色倒是挺滿意的,遊客身上的衣物顏色都比預期的要濃一些。

 

 

第三關,大景

 

2017-09-24 13.15.32

光圈:F/2.0,快門:1/640,ISO 40

這張是阿妹茶樓的日景。

中央畫質銳利度與雜訊都令人滿意,邊角畫質就比較差,手機鏡頭就不要太過深究了。

 

2017-09-24 14.38.07

光圈:F/2.0,快門:1/320,ISO 400

這張是位於金瓜石神社的主殿遺址往拜殿方向拍攝。

焦平面上的細節沒什麼問題,遠方的樹葉就抹成一片。

石柱的物件邊緣銳化處理的有點過頭,這是手機軟體在拍照完後自行銳化的結果。

其實所有的手機都是在後端處理照片後才會顯示在螢幕上。

 

 

第四關,景物特寫

 

2017-09-24 11.43.32

光圈:F/2.0,快門:1/125,ISO 50

這張湯婆婆的湯屋照,可以看到照片中央一格一格織布的細節都在,旁邊木頭紋路也清晰可見。

 

2017-09-24 14.37.08

光圈:F/2.0,快門:1/250,ISO 40

這張是金瓜石神社遺址主殿的奉納石。

可以發現上面的錢幣非常清楚之外,底下石板上的小石子也清晰可見。

後方背景的虛化也相當明顯。

 

 

第五關,逆光風景

 

2017-09-24 11.22.21

光圈:F/2.0,快門:1/320,ISO 40

這張是昇平戲院,拍照時間已經接近中午了算是逆光。

可以發現動態範圍相當優秀,亮至藍天白雲暗至戲院內部都能分辨。

細節抹得有點多但還在接受範圍。

 

2017-09-24 11.42.04

光圈:F/2.0,快門:1/125,ISO 40

這張是阿妹茶樓外的豎崎路,由下往上拍。

不僅細節都在,軟體後製銳化程度也不明顯,動態範圍也出色。

 

2017-09-24 14.29.55

光圈:F/2.0,快門:1/250,ISO 40

這張是金瓜石神社的第一鳥居。

到鳥居前的植物與石燈籠都算細節清楚,動態範圍也相當出色。

不過如果亮暗程度反差太大,HDR功能就幫不上忙了,畢竟手機感光元件先天動態範圍就比較差。

 

 

第六關,食物

 

2017-09-24 12.30.38

光圈:F/2.0,快門:1/64,ISO 125

室內拍食物很重要的就是打光與食物本身的顏色對比,搭配的好就有好照片。

這張照片不僅立體感十足、細節豐富、邊角銳利、對比與發色都討喜。

 

 

第七關,邊走邊拍

 

2017-09-24 13.21.34

光圈:F/2.0,快門:1/64,ISO 200

受限於沒有物理防手震功能,快門與ISO值沒搭配好就會把照片搞軟。

 

 

第八關,自拍

這邊請容許我不貼照片XDD,我沒錢請model自拍啊XDDD。

不過前鏡頭拍起來成果比主鏡頭還要令人滿意,不僅皮膚自然、鏡頭夠廣、HDR效果也很好。

反正前鏡頭也只是自拍用,拍起來夠唬人就可以了。

 

拍照總結:其實自動模式還蠻好用的。

而XZP的鏡頭與感光元件表現算是相當不錯,弱項在拍攝大景與邊走邊拍,其他都表現得非常好。

對一般人來說最明顯的就是發色,XZP的發色相當討喜,顏色也算是中性不會過紅。

RGB光源判定也相當準確,不會偏差太多。

若要發揮最大戰力,建議將拍照主題鎖定在近物的特寫攝影上,會發揮出想像以上的成效。

 

 

錄影心得部分,老實說沒錄過幾次,不過用起來比前一隻E8要好上太多。

 

關於攝影的其他心得:

1. 相機開啟速度算是蠻快的。

2. 四連拍必須要在自動模式下,要相機偵測被拍的物體有在移動才會啟動這項功能。

3. 拍照過熱問題沒遇到過,因為我不會開著相機不拍照到處跑,拍完我就關相機或是鎖機了。

4. 錄影過熱問題也沒遇到,因為我沒錄過長時間的影像。

5. 4K錄影檔案很大這是廢話。

6. 模式的切換跟HTC相比還是HTC好用,Sony要從拍照切換成4K錄影必須一段一段滑過去之外還要點選。

7. 手動模式相較於其他設計好的手機來說真的是弱項,Sony就是希望你用全自動。

 

 

最後是疊疊樂

DSCF1639

最左邊到右邊分別是Z3TC、ArcS、Z、XZP。

其中只有ArcS因為疑似碰到水不敢開機所以沒在用,其他三台都是現役中。

特別是Xperia Z,之前拿去健檢,測試工程師說除了針腳有受損以外,不僅電池正常,連防水機制也都正常。

 

背面


ArcS因為包膜黃掉了所以偏黃,底下的殼還是原色喔。

旁邊的Z蠻可惜的一點是現在Sony不出紫色了,以前Sony主打色就是紫色。

 

疊起來


除了ArcS的電源鍵在機頂以外,其他的都改在側邊了。

我最懷念的還是Xperia Z,最經典的一款,可惜APQ8064處理器已經太慢了。

 

這一疊的手機某種程度上也是Sony手機大業的輝煌歷史。

從Xperia Arc開始嶄露頭角,Xperia Z奠定往後的外型方向,Xperia Z3的一方霸主。

到現在Xperia XZ Premium的硬體怪物與超美的鏡面處理。

 

Sony的手機會難用嗎,我不覺得。

每一項工具都有其優點與缺點,如何最大利用它的優點才是使用者該考慮的方向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