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田原城,能說出這四個字的你,在周遭朋友的眼中大概就能被認為是日本達人了。
(這年頭達人很好當的,其他更冷僻的景點講出來大家更沒印象,只會把你當Wikipedia而已。)
既然如此,開頭就先簡單介紹一下小田原城的歷史吧。
雖然有資料寫著築城年代是1417年,但其實小田原城真正的建造年分是"不明",
據信是在大森氏家族在1416年趁著上杉禪秀之亂時取得領地後所建築的。
之後來到1495年,
支配伊豆國(相當於現今的靜岡縣伊豆半島)的北條早雲,從大森氏家族的大森藤賴手中奪下小田原。
從此開始了小田原城"難攻不落"歷史盛名的開端。
北條氏開祖"北條早雲"去世後,其子北條氏綱、其孫北條氏康、曾孫北條氏政與曾孫其子北條氏直共五代皆為小田原城的城主。
其中1561年著名的"小田原城之戰",北條氏家族在小田原城擋下上杉謙信所率領的十萬大軍,
不只消弭了上杉謙信對關東地區的侵攻,更讓北條氏的勢力達到鼎盛。
只是好景不常,
1590年豐臣秀吉開始天下統一大計,率領數十萬大軍對抗北條氏。
一連串的小田原城包圍作戰,其中也包含了著名的"石垣山一夜城"(豐臣秀吉在小田原城以西三公里的石垣山上用一個晚上建築一座城堡)。
在三個月的包圍與侵攻下,北條氏家族最終決定開城投降,結束了後北條氏統治小田原城的歷史。
隨後豐臣秀吉將小田原城等元北條氏的領地交付給德川家康管理,家康再將小田原城交付給大久保忠世。
大久保入主後,把原本北條氏擴大的城池範圍縮小至大約今日的規模,並作為箱根關所的支援城池來運作直到幕府結束。
接著來到明治初期,因為廢城令的緣故,小田原城與日本其他城池一樣,城內許多設施遭到撤除。
隨後的關東大地震更是把天守閣所在的天守台石垣給震垮,直到1934年才開始將小田原城址作為公園來重建。
如今的小田原城就是經過長久以來復原重建推廣運動後的結果。
我們搭乘JR東日本的電車,來到小田原車站
小田原車站是一個地上車站
也是許多鐵路公司匯集於此的一個大車站。
車站本身是一座複合式建築,除了車站以外還有百貨公司、美食街等共構於一體。
出了車站,來到大馬路上
很容易就能發現通往小田原城的路標。
另外有沒有注意到旁邊的距離標示?上面寫著300m...是的,小田原城其實離小田原車站非常近!
來訪的時候是日本的櫻花盛開季節
不用走進小田原城內,光是周遭就有滿滿的盛開櫻花讓你體驗櫻花隧道的優美情懷。
沿著護城河走
還是說沿著櫻花花海走呢?小田原城的入口就在不遠處。
很快的,來到了小田原城的正面入口
這座橋叫做"學橋",朱紅色的造型相當美觀。
不過這裡其實不是小田原城官方的正規入口,而是通往天守閣的近路。
學橋連接的是小田原城的二之丸區域,目前是整理成公園與活動用空地來使用。
所以這裡也種了很多的櫻花樹。
沿著步道走
經過底下的菖蒲園,小田原城的特點在這裡不只種了櫻花,還有很多其他的花卉。
映入眼前的就是常盤木門
常盤木門的設計是一個U字型
也就是類似桝形(四角形)門的構型,只是省下一邊並將開口朝外。
因為這裡是小田原城內通往天守閣最近的道路,敵軍要進攻天守閣除了要先爬坡以外,還會被常盤木門的構型給包圍住。
而常盤木門的命名由來其實是門附近的松樹。
常盤木在日文中的意思是長青樹,藉由這個名字來祈求小田原城能持續的繁榮下去。
只可惜的是目前看到的常盤木門已經是之後重建的復原建築,原本的門在廢城令時隨著城內的建築一起拆除,直到1971年才藉由公園復興的目的重新修築。
看來即使取了如此具有福相的名稱,也擋不住後人價值觀下的一紙命令。
在通過常盤木門後
小田原城的天守閣,就近在眼前了。
(下篇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