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la的車在台灣其實已經不是第一次登台了,之前就有人弄進來過幾台
但畢竟不是代理商引進所以數量與廣告量上比較少
這次,官方代理商自己引進來了,還在新光三越展示
剛好去看展的本天兵就給他去試試了
如果你有去看這台車的話,外面是放一台紅色的70D
裡面則是一台白色的
室內因為有冷氣的關係人都聚在裡面,比較難拍
這次外觀的照片主要以外面這台紅色的Model S 70D為主
內裝則是以室內的白色車為主
首先是車頭
可以注意到這次來台展示的車款是小改款之後的車
其實也不意外啦,Model S照理講應該是沒有庫存,所以不太可能會拿庫存賣台灣
車頭這塊是行李箱
略深,但是空間不大
高爾夫球具是絕對放不進去的
車側
因為焦段的關係,一張從車頭拍一張從車尾拍
可以注意到這次的組裝品質有比較好了
以前Tesla給媒體展示的車,組裝的公差很恐怖
車尾
幾乎是平面的設計,大概是為了氣流導引效果
但是連保桿都是平的就不知道是為什麼了
中控台
大家應該都很熟了,就是一個超大平板電腦給你
可以控制全車,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按鈕了,連冷氣都從這個平板去控制
照片大概就這樣,畢竟我不是專業的試車媒體
剩下的就請耐心聽我文字敘述吧
首先,後座
身高178,前座副駕駛座調到正常坐姿,後座空間約一個拳頭三個指頭
椅背角度略為垂直,坐正的話頭部空間沒有,完全沒有,一個指頭都沒有
座椅發泡棉略硬,如果習慣坐沙發的話會覺得根本坐在鐵板上
包覆感沒有,意外的是椅背的高度並不高
頭頂有一塊大面積的全景玻璃天窗,如果沒有這個天窗壓迫感絕對破表
以軸距2960mm來說這樣的後座空間不及格
前座
因為駕駛座一直有人在體驗所以只有副駕駛座心得
雖然座椅看起來很運動化但包覆度普通,吃胖一點應該就會包到了
發泡綿軟硬跟後座一樣都偏硬,如果你習慣沙發的話就是超硬
內裝塑膠感超重我也已經不想講了
平板因為不在駕駛座 & 駕駛座是別人,基於禮貌就不操作
就過往經驗來看,要控制絕對得看著螢幕操作,除非他方向盤有按鈕
後方置物箱空間
目測應該可以直的放一組高爾夫球具,應該...
深度是夠的,寬度也沒問題,高度受限車體所以車尾這塊不高
一般車款放備胎的位置現在放的是一組充電器,而且空間也只有半顆備胎大小
結論
就空間設計而言,Model S是不及格
感覺軸距少了200mm
空間配置上也是超級簡化,如果你開慣了日系車的多置物空間體貼設計
來到Model S上會覺得這設計師是不是把椅子塞進去就交差了
中控台只放一塊平板其實是很不負責任的做法,因為這會讓駕駛分心去調整
我坐在一般的車上可以用手指的觸感去調整冷氣的溫度等等
但是Tesla...靠方向盤的快捷鍵,如果快捷鍵沒有的話就掰掰
反正這些東西他們都可以透過後台去更新,如果他們認為你的問題是問題的話
組裝品質的部分,最早期的Model S...嗯
今天展示的這台就好多了,前提是你不能拿日系車的水準去看他
如果你覺得開Model S是為了地球為了環保,我先不問你台灣的電從哪來
你知道全世界不是只有Tesla做電動車嗎?
但許多民眾的反應似乎是全宇宙只有Tesla做電動車而已
別國不提,光Luxgen創廠初期就有電動車了
應該說他們家的車一開始都是以電動車作為開發主軸
那為什麼Luxgen不以電動車作為發展主力,因為他們沒種賣你一台三百萬的國產車!
難道Model S一台80萬?別傻了孩子,這車最低階的就破三百萬了
為什麼這麼貴,除了研發與營運成本以外,模具、產線的成本攤提也是問題
天真的以為Luxgen國產了電動車後,模具成本就有辦法攤提?哈哈哈
月銷4000台的傳統汽油房車都要賣你七十萬了,一個月賣不到100台的電動車就可以壓低成本?
覺得Luxgen做車都做成一個鳥樣的人真該去看看Model S,再去看看三百萬的汽油車該長什麼樣
喔,順帶一提,Model S在美國賣給有錢人賣了四年也只賣了約兩萬五千輛
老闆Eion Musk的財務狀況也很有問題,但那是敢賭不敢賭的問題
所以Tesla Model S是什麼,是潮車
就是一台非常非常潮的有錢人玩具,就這樣而已
真要把Model S類比成車款的話,就是一台有四張椅子以及前後置物空間的四門性能跑車
他的高科技部分可以當作是附加價值,畢竟真的很炫
要把他跟實用性套上關係我建議你去看精神科而不是看車,或是你真的很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