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式Toyota Yaris Crossover、第八代Camry展間看一看

剛好車子要回廠保養,平常空空的展間不知道為什麼突然來了這幾台展示車。

既來之,則看之,反正等保養也要一點時間。

 

首先是第八代進口的CAMRY

相關介紹就請各位大德移駕各大試車網站或影片,這裡只單純分享一些個人感覺到有趣的地方。

 

首先是椅子

這張是副駕駛座的,不過在造型上跟駕駛座是一樣的。

Camry的椅子,包覆性比起過往類似神A之類的國民車還要好一些。

至少你會感覺你是被包著的。

 

皮質相當的柔軟,不輸Nissan的用料。

只是Nissan是連國產車的用料都是這麼柔軟,Toyota要進口的Camry才有。

 

後座出風口在造型上相當的古板

下面有兩個充電的USB插孔。

 

說到後座

論後座到前座中控台的距離,Camry其實只比神A長一點點而已。

後座的寬度上也只比神A要多一點。

視覺上給乘客的感受中,其實Camry跟11代神A兩者在後座空間上的差距並不大,蠻驚訝的對吧。

 

駕駛座是看的到引擎蓋的

但是不得不說,Camry的引擎蓋長度還是明顯的比神A要長不少。

後行李箱雖然視覺上沒特別長,但打來看就會發現深度大贏神A,車子大一號的優勢顯露無遺。

 

中控台

造型不錯,收納空間也很多,不愧是日本車。

螢幕的位置刻意向上會比較好閱讀,但會不會更容易招來反光就不知道了。

只是那個螢幕真的蠻小的,大概要等下一次小改款才會放大吧。

 

方向盤

TSS,有些人介意他ACC不是從0km/h開始做動,我是根本不Care,因為他不是自駕車!!!

一堆在那嘰嘰喳喳說ACC不是全速域的根本是想把車當自動駕駛車來開,作夢!

有這種想法的人真該把駕照給剪掉。

至於ACC,有,很好。沒有,也沒關係,重要的還是駕駛人的操駕技術。

偏偏有少部分網友一聽到沒有ACC就躁動得好像沒有ACC就不會開車一樣,難怪被批為亂民。

 

大燈沒辦法關閉

只有AUTO、小燈、大燈三個選項,這樣可以直接的避免三寶晚上不開燈的荒唐行徑。

 

輪胎

 

細拍一點給大家看

品牌是YOKOHAMA,在台灣的代理商是蘇家的,換句話說:自己人。

 

另一側

款式是BluEarth-GT AE51,尺寸是215/55R17。

這一款是去年底才發表的新胎,日本也是預計2019年2月1日才開始鋪貨。

講白了,就是款節能胎。

 

引擎

展示車是2.5升自然進氣引擎款式,不是Hybird,所以引擎室空空的。

不過他引擎蓋有油壓頂桿。

型號是2AR-FE,就是第四代RAV4 2.5那款。

第八代在台灣不出2.0的,2.0要留給國產第七代Camry做入門款搶市場。

 

不過我相信大家最在意的是產地

來,直接拍給各位看,台灣販售的第八代Camry是日本製造的,各位高興了吧。

還是那句話,進口非萬能,國產非懦夫。

國產車製造商都要遵循母廠的規範,不是自己想偷料就能偷料的。

 

靜態心得總結:

如果說第七代Camry是後座買家取向,第八代Camry就是駕駛取向。

車室內許多的小地方都是較為偏向駕駛人的思考方面去設計。

坐在後座反倒沒有顯得更為尊榮或舒適。

 

 

接下來是2019年剛上市的Yaris Crossover

這台的緣由其實很簡單,因為國瑞沒有休旅車可以生產。

現在Toyota的休旅車都是進口的,國瑞只分到MPV款式的Sienta,結果因為Sienta沒有2.0的所以小黃司機都不愛。

導致銷售量沒有辦法像Wish那樣狂噴。

之後的第五代RAV4也是進口,國瑞會有一段時間沒有辦法生產休旅車。

於是才會突發奇想的把Yaris底盤墊高來賣。

 

其實這台本天兵去年就預言過了

https://blog.xuite.net/evo2001.com/ilan/578236922

"PS:其實Toyota只要把Yaris的底盤墊高,再換個SUV的殼就可以了...。"

 

之所以會這樣預言,單純的就只是因為國瑞沒有休旅車可以做。

而目前國瑞產線中的掀背車也就只有Yaris這麼一台,不拿他開刀拿誰開刀XD。

 

言歸正題,這台就真的只是把Yaris拉高離地高而已。

車殼還是原本的Yaris。

 

駕駛座是看不到引擎蓋的

不過他引擎室也沒多長就是了。

 

中控台跟一般的Yaris一樣

只是Yaris Crossover做雙色處理,連門板、座椅都是雙色處理。

另外輪胎是Bridgestone ER33。

 

這台車大家想必最關心的應該是:坐起來像不像休旅車?

答案是:有那麼個六分像吧。

 

拜離地高增高的緣故,

坐進車內的時候不用像轎車那樣跌坐的方式,可以像休旅車那樣坐進去。

下車時也不用像轎車那樣用爬的。

 

但是因為車體還是原本的Yaris,

所以天花板到地板的開口距離還是照舊,身高高一些的還是會撞到頭。

本天兵屢試不爽,坐好幾次每次坐進去幾乎都會撞到頭,沒辦法真的把他當休旅車來進出。

 

其他部分都比照正常版的Yaris,所以也沒什麼好說的。

順帶一提,現場這台沒有中央扶手讓我很不習慣XDD。

 

至於對手,雖然級距上跟CX-3是一樣的,CX-3甚至車室空間還比Yaris Crossover要小。

但是CX-3就是賣尊爵不凡"馬自達"這三個字,所以客層想必很難移動。

而國產車B-Segment級距的小休旅車如Kicks、HR-V等,其實也不是這台的對手。

因為光外觀就差多了,Yaris就算墊高了還是Yaris,大家還是把他當掀背車來看。

很多人買車是買外型,不太介意那些什麼車室空間之類的,否則CX-3早就虧到停產了。

 

但是這台車有個好處:車高低於1550mm

台北市的機械式停車場的車輛限制高度中,最低的大概在1550mm這個級距。

畢竟再低下去連轎車都有點難停了。

而Yaris Crossover的車高是1535mm,跟CX-3一樣,都低於1550mm,所以機械式停車場停得進去,這很重要!

在台北開車,沒有事先找好停車場我還真的不敢開出門。

 

 

晃一晃,保養就結束了,所以也沒時間試駕。

臨走前坐一下C-HR

中控台螢幕的高度切齊儀表,其實這台比Auris還要早這樣做。

我還是覺得C-HR要國產化,這台在日本賣到翻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