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剛好看到Luxgen去三創擺攤,就當作是逛逛去給他體驗一下。
大燈還蠻有型的。
跟上次巧遇S3不同的是這次展示是拉到室外,因為室內被Lenovo包場了。
不過在室外也有好處,就是可以發動,所以可以多看一點新玩意,而且取景也方便。
只是一樣不能開出去有點可惜。
照慣例先來聊聊U5是什麼好了。
講穿了,這台就是依照Luxgen開發順序所推出的S3休旅車版。
底盤同S3、引擎同S3,其他就變成休旅車這樣。
這年頭大家對休旅車的開發都比較認真,就連Luxgen也是。
用S5底盤引擎開發出來的U6在產品實力上就比S5好很多,S3其實也不差,只是定位上不夠吸引而已。
之前本天兵就聊過S3的產品分析,那時候就預言S3的銷售量大概也就那樣。
事實證明市場已經往高底盤大空間的休旅車方向發展了,不僅Porsche賣最好的是休旅車,連台本都把轎車生產線改為休旅車的生產線。
轎車賣不好是正常的,同樣預算下大家比較傾向大空間的休旅車。
剩下的消費者就往牌子老信用好的廠牌去靠攏,這就是殘酷的市場現況。
拉回U5,這次U5的外型本來看官方照片其實還蠻醜怪的,比當初U6洩漏出來的官方照還醜。
到了現場看,其實U5跟U6一樣都是實車比官方照片還要漂亮。
某些程度上真的很佩服Luxgen的主設計師有辦法搞出這種外型。
原本看照片覺得醜怪的點有幾個
1. 車頭不夠銳利,線條並沒有割出肌肉感。
2. 車頭保桿在烤漆的部分面積不夠大,黑色的部分沒做出較為肌肉或是銳利的進氣口造型。
3. 大燈組延伸到葉子板尾巴就這樣斷了,也沒有做收線的動作。
4. C柱的角度太過垂直缺少動感。
5. 車尾燈形狀莫名其妙。
6. 車尾燈亮起來也是莫名其妙,沒有連起來就算了上面那一條落在那邊是怎樣。
7. 兩個車尾燈中間連接的扶手段,底部的線條跟車尾燈並沒有統合。
8. 車尾的廠徽改用LUXGEN令人聯想到Volvo。
9. 水箱護罩造型太大一片感覺像是車頭被切掉一塊。
10.全車線條太過複雜又沒有去做統合化整為一的功夫,沒有日系典雅風格也沒有歐系剛硬的酷勁。
11.車頂太圓,車頭長,車尾卻收得太短。
12.車門把也沒融入車側線條。
13.前輪葉子板上的進氣裝飾片多餘到令人無言。
至於實車的樣子
不多說,直接取45度角給各位。
其實車燈線條連過去後相當的有殺氣,像是一隻貓在瞪人XDD。
假設輪拱那一塊黑色防刮材質改為車身烤漆,再配上18吋輪圈就會殺氣騰騰了。
換個角度
大燈的設計相當的帥氣,就缺個冷色系的HID提升戰鬥力而已了。
水箱護罩上緣我倒是搞不太懂
鍍鉻飾條 與 引擎蓋之間用仿碳纖維的塑膠飾板去裝飾,我是覺得直接一塊消光塑膠擋一擋就好了。
車前方的鏡頭在這邊
就位在廠徽下方,可以顯示前方左右的來車。
開過車的才知道"從巷子口是根本看不到左右是否有來車",有鏡頭幫忙看根本是天助神兵。
這點是騎機車的酸民不會知道的實用功能。
拉遠一點來看
其實並沒有預期中的難看,雖然說不帥卻也感覺像是...好像也還好...的感覺。
繞一圈看看車尾,先看看醜怪的尾燈吧。
跟車頭造型一樣,看到的時候會覺得......是不吸引人但好像也還好...的感覺。
車尾的線條其實暗藏玄機,各位還記得U6那銳利又不失剛穩的C柱線條嗎?
其實U5也有,但問題就是要會取景。
圓潤的車頂切掉一點,再把粗壯的後保桿納入鏡頭,看起來就會比較好。
換個方式
最好看的地方就是C柱這個駐筆迴鋒,只要車尾扶手那邊想辦法學U6往外翹一點就好了。
C柱上的特仕車圖標
現場的車有兩款,一款是芥末黃配色的Vogue+頂級款,另一款是藍色的Hi-Fi款。
我拍照懶得分就湊在一起介紹,反正都是U5。
打開引擎蓋
這顆雙可變汽門正時引擎就是S3那顆,120ps比S3還進步4ps,但開起來有可能會因為車重的關係導致無感。
雖然強調是水野先生調教的,不過S3發表的時候就已經強調過了,這邊應該要宣傳"再進化"才對,而不是像個白癡去打前車的臉。
不要說Luxgen只會玩同一引擎套不同車,本天兵光舉和泰就夠了。
有誰記得Sienta上面那顆是Altis小小改良過來的引擎?套到和泰就可以套到Luxgen就不行?
不過本天兵看的不是這個,而是這個。
這個應該是機油濾心吧?是的話那放在這邊對保養維修來說還蠻親和的。
順帶一提引擎室空間很剛好,剛好有空間讓車主跟技師巡,也剛好沒空間放更大的引擎。
所以這個引擎室如果要上1.8渦輪那顆或許可能maybe會有點緊湊也說不定。
外觀部分最後是一些零碎心得
1. 車門很有份量!引擎蓋也比較重!雖然車門關起來不是很悅耳但不會空空的。
2. 後擋風玻璃角度很斜,所以從車內往後看的範圍蠻尷尬的,業代跟我說他自己開是都還看的到後車,我持保留態度。
3. 展示的這幾台車組裝品質很好,至少後尾門的間隙插不進一隻iPhone,全車在鈑件間的組裝間隙也都控制在相同的大小。
接下來是內裝,因為S3基本上就把座艙內的人體工學配置給調整到這個世代的水準。
U5在座位設定等人體工學上就是更好而已。
先看看駕駛座與中控台
駕駛座那一塊就是S3直接拉過來的設計,但是空間比S3大。
中控台12吋直立式螢幕,很實用,下面慢慢聊。
先來張儀表
就是S3那組直接搬過來。
拉正角度
這樣應該很清楚了吧,里程資訊、瞬間油耗等等都在時速表的下方。
大概是因為這台車也沒特別省油到哪裡去,所以在設計上並沒有讓駕駛可以在看里程數的同時也能看到瞬間油耗,沒有!
不過本天兵又發現一個小小亮點
熄火後車門開啟,儀表板上會有一個小小圖示,還蠻有趣的。
後照鏡控制開關就放在駕駛座門把上
電動天窗"可以自動上升下降",這很重要,因為S5只有半套。
Vogue+特仕車才有的副駕駛座類碳纖維飾板裝飾
但我覺得很難看。
駕駛座的方向盤角度只能調上下,所以只能調整椅子的前後去迎合方向盤到駕駛的距離。
腿太長的可能會頂到,本天兵是還好差一點頂到而已。
椅子真的是大進步,他不是軟,他是多層次的軟!
軟到讓你覺得你像是坐進桶型賽車沙發椅那樣包住你的身體,卻又不會硬。
而且座椅的發泡棉是重點強化式的軟硬調整,整體是很軟的,但該支撐的地方會稍微硬一點來撐住你的身體。
相較起來神A的椅子就跟家裡沙發一樣完全沒包覆性也沒支撐性。
前座調整到我的駕駛坐姿後,來到後座,首先看到這個門板設計...
廉價陽春又難看,塑膠感非常重,賣年輕人不是這樣賣的好嗎!
另外膝部空間,本天兵坐進去後有兩個拳頭的空間,根本不用去懷疑。
因為S3就很大了,連S5都大到不行,Luxgen從S5開始的車內空間都很大。
更何況這台車的車長是4米4,比Focus還長,是因為外型圓滾滾的讓你以為車子很小台。
後方出風口
這個是鼓風機,不用急著酸,因為神車Wish也是鼓風機。
結果現在Luxgen裝上鼓風機居然還有人要酸,實在是...
副駕駛座椅背有個掛勾
這個就是台灣在地車廠體貼的地方,多個鉤子讓你掛消夜。
後座座椅基本上跟前座差不多,不過比較沒那麼包。
來到後廂空間
說大不大說小也還好,比起那些小型掀背車來說是比較大,比起正統休旅車又比較小。
人是貪心的,看到這樣的表現都會希望能夠更大一點,更大一點,更大一點XD。
最後來看到12吋的中控台螢幕,這次真的大進化。
先看到後車門是開啟的,副駕駛座也是開啟的,因為它會即時顯示目前車門開啟的情況。
另外還有車燈也會變,開大燈後螢幕裡的車車也會點亮大燈。
AR景象的處理速度很快,點一下就馬上顯示,連車底的也是點一下就有。
環車AR按的機會比較少一點,因為功能感覺跟行車AR有重複。
行車AR按到的機會比較高一點,像是從巷子口出來之類的。
但是像打方向燈或是切倒檔都會自己切鏡頭顯示,這個從一開始就有了不用擔心。
而且這次兩側的鏡頭可以拍攝三個車道的寬度,夠寬了!
導航系統沒說是哪家的,業代自己也不知道,我猜應該不是Garmin。
不過這次導航畫面跟Side View不會衝突,打方向燈時螢幕會切成上下兩螢幕。
上螢幕顯示你打方向燈的那一側鏡頭的畫面,下螢幕顯示導航。
音響雖然說有個內建的App讓你用手機的網路去聽網路串流音樂,不過我是不會去用,因為我都用藍芽串我手機的音樂。
這次也趁機會試了一下音質,被測車是Hi-Fi版原廠六音響,喇叭系統的廠牌不明。
心得:垃圾,直接填海吧!六個蔡頭聚在一起唱歌也不會變成蔡琴!
沒高音沒低音,中音也不出色,中控台下方的重低音喇叭比屁還爛,因為他連噗噗叫都不會,建議拔掉換成置物空間。
中控台下方有快捷鍵
可以簡單控制空調與音響,比TESLA好太多了,至少在U5可以像一般車款一樣上車就直接用盲按的方式調整。
定速在方向盤上,接聽電話、音量控制等等也都在方向盤上。
中控台螢幕有個手機模式,問了業代好像是要用手機裝APP才能使用的樣子。
另外貼一個大家很少會去注意的地方
首頁的畫面其實是可以更改的,這邊應該是設定一過電後第一個顯示的畫面是導航、首頁,還是音樂。
另外首頁裡顯示的車,車色也可以自己改。
以及胎壓偵測是四輪獨立偵測,不是用ESP之類的去偷吃步。
該講結論了
最後總結一下這台U5在試坐過後我所體會到的優缺點。
優點:
1. 70萬的價位只有這台有自動停車跟一堆環景功能。
2. 椅子很好坐。
3. 中控台螢幕功能很實用,速度也很快。
4. 車內乘坐空間很大。
5. 整體設計已經趕上各大車廠的水準。
缺點:
1. 引擎動力數據不好看。
2. 油耗不夠亮眼。
3. 後廂空間希望再大一點。
4. 內裝飾板充滿了非常嚴重的塑膠廉價感。
5. 喇叭跟垃圾一樣就不要拿出來另立等級了。
說了那麼多,消費者對於這個品牌還是會擔心其品質與售後服務,這部分還有待時間考驗。
上市後要說每個月都賣到翻掉我看是很難,能夠開拓新客源,不要反把U6的客源給搶走就阿彌陀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