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台北國際新車大展,比預期的再大一點(上)

前年的小展只有一半展場面積,今年終於把展場給包了。

只是今年多了一小區塊給配件展,反正性質相同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吧。

 

趕緊來聊車吧。

今年年底受矚目的車款還算蠻多的,不少車廠都在今年推出戰略車款。

 

首先來到Nissan攤位


不用問,Nissan最紅的就是之前本天兵預言過的Kicks

 

引擎先來看一下

DSCF0182

1.5L HR15DE自然進氣引擎,搭配小尺寸跨界休旅車體,輔以亮眼的外觀內裝與豐富的安全配備。

單就產品規劃上,這次裕日車終於認真了。

 

坐進車內


第一個注意到的是,這次的Kicks可以看到引擎蓋,

對部分駕駛者來說會增加一些安心感。

 

前座設定上偏高,畢竟是休旅車設定,儀表的位置較為低斜。

不過中控台上的按鈕等高度都相當就手。

可說是視覺上讓你感覺不陽春的陽春小車。

 

前座調整到我的駕駛坐姿,後座空間約半個拳頭左右。

後座的橫向空間略窄,與前座中控台的距離說不上遠,大約僅HRV的程度。

但後座的頭部空間算及格,車窗框也與肩膀切齊,坐在後座不會有明顯壓迫感。

 

值得稱讚的是座椅的軟硬度、皮質表面材質處理等都屬上乘。

不會讓人感到廉價之外,支撐度跟柔軟之間也拿捏到很好的比例,

稍微軟到讓人陷進去的程度後就穩穩的支撐住乘客的背部與臀部的重量,坐起來相當舒適。

真要說缺點的話,就是後座空間比較起來還是算比較窄的。

 

 

接著是X-Trail


後座乘坐品質其實不輸RAV4,椅子的軟硬與表面材質設定真的是Nissan的拿手絕活。

比較尷尬的是後座中央扶手是把中央的位置整個放倒下來,會讓視覺上感覺後座不連貫,像少了一塊那樣。

 

前座


單就用料、人體工學設計等,其實X-Trail不會輸RAV4。

特別是X-Trail的椅子比RAV4舒服不少。

 

但,X-Trail的中控台設計風格沒有RAV4那樣洗鍊沉穩,在座艙氣氛營造上RAV4是贏過X-Trail的。

再加上RAV4打著"日本進口"這張台灣人最愛的神主牌,也難怪銷量上會輸給RAV4等對手。

CRV也是把中控台弄得五彩繽紛,管他是木紋還是金屬樣樣來,畢竟人類很依賴視覺所帶來的資訊。

 

另外沒拍的是Sentra,這台內裝氣氛與空間已經輸給神A了。

以及魔術大空間Tiida,空間真的大。

 

 

接著來到對面的Luxgen

他們家的明年式樣車款只有做配備更動而已,所以就拍了個頑皮豹。


這隻頑皮豹是U5天窗版的示意用玩偶,Luxgen很強調車體安全所以連天窗都宣傳說強度多少多少這樣。

可惜台灣人根本不重視這個,自古以來就是這樣。

 

你說現在不是沒有六氣囊沒有ESP就不買嗎?其實那個是潮流,無視這些配備的買家還是很多。

像神A早就裝上六氣囊與ESP,還不是被人酸鋁罐車,銷售量還是搶不贏正在潮流上的休旅車。

(重申一下,各位最喜歡的馬路實戰撞擊測試的好壞是要看跟誰撞,偏偏酸民最愛看神A被撞爛的照片再酸鋁罐)

 

至於主動安全防護以及主動跟車,就更偏向噱頭。

主動預警剎車這個Ford早就裝了,請問Ford有大賣嗎?還不是淪為口水戰的道具。

而主動跟車就更不能算是安全配備,有部分人士會把這項功能視為自動駕駛,結果就發生悲劇。

 

 

Honda展區今年還蠻大攤的

DSCF0199

社長的NSX照慣例的又被拖來當SG的展覽舞台用。

 

這邊有坐的是這台


X-ADV,外觀看起來就是一台檔車,但坐姿是完全的大羊。

因為坐上去後,騎士的腳是往前放,而不是夾油箱。

手把的位置、腳踏位置與坐墊的騎士三角也是完全的大羊設定。

老實說坐起來心裡感覺很奇怪就是了,因為跟一般人的認知完全相左。

舒適度倒是沒啥問題,畢竟是大羊設計。

 

另外沒拍的有HRV,後座空間算大但整體的用料質感很差。

唯一坐起來會爽的只有駕駛座那個位置,整個中控台跟駕駛座的設計還是一樣很HONDA,也就是很偏駕駛人向。

 

還有一台沒拍的是Odyssey,駕駛座沒有那麼戰鬥取向,反倒像一般MPV那樣很公車的設計。

也就是把中控台緊縮以創造更多的空間這樣。

不過很多按鍵整齊的分佈在方向機柱左右兩側,這點就是完全的日本車設計思維。

 

 

接著是本天兵最愛的Suzuki

台上的Swift Sport終於可以坐了


不到一千公斤的車重,140ps的引擎,徹底的小鋼砲設計。

另外車門也輕到會嚇一跳的程度,輕量化很徹底。

 

駕駛座的樣子


以前會覺得Swift這樣的車其實就夠用了,等真的開車的時候才會了解到,

其實這樣的車體尺寸真的很小,拿來載家人走中長途其實並不太適合。

再加上他的類筒形賽車椅不適合身材太大的人入座,坐高偏高,本天兵坐進去就有一點點擠。

同行友人身高183,坐進去根本是在虐待XDDD。

 

講白點,就是台一人世界的小車。

 

 

接著來到車輛質感一年不如一年的M.Benz

來到這邊,最新的當然就是剛推出的第四代A-Class


展示車是A250

比較顯眼的就是中控台與駕駛儀表換成了一個連在一起,很長的數位液晶螢幕。

不過本天兵的重點在後座空間。

 

第四代新A-Class的後座,很爛,真的超爛!

 

座椅的椅面過短,座高過低,膝部空間過窄,坐進去後像是在蹲板凳一樣要縮大腿膝蓋。

根本不像平面汽車媒體那樣介紹的寬闊,反倒像是在坐三門版的掀背小車。

這種乘坐品質可以拿出來賣我看賓士真的該關門收一收了。

 

因為同行友人沒坐過賓士的關係,我跟他說你就找S-Class坐坐,過個乾癮就好。

不然其他車款根本沒有那個三星光芒標誌的價值。

只有S-Class還保有所謂本質上的豪華舒適感,其他都是打腫臉充胖子。

以前要豪華質感還有E-Class可以選,現在連E-Class都淪陷成大台的C-Class了。

 

順帶一提,S-Class的四個車門都會自動闔上,所以關門不要用甩的。

 

 

隔壁攤的BMW,雖然來了新X5但人太多了。

倒是X2比較沒那麼熱門,雖然沒拍但還是可以聊一下。

(沒拍的原因是因為BMW的內裝真的沒有豪華感可言)

 

X2,相較於其偏低扁的外型設計,後座空間倒是不輸同品牌的2GT。

與2GT相比,X2輸的只有頭部空間與肩膀寬度、膝部空間。

(但是以上這幾點,就算請出X3可能還是輸XDD)

乘坐起來感覺上只是稍微略小於X3而已,以他的外型來看其實還蠻驚人的。

 

至於前座的座椅倒是比較有包覆感,太壯太胖的都不適合。

就休旅車的設計水準來看,個人認為BMW是贏過Benz的,只可惜在座艙豪華感的鋪陳上還是輸給已經節節敗退的Benz。

 

 

接著是Skoda,今年他們來了新的Fabia


 

本來我是沒興趣的,因為車頭設計回歸古早醜死人的歐洲風,但看到下面這個後就突然有興趣了

DSC_1690

原本的轉盤空調學長終於退伍了,改為日本車上早就已經老梗到不想看的款式。

反正Fabia就是給那些自認懂車的人去買的,遲早要修歐洲車的何不現在就先預約保養場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Fabia、Rapid這兩台車的關門聲都不紮實。

要到Octavia、Superb才會有紮實的關門聲。

所以當你看到有人開Fabia說關門聲很紮實的時候,不要笑他,人家只是活在屬於他自己的那片懂車天空之下。

 

而內裝設計上,必須說Skoda很懂得在人視線所及的地方把質感拉起來。

像是開門的門把,Skoda故意做了一條很漂亮的深色石紋飾板放在那邊做eye candy拐消費者。

但其他地方就用硬質塑膠放給他爛了,反正消費者都很好騙。

 

以及後座座椅的乘坐品質,Skoda的座椅都跟坐水泥床差不多。

我知道,這叫做本質,我知道。

 

回歸主題,如果你真的錢很多,又想體驗看看歐洲車,那Fabia可以參考,畢竟他便宜。

但要是你的收入有限,建議你歐洲車都不要碰。

 

 

接著來到Volvo,這邊最紅的應該要算這台


傳說中廣受各路各國媒體好評的XC40

 

就後座乘坐品質來說,XC40的確令人驚艷。

門版刻意內縮的設計讓乘坐者的肩膀可以得到寬廣的視覺體驗,加上本來就不算小的後座。

就一台休旅車該有的"後座乘坐品質"來說,XC40的確可以拿高分。

 

不過前座的設計就很塑料了


雖然產品定位上是入門等級的車款,但車價還是要169.9萬,我寧願買尺碼大一級又比較便宜的Lexus NX。

對,我的重點依舊放在很單純的價位上,畢竟價位就決定了競爭對手是誰。

(順帶一提在日本訂價方面,XC40是比NX要便宜的,但台灣不吃這一套喔)

 

 

行文至此,休息一下

DSCF0261

 

(下篇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