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jifilm,一間不斷堅持著自我傳統的相機大廠
X,用一個最具衝擊力的字母來表達富士的極致
當兩者交會於同一平面,激盪出來的火花成為了Fujifilm X Series
2013年,這股火花再次的躍出新的火種
Fujifilm X20,誕生!
好了,不裝文青了,一開始先來談談我用過的相機
第一台是Fujifilm F10,一代經典
難以忘懷他的色彩表現與ISO抑制能力
不過這台是家裡用的,現在轉到我弟的手上
第二台是Panasonic LX5
這也是我第一台類單眼,拿來拍風景超imba
現在放在家裡給家人用
中間還用過Canon EOS 400D,但是是學校的
這次拿來拍開箱的Nikon D3100,也不是我的
最後就是這台,Fujifilm X20
沒想到繞了一大圈,從富士開始,現在又回到富士
前面開場文打了這麼多無關痛癢的,相信各位看官最想知道的還是"為什麼是X20"吧
就請聽我娓娓道來
一開始的出發點當然還是畫質
要拼畫質,可換鏡頭的微單眼絕對比這種半吊子的類單眼好多了
所以當初在看潘仔的女朋友系列(GF Series),以及索尼的NEX家族
這些可換鏡頭的寶貝其實單價都還好,問題就卡在鏡頭
在這個可換鏡頭的單眼世界裡,不管是微單還是標準的單眼相機
那個鏡頭啊,永遠都比機身還貴
今天我花了一萬出頭買了機身+kit鏡,拍一拍一定又會嫌鏡頭焦段不好啦、光圈不夠大啦等等的
換句話說,可換鏡頭的世界是個大錢坑
這點我在當初拿到Canon 400D的時候就知道了
到了2013年,機身+kit鏡的表現還是沒辦法讓我一鏡滿足
加上鏡頭攜帶不易,保存環境也必須講究
所以我放棄了
直接轉向類單,也就是不可換鏡頭的世界
說到不可換鏡頭,那隻固定在上面的鏡頭,其規格就很重要
所以我當初看到潘仔的LX5功能強大又便宜,就買了XD
只是沒想到買了之後發現家裡要用,而且P家的發色無法滿足我
於是就開始轉往"C/P值沒那麼高,但是人氣指數卻一直居高不下"的機種
第一台被我注意的就是Ricoh GRD4
這台搭載的是定焦鏡,也就是不可變焦,你沒辦法用GRD4去拉遠你的鏡頭來拍照
就像是用手機拍照,然後把數位變焦功能關掉一樣
聽起來相當的不方便,但是GRD4之所以如此的熱門就在於Ricoh的堅持
GRD系列就是Ricoh的極致,所以在GRD4上面可以看到驚人的發色以及小巧的身形
(當然還有其他的優點啦,但因為我不是專家所以只提這兩點)
2011年發表,到現在依然維持著自己的身價就知道GRD4絕對不是什麼等閒之輩
另一台也是用戶數不多,但是卻也深受死忠玩家喜愛的銘機:Fujifilm X10
挾帶著X100的優勢並且小型、平價化
規格不能算封頂,但是X10自恃著富士本家的發色與ISO抑制
以及全機富士技術與Made in Japan製造,硬是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
但是當有人問到類單,相信各位第一個想起的應該是大魔王:Sony RX100
說到技術之最,Sony絕對不會甘心區居於後
一吋的感光元件塞進一台可以輕鬆放進口袋的相機裡,這對當時的相機市場來說
其震撼的威力已經不只是原子彈爆炸,而是隕石直擊地表了
相較於GRD4的1/1.7吋、X10的2/3吋,RX100那一吋的感光元件可以說徹底的擊潰了對手
再搭配上Carl Zeiss的大光圈變焦鏡頭
我相信對Sony而言,在類單市場裡這已經不是戰爭,而是屠殺了
那好,既然有這麼暴力的RX100,為什麼小兵還要買弱弱的X20呢
很簡單,重點就在發色與手感
富士的發色相信只要有涉獵過這領域的玩家都知道,其實力絕對是執一方之牛耳
RX100的人像發色偏黃,雖然大感光元件真的超誇張的厲害
但是相機直出的發色不受我青睞這點就判了死刑,畢竟我懶得修圖
第二個死刑就是手感
RX100我去展場玩過好幾次了
感覺Sony太過講求小巧好攜帶,所以他的外型與按鍵布局根本就是自家旗下的CyberShot
換句話說,缺少了可玩性
要當傻瓜相機他絕對是第一名,但若不想當傻瓜相機玩的話RX100的介面就會顯得綁手綁角
這也是為什麼我選擇富士的原因,至於為什麼是X20
主要是因為X10從2011年上市後,一直到兩年後的現在才從19800降到現在的一萬出頭
更別提當初發表的老大哥X100了
換句話說,X Series非常抗跌
除了自家技術全力灌注之外,富士一直都是非主流的市場也是其中的原因
所以我就心一橫,握緊錢包衝了X20
(待續...)