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算是一篇爭議文,但是最近韓國大獎賽開辦在即,相信這個議題又會被炒起來
為什麼台灣沒辦法舉辦F1台灣大獎賽呢?
請聽小兵娓娓道來
F1,是Formula 1的簡寫,是國際汽聯(FIA)旗下方程式賽車等級裡最高的一項方程式賽車比賽
相信很多人之所以會知道F1這名詞最主要的還是在於車手的薪水吧
F1名車手通常會簽上千萬美金的合約,因為金額很高所以各國的嗜血媒體特別喜歡報導
為什麼會這麼貴,主要是因為F1的比賽速度實在太快,極速依照各賽道設計的不同動輒兩三百公里以上
換句話講,F1車手之所以高價主要是因為這是一項高風險的運動
在這麼高的速度下,F1車手的每一個動作都必須作到幾乎完美的境界才能爭取更快的單圈速度
而這高風險加上幾乎完美的操控技術要求造就了這個高薪的市場
(當然,有些車手是靠贊助商才能踏入這個圈子的,他們的薪水就會比較低,不在以上的討論範圍內)
為什麼要扯到薪水,因為F1打從根本就是一場錢的競爭
身為一個具有60年歷史的四輪方程式賽車最高殿堂,知名度早就在全世界打開了
"F1是個全世界的市場"這點早就已經不是新聞
但是焦點應該放在...FIA上
FIA在F1的收入上(FIA可不是慈善機構,他們很愛錢的)有不少是靠高額的全世界各地的電視台轉撥費用
又因為近年來F1太過追求空力效果導致超車次數降低很多,使得收視率有下滑的危機
如果你是FIA的老闆,看到這種狀況該怎麼辦
還不簡單,炒新聞啊!
改規則、婊車隊、車手也得陪著炒新聞(通常是車隊要求的,增加目光焦點)等等除外還有哪招呢
簡單,增加新賽道讓觀眾有新鮮感
而韓國大獎賽就是這種目的下產生的
(不要說韓國,很多大獎賽都是這樣誕生的)
韓國拿下一場大獎賽的主辦權對他們有什麼好處?答案是很多
第一他們可以靠著這個全球都在看的運動來提昇國際知名度
再來,冠名的贊助企業也可以藉此打開全球的知名度
週邊的商店、旅館、旅遊景點也會因為大獎賽所帶來的人潮而提昇當地的人氣
有人氣就有錢潮,這是不變的法則
但是真的有那麼美好嗎
事實上,很多賽車場都是處於一個長期虧損的狀態
我們不用舉太遠的例子,光拿馬來西亞的雪邦國際賽車場與中國的上海國際賽車場這兩個就好
雪邦賽車場在馬來西亞,1998年動工隔年竣工
馬來西亞當初為了建造這個賽車場,丟了至少一億美元下去蓋
那時候馬來西亞在幹嘛?在鬧金融風暴
即使如此政府還是決議要丟錢,為什麼?
為的就是國際上的知名度與PETRONAS!
馬來西亞有他們自己的PETRONAS(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這間是馬來西亞政府全額控股的
所以他們不擔心虧損,而且還可以在最依賴石油的運動之一"賽車運動"上獲得國際的目光
而雪邦賽車場自從1998年蓋好以來都是在虧損的狀態下
換句話講,Petronas是拿錢換國際知名度
而上海國際賽車場更不用說了,自從蓋好後每年幾乎都虧損一億多
換作是台灣的公司,會有一家廠商願意每年把這一億多丟到水裡去嗎
(我沒有在唬爛,對公司而言除了打廣告以外這些錢真的是如同丟到水裡一樣)
所以台灣為什麼沒有大獎賽,很簡單,因為沒人想賠錢
特別是台灣這種大多依賴電子代工的地方,獲利更是斤斤計較
(鴻海幹嘛去大陸?關鍵因素之一就是為了壓低製造成本)
叫那些大老闆一年丟一億到水裡,還不如拿這一億去投資房地產炒房賺更多
好,就算真的有人願意每年丟一億以上到黑水溝或是太平洋裡去好了
要搞一場大獎賽你需要什麼呢?小兵幫各位大師(大濕?)整理一下
1. 賽車場
這應該不用說吧,沒賽車場一切都不用提了
但是這個賽車場必須通過FIA的認證,不過因為最近FIA的老大很貪財所以有錢好辦事
(缺設計師FIA還可以提供他們的御用賽道設計師來幫你設計...)
(韓國就是近期最好的例子)
2. 週邊的飯店
每一場大獎賽都會湧進上萬甚至十萬、數十萬的各國觀眾,你總不能讓他們睡路邊吧
所以賽車場附近必須有足以應付上萬旅客的旅館群,不然會被全世界的車迷罵翻
3. 週邊的餐飲服務
俗話說的好,民以食為天
比賽周是從禮拜五一直到禮拜天,這段時間賽場週邊必須供應大量的食物才能滿足這些飢餓的車迷
你總不能叫那些車迷除了賽車場的販賣部以外都只能去吃草吃土吃沙漠順便挖個井水來喝吧
4. 賽車場以外的名勝古蹟或是遊樂園等休閒設施
很多車迷其實是帶著全家大小一起來看比賽的,你可以在沙漠裡面蓋一座賽車場
但是單單只有賽車場相信很多小孩會翻臉
看完練習賽或是正賽的車迷也會擔心無聊沒地方去,所以主辦者必須消化掉這些顧客
日前剛結束大獎賽的日本鈴鹿賽車場在旁邊有一座遊樂園,形成一體化的全方位遊樂設施
5. 便捷的交通
不要說停車場,當天很有可能週邊的道路甚至是高速公路都會被塞爆
沒有便捷的交通來消化這些車潮只會讓車迷與路過的民眾翻臉而已
(之前的富士賽車場就是因為週邊交通不方便所以被車迷罵翻)
加上大量的外國旅客,所以最好能夠方便的連結國際機場
看看台灣,桃園國際機場週邊也不過就高速公路而已,不要說高鐵根本沒有經過
連個捷運(或者說市區輕型鐵路)或是專用的快速聯絡鐵路都沒有,這樣要怎麼運送來訪的旅客?
(別跟我說巴士或是計程車,不要忘了接近比賽周時附近的交通會塞爆)
以上這五項就是舉辦一場大獎賽必須考慮到的幾項重要認知
看看台灣,要辦到這些實在太難了
韓國利用造城計畫把賽車場周遭劃入城市預定地,但是今年應該只有賽車場完工而已
(或者該說今年可能只有賽道上的柏油是完工狀態....)
雪邦跟上海都是有錢的願意丟錢丟到底丟到深處無怨尤,反正週邊跟產品賣得好就好
負責舉辦上海大獎賽的上海久事國際賽事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惠民就說了:賽車場虧,但是週邊商機帶起來了,經濟效益必須看到整個上海
這個才是舉辦大獎賽的最終目的:從週邊賺
但是很多台灣老闆一聽到每年要丟一億多到黑水溝或是太平洋裡就敬謝不敏了
(而且這幣值很有可能是人民幣,因為一億多是上海賽事董事長張惠民說的,保證不是台幣)
要說政府不幫忙所以沒有大獎賽,那請問為什麼政府要幫這麼多忙?
F1大獎賽是商業活動,政府拿著跟人民收來的稅金去搞這種商業活動,等選舉時就會有一堆議員等著踢爆了
你說政府沒幫忙規劃,這的確是政府應該作的事
但是不是全部都要政府出錢幫忙把屎把尿,職業的體育競技一直都是一種商業活動而不是官方活動
將區域規劃好後找金主來撒錢才是政府該做的工作
當然有些人會舉前年開始舉辦的新加坡大獎賽來提
新加坡大獎賽是在新加坡的一般道路上舉辦的夜間比賽
比賽前必須先完成相關的護欄與路沿石等賽道建設工作,等到比賽時段裡將車道封閉就可以開始比賽了
其實這是對台灣而言相對低門檻的舉辦方式,在台北市舉辦的話就有機場跟捷運與飯店、遊樂設施等
但是問題來了...
比賽周到來前,相關道路必須全部重新鋪設,路旁必須設置高聳的圍牆與相關燈號設施
馬路上的標線等也必須遮蔽起來,並且畫上跟日常生活完全沒有關聯的線條
禮拜五到禮拜天的白天比賽時段都必須將道路完全封閉,別忘記這段時間包含了上班日與假日,換句話講
你要上班,結果車開出停車場才發現你家前面的道路被封死了開不出去
經過步行與捷運鐵路或是巴士等方式輾轉到了公司,等待你的應該是老闆的一陣謾罵吧
到了假日要開車出去玩,結果一出停車場又因為道路封閉而被困在家裡出不去
待在家裡每隔數秒就有超過110分貝,可以輕鬆媲美飛機起降的噪音從你家樓下經過
這種生活,你願意接受嗎
其實這就跟核電廠要不要蓋在你家旁邊是類似的
誰不要電,但是要在你家旁邊蓋電廠保證你會抗爭到底
同理可證,誰不會打嘴砲
但是當看到現實之後還願意站出來的剩下多少?
台灣的大老闆們很少在體育方面會願意全力贊助一場比賽的運行
通常只贊助個人或是部份資金,剩下的叫選手好好表現不要愧對贊助商
看看國內的石化廠,像是台灣中油就有在贊助國內的賽車運動,只是...金額有限
台塑則是只會賺他的錢,幾乎沒聽過有什麼冠名贊助的事情
(有啦,公司官網裡有個台塑高爾夫球場...)
還有一個在國外也是贊助大戶的電信商,回頭看看國內
中華電、台灣大都有贊助籃球像是SBL,問題是SBL是半職業的籃球運動
真正的職業運動是很燒錢的,看看大家最愛婊的中華職棒每年燒掉多少
更何況中職還自己把圈子作小,燒掉的錢跟日韓相比差得遠了
另一個在國外雖然不是大獎賽贊助大戶卻也是很重要的汽車製造業,再回頭看看國內
裕隆籃球隊也算是歷史悠久,問題是他依然不是全職業球隊
其他像是福特六合(很愛贊助棒球,但僅止於冠個名抽個獎而已)、和泰車
(精打細算的和泰哪可能搞這種吃力不討好的,要打廣告找明星來就賣到翻過去了)
(中華車現在是嚴少旗下的一個牌子,故不列舉)
更何況目前全台灣的汽車製造業除了裕隆有資格敢叫製造業以外,其他全部都是汽車代工組裝業
除了贊助的問題以外,還有個更基本的問題,那就是台灣民眾的認知
台灣民眾長期被劣質媒體與錯誤的觀念誤導,認為開快車 = 飆車 = 賽車
賽車運動老早就被污名化很久了,劣質媒體永遠都只會在那邊狂飆狂飆狂飆
(如果每個人會用的詞彙可以編成一本字典的話,那些劣質媒體大概只有量販店週年慶廣告那種厚度吧)
封閉賽道裡面是要認真的比賽,每一分每一秒都必須靠著專業的技術與精細的調校才能縮短,是一種合法的競技運動
飆車普遍定義都是非法的一般道路超速違規行駛行為,跟賽車差了十萬八千里
所以我們從上面了解到什麼?那就是在台灣這種惡劣的賽車環境下要舉辦F1大獎賽根本是癡人說夢!
很多人自己都搞不清楚為什麼要辦,整天只會在那邊出一張嘴
若仔細追問那些出一張嘴的人通常都會得到"別人有為什麼我們沒有"、"啊聽到人家講就想看一下"這種不負責任的發言
嘴砲的台灣,這就是台灣現在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