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式Toyota Prius4、Auris、C-HR展間看一看(圖多)

之前車子回廠保養,不知道為什麼展間突然拉了這幾台少見的進口車進來,就順手拍一下。

又,因為是臨時起意的,以下照片都是用手機簡單拍攝而已。

 

首先是很少進展間的Prius 4

 

這批車有多新?

連防撞的保護膠條都還沒撕掉就拖進展間供著,夠新鮮了吧。

 

內裝看一下

基本上沒有大改。

 

加油蓋開關在方向機柱左側

跟一般位於駕駛座地板旁不太一樣。

 

前座車門飾板也是以簡單設計為主

沒有刻意做分層設計,也沒有用不同顏色的素材點綴,只有在車窗開關附近用上鏡面烤漆飾板。

其實就是國民車的樣子啦,日本人造車觀念偏務實,國民車內就不會用上太多花俏的設計,對大多數日本人來說車子是工具而不是炫耀財。

但是台灣人不一樣,台灣人買車的同時也是買一個身分地位,所以水貨西三百才會滿街跑,國民車價還要越墊越高,配備越多賣的越好。

講難聽點就是一個字:貪。

甚至日本路上絕大多數的車款都還是配鐵圈就上路的,來台灣哪個車商敢大量配鐵圈?配了只會被笑而已,畢竟台灣人笑貧不笑娼。

 

中控台給他拍一張

原裝JBL主機,底下橘色的是排檔桿,只是被保護套包起來而已。

保護套的用意在於車輛從國外出場,接著碼頭工人駕駛汽車上船,到達目的地後再由當地碼頭工人將車子開出到保稅倉庫,最後再開上拖板車運送到各地。

過程中為了避免其中有哪一個傢伙不小心刮傷了商品,所以才在出工廠時包上保護套避免。

這個保護套的用意並不是給買回去的消費者保護車子用的唷!交車時看不到一張保護套才是正常的唷!

 

中船的部分

整個都由鏡面烤漆飾板裝飾,前方有qi無線充電。

 

儀表在中央

照片看起來很小一個,其實還蠻大的,比初代VIOS要大上很多很多倍。

 

手套箱外有做一個凹槽造型

還蠻特別的,只是這凹槽大概只能放一枝筆吧。

 

車頂有眼鏡盒

 

後座車門就更單調了

連飾板都取消了。

 

後座空間看一下

坐進去離前座大概還有一個拳頭半的距離,跟現行款12代Altis很像。

但是高度就不夠了,Prius4坐進去直接頂到車頂,Altis不會。

 

後座沒有冷氣出風口

只有一個12V的車充孔而已。

 

繞出車外,看一下後照鏡

有車側盲點功能,小心不要撞壞了這很貴的。

 

車尾換個角度

好不好看是其次,但不得不說Prius4外觀辨識度真的很高。

 

後廂空間

長寬感覺跟Altis差不多,高度比Altis要高,畢竟是掀背車設定。

 

另外還有一塊遮羞布...檔板

 

配胎看一下

Prius4配的是Toyo Tire(東洋輪胎)的Nanoenergy J64,尺寸是195/65R15,完全的節能取向。

而且這條還是原廠配置限定的胎,市售款是沒有NANOENERGY J64這個款式的。

 

 

既然提到Altis,就來看一下12代Altis最入門款(經典款,定價69.8萬)的內裝

為什麼拍內裝呢?因為外觀的差異只有15吋鐵圈而已,內裝差異就大了。

中間的冷氣面板變成三個圓圈,其他都差不多。

 

 

接著是Auris

絕大部分都跟以前一樣所以就不拍那麼多了。

 

後座空間拍一下

其實沒有酸民說的那麼小,比Altis小是肯定的,但坐進去離前座還有約半個拳頭的距離。

後座椅背的位置就差不多在C柱裡面,四人出遊,坐後座的人不會犧牲太多。

而且後座的視覺壓迫感跟Altis一樣輕微。

 

後廂空間

其實還蠻大的喔!跟2019大改款的馬三比起來不會輸,空間利用上做的很確實。

跟2018年式比起來明顯的在深度上有改變,原因在於取消備胎,空間利用上比馬三還要好。

 

座椅材質拍一下

造型沒變,材質應該也沒變吧,中間的部分是絨布,兩側是皮質。

(正統賽車椅都是絨布的啦,而且絨布比較耐用,皮椅只是耐髒)

 

車漆特寫一下

珍珠白是有很明顯的亮粉在裡面。

 

好了,那這台Auris到底是用哪一種等級的汽油呢?

答案是92無鉛,壓縮比這麼高、輸出這麼漂亮、熱效率有40%的引擎卻只需要用92無鉛,這才叫黑科技。

 

若你問我Auris跟四代馬三要怎麼選?我一定秒答Auris。

因為Auris有更好的引擎、更實用的後廂空間、更多更強的原廠後勤保養能量。

更直接的原因是,這台Auris旗艦款的定價只要88.5萬,五門馬三最低階的定價還要90.9萬,最入門的馬三還貴了兩萬四!

2019年式大改款4代馬三主打的高質感內裝?不好意思馬自達你這套我吃膩了謝謝。

而且Skyactive-G引擎還要吃95無鉛才能符合排汙法規,Auris僅需92無鉛,高下立判。

 

 

最後是C-HR

目前和泰旗下唯一一台土耳其進口的車款。

這台也是Toyota旗下主打時尚的小型休旅車,而不是國民休旅車。

 

前座門板設計得很時尚

刻意用金屬飾板作為分隔線遊走,上下再用咖啡色菱格紋做點綴。

 

加油蓋開關在方向機柱左側

一堆空的按鈕預留,一來是為了方便各國經銷商裝配件,二來也是因為和泰沒把這台當主力,所以配備都是點到為止。

 

中控台也是雙色設計

上方的咖啡色皮質,中間由金屬飾條做區隔,下方才是常見的黑色塑膠。

給人一種很有設計感、很時尚的視覺體驗。

 

車燈也有玄機

寫著TOYOTA C-HR,炫!

畢竟是鎖定像是CX-3這種的小型跨界休旅車的市場,車上充滿了各種能凸顯年輕形象的裝飾。

 

不過老實說,這台之所以和泰不搶來國產化,我猜主要是因為這個原因

是的,小到爆炸又極具視覺壓迫感的後座空間,坐在裡面跟被關緊閉差不多。

和泰在產品規劃上還是比較喜歡國民車,小眾產品大多以接單引進,或是低調處理的方式來賣。

畢竟產線開下去沒有銷量去回饋的話很容易虧一屁股。

 

另一個遺憾處在這

必須使用95無鉛或更高號數的無鉛汽油,這顆1.2T引擎沒想到這麼嬌貴。

95跟92每公升差了一塊半,有些人不計較但有些人會。

 

最遺憾的莫過於這個

置物箱空間,目測比Auris還要小,底下的備胎沒有取消掉,導致高度表現極差。

 

 

這次臨時起意的賞車就到這邊了。

2019年式的Auris我個人的評價其實還不錯,特別是看完4代Mazda 3五門後,再回來看Auris,有一種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Prius 4,自從12代Altis出了油電版後Pruis就是犧牲打用的推進棒次。

畢竟一樣的底盤架構、一樣的動力系統,但是價差卻差了近20萬元。

再說Pruis 4本身也不是什麼高級車款,在日本這是國民車,就跟台灣人對於Altis一樣。

 

最後是C-HR,看完後覺得還是讓土耳其人去製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