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松山Headphone Festival,一些耳機的試聽心得(下)

這篇會聊到final、Audeze、Audio-Technica。

 

接下來的品牌是final

這次他們帶來了全新的E1000耳道式耳機。

紫色鏡面烤漆的外觀還蠻亮眼的。

 

final的E系列算是比較新一點的產品線,我自己是沒有聽過。

以前也只聽過他們家的大耳罩以及Heaven II,畢竟Heaven 2我自己就有了。

而這個E系列則像是用來接替中低階款的耳道式耳機,

單就外型來看跟Heaven系列非常類似。

 

而單體從原本Heaven II的動鐵變成動圈也是一大變革。

改為動圈代表在低頻的表現上可以期待。

 

聽感

調音上比較偏向於中低頻,低頻Q彈有力,砰砰的節奏感明顯。

音場偏小,分離感標準,速度感較為黏稠。

人聲婉轉但略缺細節,且單調薄弱,較適合聽男聲。

 

配戴感

令人驚訝的小,所以戴起來也沒啥感覺。

 

一言以蔽之:中低頻取向的入門款。

其實我是蠻訝異的,原本Heaven II以中頻為主,E系列倒是直接往中低頻方向走。

整個調性是完全不同。

 

 

接著是升級款的E2000

這支沒聽,因為剛拍完工作人員就說E3000剛好空著,本天兵就直接轉E3000去了。

 

 

下一支就是E3000

外型從鏡面烤漆變成不鏽鋼拋光原色。

 

聽感

比較起來,這支就是低頻更多、速度感再快一點的E1000。

中高頻處理比1000更適合聽女音一些,但中低頻過度搶戲,導致整耳都是砰砰砰砰。

分離感、音場皆與E1000無太大差異。

至於像是電子機械音這類尖銳的樂音倒是正常運轉的順耳,但還需要修飾。

 

配戴感

與E1000無異,都是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

 

一言以蔽之:看來E系列就是要走低頻風。

聽過E1000再跳E3000,可以明顯地感覺出來final針對這個系列的調音走向是偏往中低頻在走。

與小老弟E1000相比,E3000雖然可以感受到提升的部分,但差異性我是覺得不夠明顯。

 

 

最後是E系列最上位的E5000

與E3000相比,最明顯的差異就是改為可換線設計,其他都差不多。

而原廠所配上的那條線則是鍍銀OFC線,其實外觀上就能發現了。

 

聽感

與前面兩支相比,低頻更加泛濫,砰砰節奏收斂,更為深入的低頻。

照過往經驗,換上銀線後聲音會變得更細更尖,但在E5000上倒是聽不太出來。

速度感與3000相仿,但分離、音場都一樣小且不明顯。

 

配戴感

與前兩支無異。

 

一言以蔽之:這三隻都不適合聽女音。

本來以為E1000~E5000都是相同調音,回來查資料才發現單數偶數型號的調音有些許不同。

但因為單體相同、主結構等差異不大,所以大概聽感也是八九不離十吧。

另外爬文看到有人聊到E5000很吃前端,綜觀14ohm的阻抗加上final很愛宣傳E系列很好推這兩點來看,

若真的很挑前端那還真的是自打嘴巴...。

 

 

接著是Audeze,這個可是遠近馳名的美國平面振膜耳機大廠。

代理商這次只帶來電競耳機跟iSINE這兩款,擺明就是不太想做這裡的生意XD。

 

既然機會難得,就來聽一下iSINE 10

現場其實有10跟20這兩款,不過顧攤的人員似乎是來打發時間的,連說明都懶得弄。

所以就隨便聽一下了。

 

iSINE系列最誇張的就是那個奇葩的外型,整副耳機像極了盾牌。

而尺寸就真的是這麼大。

 

技術面方面,

iSINE系列也是第一款使用平面振膜的耳道式耳機,技術力之高已不須多語。

 

聽感

一聽就知道這支真的是大魔王水準的。

人聲過於立體!真的是過於立體!如臨現場一般的聽感。

整體來說聲音很亮,非常開放且寬闊的音場,完全不是傳統耳道式耳機能比的程度。

女音婉轉優美,轉音、氣音收吐皆有如眼前所見一般的歷歷在目。

整體的表現已經完全的獨立於一般傳統動圈動鐵類耳道式耳機的程度之外。

 

配戴感

極糟XDDDDDDD,因為現場的顧攤人員故意把耳掛固定套件給拿掉,所以根本戴不起來。

但只要有原廠附上的固定套件就能安穩的戴上。

 

一言以蔽之:這世界還真是廣大XDD。

Audeze的表現讓人聽過之後難以忘懷,原來耳道式耳機還能夠有這樣的表現。

 

 

最後回到熟悉的Audio-Technica(鐵三角)攤位,照片就不拍了,

因為陣容與上次年末發表會幾乎一樣。

 

攤位上有趣的有兩個:

1. L5000再次登場,但台鐵三角這次似乎找了口口口+贊助機器,

所以有一組是口口口+他們賣的昂貴套裝,另一組就忘了看了。

要聽L5000要現場登記時段排隊,基於上次聽過的關係就不太想排了。

雖然上次那組聽感大爆炸,不過基本調性是跑不掉的。

 

2. ATH-SR50登場

之前令本天兵小小驚豔的SR5下一款:SR50出現了。

但是這次最大的改良是把線換成平衡線,以及單體有改良。

 

 

這次本天兵想挑戰的是CM2000Ti


(照片是年末發表會的,反正展示機是一樣的)

上次聽完感覺大爆炸,但本天兵不信邪來復仇看看。

 

聽感

這支是三支2000Ti系中唯一一支調音偏中上盤的耳機,女毒微病且亮,很有老鐵以來的鈦感。

音場很大,細節的部份都在,但需要去仔細品味。

 

最大的毛病其實不是什麼聽感差,而是這耳機無法隔絕外界噪音。

所以只要背景噪音一大就會明顯地影響整體的聽感。

畢竟耳塞式一定會漏,很難完整的將訊息傳遞到耳朵中。

但是音量一開大,其表現又會跟著爆掉,所以很難控制到喜歡的表現。

 

配戴感

以耳塞式來說算好戴的,本天兵戴耳塞式不是會掉就是會痛。

但戴上這副後倒不會覺得有啥不適的地方。

 

一言以蔽之:或許是這三支耳機中唯一有傳承老鐵鈦系耳機精髓的產品。

也是這三支中唯一吊中我胃口的一款。

只是死穴卡在耳塞式戴久了可能會痛,以及環境噪音會嚴重影響其表現這兩點。

但以CM系列復活之作來看的確是打出相當漂亮的一擊。

 

 

第二支就是SR50了,一樣沒拍照,因為整支跟SR5差不多...

 

聽感

如前一款的SR5一樣,女音又病又乾,整體的調音很亮。

人聲與主節奏突出,砰砰叫的節奏感也很突出,其他的部分就閃邊不演奏了這樣。

中高頻並無太多收斂,導致氣音略多且尖略為刮耳。

音場偏小、分離感普普,速度收放拙劣。

整體來說就是該給你的都給了,然後再轉高轉乾轉微病態這樣。

並不是一支雜食系的耳機,而是比較偏向女聲流行樂的設定。

 

配戴感

算蠻輕的,戴起來沒啥明顯感受。

 

一言以蔽之:略往大眾取向的SR5。

過多的低頻是我不喜歡的地方,但轉而面對一般大眾喜歡節奏感的市場來說也是不得已的結果。

 

 

最後一支收尾的就是MSR7b


(照片是年末發表會的,反正展示機是一樣的)

 

現場顧攤的人員解釋說MSR7b改良了頭帶、重量、以及平衡端這些。

這三點其實都還蠻有感的。

 

聽感

雖然上次已經體驗過其美妙的聲響,

再聽一次之後真的認為:不要買SR50,因為MSR7b才是真正的完全體!

優美、悠揚,帶一點病嬌且受控的中高頻演出,適度的低頻彈放。

這才是SR系列該有的演出表現。

SR50僅僅只有MSR7b的六成功力而已,甚至與當初SR5的調性相差甚遠。

 

配戴感

再戴一次還是一樣很輕無負擔,鐵三角幹的好!

 

一言以蔽之:無所求!

找鐵味?MSR7b作為起手式是再適合也不過的產品。

 

 

這次試聽的耳機款式大概就這些了,現場有大約六成的攤位不是沒興趣就是聽過了。

比較可惜的是某些攤位意外多人,某些攤位卻門可羅雀。

或許在行銷與產品力上造就了現在的情況也說不一定。

 

沒產品力就用行銷力蓋過去、沒行銷力至少產品力要拿出來,

面對現在這種龍蛇雜處的混亂市場,韜光養晦之餘還是要適時的綻放一下自己的技術光芒才是正解。

 

另外就是希望還有下一次,也希望下一次能繼續在這類寬廣的場地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